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打败李自成,收编了吴三桂,占领了山海关,军威大震,势不可挡。此时的北京已经成为空城。崇祯自缢眉山,群臣无主。多尔衮召集范文程、索尼、洪承畴、代善等亲王大臣,共同议定,即刻挺进北京。多尔衮特别采纳了洪承畴和范文程的谏言。为了稳定局势,安抚民心,进京后着重做好四件大事:一、按着前朝的礼仪为崇祯皇帝发丧。二、严明军纪,不得扰民。三、火速从东北调集粮草,解决京城的饥困。四、招抚明朝旧臣,凡是愿意为大清服务的,都按原来的职务留用。

  于是,多尔衮下令,大军浩浩荡荡挺进北京。

  进京后,立刻恢复政务。一切都按明朝原来的制度启动。各部都按常规运转。

  明朝旧臣冯铨等人率先出来为清朝做事。冯铨原来是明朝的礼部尚书,依然还是礼部尚书。多尔衮主动向冯铨请教执政的方法。冯铨说:“内外文武百官的奏折,经过内阁审议后,提出意见。经过皇帝的批准后,再经过内阁分到六部执行。”

  多尔衮点点头说:“如此,就按冯尚书说的去办。”

  冯铨见多尔衮待人诚恳,处事果断,多日以来悬着的心踏实了一些。

  为了稳定民心,多尔衮还采纳了其他明朝老臣的谏言。其中一条是,立刻废除明朝征收的不必要的苛捐杂税。

  北京的局势很快恢复了正常。

  多尔衮决定接顺治皇帝进京。他让洪承畴写好奏折,盖上赐印,交给阿其格和河洛去盛京接驾。郑亲王济尔哈朗奉命保驾,毅亲王多铎押后阵。

  迁都那天,大队人马出发,福临乘撵在前,两宫皇眷在后,车马浩浩荡荡,络绎不绝。顺治的御辇在仪仗队的簇拥下,到达北京通州时,多尔衮亲自率领各位亲王贝勒,已经在那里等候接驾了。

  顺治皇帝在众臣的簇拥下,坐上了紫禁城的金龙宝座。

  孝庄太后住进了紫禁城里的慈宁宫。几天来,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早餐后,她独自在院里散步。踱着踱着,便停了下来。站在门前,看那慈宁宫三个大字,心想:慈宁、慈祥、慈和、慈爱,这个慈嘛,倒是可以做到的。这个宁嘛,宁静、安宁,可是,宁静得了吗?安宁得了吗?她环顾一下这偌大的空落落的庭院,觉得有些冷清,便又慢慢地踱回室内。

  孝庄坐在青瓷雕花的鼓墩上,宽敞的厅内只她一人,很静,很静,只有那边西洋镀金的自鸣钟在有节奏地嘀哒作响。她站起身来,走到对面,摸了摸镂金八宝瓶,又拿起宝盘里放的文冠果,看了看,又放下。然后,拿起泥金的檀香折扇,展开,轻轻地摇了摇,便觉着这一切好像都不是她渴望的。如今,确是锦衣玉食,她反而吃得不香,又懒得梳妆。这几天,孝庄反反复复地想:多尔衮说到做到,把顺治再次推上紫禁城的宝座。可是,在这森严的紫禁城里,她和多尔衮能做成夫妻吗?看来,她此前的预感是对的,她依然、甚至比在盛京时更加身不由己。就连多尔衮除了第一天过来看一眼后,就再没有来过。是呀,他有他的睿王府,这紫禁城他也是不能随便出入的。这里比盛京的皇宫大多了,可也比那里更加森严,让人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思来想去,她决定让范文程和多尔衮一起过来,当然是听听开国大典的事,看他们是怎么安排的。是的,我是不可能那么宁静的。想到这,她叫月亮传范文程和多尔衮进见。

