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父亲终于接到了再次赴军校读书的命令,这回父亲没有犹豫,而是信心满满的整装出发,前往位于上海大场马桥营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第三公安干部学校,开始为期两年半的军校学习。
第三公安干部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我人民解放军渤海纵队,当时该纵队成立了教导营,专门从事为作战部队培训干部的任务,进而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1949年51月解放上海后,在该教导营基础上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淞沪警备部队文化干部训练团,主要为部队培养营以下一线干部,作为提高公安军各级机关、参谋人员和基层部队指挥员的专业学校。通过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提高学员的指挥水平和文化素质。
1951年由华东军区淞沪警备部队文化干部训练团和教导团合并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干部学校,由淞沪警备部队司令员郭化若兼校长和政治委员,校址先选在上海青浦,后迁宝山大场马桥军营。该营房旧址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警备区警备团所在地,闻名遐迩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连史馆”就在这里。
1953年,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干部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公安干部学校,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领导,父亲这批学员就是在改变为第三公安干部学校后被选拔进来的学员。
父亲被编入学校的军事连,成为该校军事连第一期学员。陆续前来报到的许多学员都是几年前因台湾蒋介石军反攻大陆而被临时取消学习的那一批学员,许多人都与父亲有过一面之交,时隔多年再次相见,大家都感到格外亲切。
被选送到这里读书的都是有培养前途的战斗功臣、英雄模范、优秀班排长以及首长和指挥机关的老警卫员、通信员等。父亲作为新四军时代的军部特务团警卫战士一直在陈毅司令员身边,多次立功受奖,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许多大战,可谓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又是所在部队的尖子排长,自然是重点培养对象,因此,父亲十分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决心刻苦学习,不辜负组织的培养。
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开学典礼的盛况,那天郭化若校长兼政委亲自到会,李建良政委主持会议,过家芳副校长和王世延副校长等主要领导都到场在主席台上就坐。
提起以上几位首长,两年半学员和三年教官的经历让父亲印象深刻,他如数家珍,由衷的赞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郭化若校长时任淞沪警备司令员,是黄埔军校出身的正规军校高材生,曾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成为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对于郭司令员兼任校长是驾轻就熟的,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兼军委第四局局长,还出任过军事学院教育长和炮兵学校校长。郭司令员有着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对军事教育也颇有研究,他撰写的《军事辩证法》、《八路军军事理论》等论文在军事理论界有很高的地位。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过中顾委委员。
李建良政委是开国少将,他是实际上的军校一把手,主持日常工作。李政委同样是一位从战争硝烟中走来的战将,长期从事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担任过西北公安部队副政委、第三公安军学校政委、公安边防学校政委、济南军区工程兵政委和陆军第二十六军政委等领导。父亲赞誉他治校严谨,为人敬业勤勉,和蔼时亲如家人,威严时犹如泰山。
最值得一提的是过家芳副校长,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典型军人,身上有着太多令人叫绝的故事,令父亲他们津津乐道。
过将军当年和新四军著名摄影家将军 彭雪枫曾经是同学,也是经他介绍入党的,后秘密加入西北军。他最出名的是在闻名天下的血战喜峰口战役中,时任三十七师一O九旅二一七团三营少校副营长的过家芳,率大刀队杀入敌阵,用大刀劈杀日寇大佐,令小鬼子闻风丧胆,一举成名,威震天下,那首享誉天下的《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
有关过将军的传奇太多,今天我们许多抗战电视剧中都可以找到以他为原型的片子。父亲他们都为拥有这样一位令他们无比敬仰的首长担任校领导而自豪。
父亲清晰的记得,开学那天,郭化若校长介绍过副校长时,笑眯眯地问:“这位我就不用介绍啦吧,会唱《大刀进行曲的》学员举手。”
于是全场所有学员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不知谁带头唱了起来“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全场的学员都激情地跟着大声唱了起来,最后变成了全场大合唱,连郭校长等首长也都在唱着。当最后一句“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那最后一个“杀!”字喊得是惊天动地,全场都起立向过副校长欢呼敬礼,场面非常感人,父亲也每每都激动的群情激昂,仿佛又回到了热血青春的年代,我也让一次次被感动。
另一位副校长王世延也非等闲之辈,曾经担任过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33军99师297团政委,解放后出任淞沪警备区教导团第一副政委。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以后又陆续担任过27军副政委,北京卫戍区副政委等要职。
由这样四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出任第三公安军干部学校的领导,足以表明上级对公安军这支部队的重视,也是贯彻毛主席组织建军、思想建军和政治建军的体现。资料显示,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在日后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成为各部队的骨干力量。仅以上海警备区为例,1960年警备区司令部训练处15名参谋,中,其中有9名是这支学校培里培养出来的。
学校的课程设置,是随着培训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前期是以政治文化教育为主,以后转入以军事训练为主要课程。在政治文化教育课程中,包括了连队指导员的工作、连队党组织工作、连队团组织工作、连队俱乐部工作、政治教育与思想领导、战前和战斗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战后、战斗间隙等各种情况和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体现公安军特点的业务课设置上,既有公安部队警卫机关的步兵班战术配合与演练,看守监狱犯人卫兵班的防范与突发事变应对,看守劳改犯人卫兵班的警戒与布控,搜捕围歼空降特务中步兵班的协同与配合,搜索与消灭散匪中步兵班的团队配合与协同,徒步押解犯人行军中步兵班的主要任务与职责分工,还包括城市与机关警卫、铁道守备、看守押运、边防卫戍、海岛守备等大量适合公安军部队特点和战术需要的课程。在军事课中,有战术和射击教练,还开设了时事政策课,共计开设7门课程,还要学习队列条令、内务条令、纪律条令、警备条令、步兵战斗条令等。因此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这对于一大批像父亲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底子的基层指挥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这比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要难上成百倍,等待父亲他们的显然不是悠闲的校园生活,而是更加艰苦的学习,用郭化若校长的话来说:“等待你们的是又一个战役的开始,要做好充分吃苦的思想准备,唯有咬牙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