2

         他是我的伯乐

         汪峰是人才,所以爱人才。

         先说他是人才,他死的这一年年龄是三十五岁,在大众日报社算是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他和我一样是从县级宣传部新闻科长干起的,不谦虚的讲要在下边干新闻那可是好汉子不干孬汉子干不了的活儿,全凭本事,写稿投稿,不是每篇稿都能投上,他因为出类拔萃才被破格调到大众日报。在报社也全靠本事,他采写的新闻每年都获奖,不是全国新闻奖就是省级新闻奖,被人们誉为获奖专业户,尤其是写消息是他的一绝,他采写的消息曾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因为业务过硬为人又好在报社改革中得到重用,他大胆投标竞争承包《农村大众》(山东省委主办《大众日报》农村版)一举中标走上总编辑的岗位。

         再说他是怎么发现我的。他调到大众日报分配在农业部当编辑,大概是一九八九年这个时间,聊城地区召开新闻汇稿会,那时候下面地市对新闻工作很重视,每个县市都有发稿任务,一个月一通报,地区宣传部几乎每个月都召开类似的会议,新闻汇稿会是聊城地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各县的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集中起来汇报题目,开汇稿会一般都请省报市报的领导和编辑参加,当场汇稿诊断稿确定要写稿。

         那次汇稿会是在阳谷县召开的,聊城日报社来的是总编辑高文举,编辑有王华,王西广。大众日报社来的是副总编辑王倍又,群工部分管聊城的编辑张红军,再就是当时在大众日报农业部任编辑的汪峰。他个头不高,一米七的样子,长的漫长悄胖的脸,戴一副金丝边的近视镜,文质彬彬,儒雅思稳,坐在主席台上不住地用眼神飘着往台下看,看到我时还下意思地点了点头。

        聊城地区八个县市一一汇报题目,汇报一个题目就听主席台上的总编和编辑点评,如果认可的就列入邀稿,明确的告诉你可以写,并指导你怎么写。不认可的当场枪毙,同时还会说出为什么枪毙的理由,那个王倍又总编是个嘴下不留情面的主儿,听完东昌府区的汇报他竟说:“看来你们东昌府真的没有新闻呀,我说不是没有新闻而是没有会发现新闻的人,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选人才。”听完冠县的汇报他也是大发微词,说什么“冠县不出冠人呀,若大的一个县怎么或能没有好新闻呢?冠县是国家极贫困县,就这一个背景就会有新闻出。”连着几个县汇报下来王总有点不耐烦了,他侧过身对编辑汪峰耳语“看来今天是白跑一趟了。”

         地区宣传部的领导有点坐不住了,新闻科长马鲁生走到我座位前对我说“林青救场吧,快汇报你的。”我不是故意拿糖,更不是摆架子,我也是没把握,拿不准,人家汇报的题目不行,难道我汇报的就行呀?《大众日报》不是好上的,王总编他们的眼很高。马科长看我仍然不发言就有点急了,“怎么了老弟?不给大哥面子?”我说“不是的,我也没底数呀。”“你汇报。”马科长居然在我座位前宣布:“下面有古渡宣传部新闻科长林青汇报。”就这样我揣着忐忑不定的心开始了我的汇报。

         我汇报的题目是《让科技一帆风顺进棉田》。

          一个题目说出来,王倍又总编一拍桌子站起来高声地喊道:“终于抓住了一条大鱼,一条活鱼。”

          汪峰把眼镜往上推了推接过王总的话说:“让科技一帆风顺进棉田,加一个眉题叫,古渡优质棉基地县是怎么来的?引出主题来。漂亮。稿子写完给我,王总我看发个头条没问题。”

          稿子写出来就给了汪峰,真得发了个《大众日报》头版头条。

          就从那我成了一个倍受地方领导和报社重视的重点通讯员。

          我在全省县市新闻科长中发稿是最多的其中之一,这方面汪峰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我的记忆中经他编辑发出的重点稿不下十几篇,记忆深的有《朱庄村有个议事会》发了一个整版,讲古渡市朱庄村怎么利用村民议会搞好农村工作的。还有《让“小天津”重放异彩》发的头版头条。这个稿子是市委交给的任务稿,也是报社给地方换发行的搞,报社为了搞好发行把奖励头条作为一项措施,我们古渡市是发行先进县所以要奖励一个头条,这头条写什么当然要市委书记定了,当时的市委书记腾飞很重视新闻,他亲自策划了这个题目,这种综合性的稿子不好写,除了了解大量的工作外,还得归纳提炼思想,为了这篇稿子我和腾书记好一番研究,有了大的想法又请教汪峰,让他给出个题目,他一语破的,就定了这个题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