  多尔衮和范文程一同走进了慈宁宫。

  孝庄叫月亮准备了一些精致的茶点,用来招待多尔衮和范文程。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心上人,一个是她最信赖、最佩服的,具有儒家风范的,真正的正人君子。他们俩在孝庄心中的地位与其他亲王、大臣是完全不同的。孝庄走到鎏金嵌玉的穿衣镜前,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妆束,端坐在龙凤椅上,等待他们的到来。

  多尔衮和范文程走进厅堂,同时上前向孝庄施礼参拜:“给太后请安。太后万福。”

  孝庄站起身来,微笑着说:“二位不必拘礼,你们若是太讲究了,我反而不自在。你们都请坐吧!”一句话把范文程和多尔衮都说乐了。

  多尔衮因为范文程在场,一本正经地先开口了:“我和范太师正准备来拜见太后,听月亮传,就赶紧过来了。”接着他详细地汇报了开国大典的准备情况,又把对各部大臣和亲王、贝勒们的封赏作了详细地说明,最后说:“我和范太师前来是听取太后的意见。如有不妥,我们就改动。”

  “你们俩做事,我一百个放心。只是,你们日理万机,太辛苦了。我这儿替皇上谢谢你们了。瞧,光顾说话,都忘了。这是我让月亮准备的茶点,还有西洋货呢,二位品尝品尝。”

  “太后太客气了。为朝廷做事,是为臣的本分。”范文程说完,顿了顿,想了想,又对太后说:“只是在受封赏的亲王中没有豪格,不知太后怎么看,想听听太后的高见。”

  “难道你们俩的意见不同吗?”孝庄问多尔衮。

  “争夺皇位,盛京弑君,我对他的怀疑最大。我不治他的罪,就够可以的了,还封赏他。”多尔衮理直气壮。

  “怀疑总是怀疑嘛,证据还不足啊。再说,开国大典是大喜大庆的日子,理当封赏、大赦,不是问罪的时候啊。还有赏罚要分明,该赏的时候要赏,该罚的时候再罚。大家都受赏,只剩他一个不赏,岂不打草惊蛇,以后他能老实做事吗?念他是先皇的长子,又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就再放他一马,该怎么封就怎么封吧!”孝庄说完看了看多尔衮。

  多尔衮还是有点儿不服气地说:“我看你是住进慈宁宫,满脑子装的都是慈字。”

  “这难道不好吗?母仪天下的大清皇太后,就应该以慈悲为怀。你说呢?范太师。”孝庄颇有幽默感地说着,微笑着看了看范文程。又转过头来对多尔衮说:“我的摄政王,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啦,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说得语重心长。

  “那,该怎么赏就怎么赏吧!”多尔衮终于同意,看看范文程说。

  “太后真是像菩萨一样的仁慈呀!”范文程称赞说。

  “你没看见,慈宁宫那个大大的慈字吗?住进这个宫里的人,首先要有滋润天下的仁慈之心嘛。”孝庄那带有幽默的语气,把范文程和多尔衮又都说乐了。

  “臣还补充一条,摄政王没有说的。”范文程见多尔衮和太后的心情都很好便说,“因为摄政王辅政有功,特封为皇父摄政王。又因为皇帝太小,还需皇父摄政王多多培育关照,特准皇父摄政王自由进出紫禁城。”

  孝庄一听,顿觉心跳加速,脸儿有点儿发烧。忙叫:“月亮,茶凉了。换热茶来。”

  多尔衮和范文程走后,孝庄的心还在加速,一时间,真是无法平静。

  其实,孝庄与多尔衮在山海关的风雨初情,早已不径而飞。尽管当时的孝庄乔装而来,但是,俗语说得好:鸟飞还有个影呢,何况两个大活人!别人怎么议论暂且不提,就说范文程和洪承畴,对此事的看法就大相径庭。洪承畴是江南才子佳人式的人物,有点儿好色。江南美女无数,他也曾独占花魁。多年的军旅生涯,他也曾领略过北国美女的风情。只是这位力压群芳、魅力无限的孝庄太后,只能让他品尝相思之苦。他曾羡慕皇太极艳福不浅,得此才貌双全的辅君之后。如今,他又羡慕多尔衮,一个人专宠孝庄。当然,也感慨他们那青梅竹马似的初恋。甚至想到,多尔衮不爱江山爱美人,达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程度,我可不做那马文才。

  范文程才不愧是名门之后、正人君子。他对多尔衮和孝庄持同情甚至有点儿赞美的态度。若不是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他或许能为他们做媒,成人之美。他认为多尔衮和孝庄才是天生的一对。他不但欣赏庄妃,也欣赏多尔衮这位北方汉子的粗犷、豪放、坦诚、大度又热烈的特质。可是当初,年轻貌美的庄妃硬是得嫁给和她父亲一样大的皇太极。有关庄妃姑侄三人都嫁给皇太极的原因,范文程也是最清楚不过了。所以范文程才在议政大臣和亲王面前大胆地提出了多尔衮做皇父摄政王,可以自由进出紫禁城的礼遇。惊得洪承畴在多尔衮和众亲王、大臣面前瞠目结舌。其他人,当着多尔衮的面,当然也不敢说什么。

  范文程和多尔衮出宫后,孝庄款款地走到穿衣镜前,仔细端详自己的模样,她平时还很少这样孤芳自赏。突然发现,鬓角里有两根白发,她毫不留情地都拔了下来。

  晚饭,孝庄吃的很好。她还对月亮说:“还是北京的紫禁城,这里的厨子比盛京的好多了。”


  顺治皇帝于9月迁都北京,10月10日在天坛举办开国大典。首先是新朝天子祭告天地,替天行命。祭告完毕,顺治皇帝身穿崭新的黄色龙袍。面南端坐在中央,文武百官依次分列两厢,口呼万岁,施君臣大礼,进行朝拜。孝庄皇太后端坐在为她特殊安排的太后席上。她穿着盛装礼服,头戴桂冠,格外高贵典雅,雍容肃然,像一尊令人敬仰膜拜的菩萨。这正是她的特点,从来不喜欢光彩夺目、华贵耀眼。此时此刻孝庄太后,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为了这一天,她献出了她的青春,献出了她的才智,献出了她的爱情,她终于做到了不辱使命。她无愧于大草原、无愧于长白山、无愧于成吉思汗的后代子孙。

  孝庄太后抬起头来,见天子脚下三叩九拜的群臣中,除了满族和蒙古族老臣新贵,还有那么多明朝的旧臣遗老。此外还有与她并肩作战多年的范文程之辈的汉臣。她猛然觉得:我这个皇太后做大了!我儿福临的皇上做大了!从今往后,咱们娘俩的心中,不但要装着大草原、黑龙江、长白山,还要装上黄河、长江、泰山、佛祖的圣地青藏高原和锦绣江南。想到此,孝庄太后昂起头来,耸耸双肩,正襟危坐。此时此刻,她进一步感到肩上的使命更加沉重了。

  孝庄皇太后环顾一下四周,当她的目光与多尔衮的目光相遇的时候,顿觉浑身热血沸腾:我的英雄,我的天之骄子,如果没有你,那会有今天!这可是我们含辛茹苦,同生死、共命运的结果。想着想着,她的眼里噙满了热泪。

  多尔衮站在群臣的最前面,他威武高大,气宇轩昂,显示着压倒一切的力量。他注视着顺治皇上,为大清祈福。他环顾四周,当他的目光与孝庄的目光相遇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舒畅。

  接下去的一项是,宣读新君继位的诏书。诏书是多尔衮召集满汉重臣共同拟定的,是按着承前启后、创业尤艰、改革之初、准今酌古、天时人和的施政理念拟定的。

  开国大典的最后一项是大封功臣:封多铎为和硕豫亲王、靖南大将军,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王,封阿其格为和硕英亲王,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靖西大将军,封范文程为太师太保、内秘书院大学士,封洪承畴为太师太保兼兵部尚书,封冯铨为礼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等等。

  多尔衮因为功勋卓著,特封为皇父摄政王,列百官之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