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20日,李贞乾奉命率部从萧县北部回丰县。

  6月21日,李贞乾率苏鲁豫支队四大队从肖北过了黄河故道进入丰县。

  他叫来刚从教导队学习毕业的22岁的赵瑶烈,准备让他到他的家乡马坡乡工作。

  马坡乡地处铜山县的西北端,北面与沛县接壤,东临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邻,微山湖水域虽不大,但由于古运河穿湖而过,历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自马坡向南七十里便是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马坡乡沿湖一线水网纵横,有许多与外省县相联系的口岸,自北向南,有刘口、五段口、八段口、河涯口、岱海口和荣沟口,境内公路、土路如织,水路交通均称便利,北通京畿,西指豫陇,南达江淮,东连海隅,地理位置堪称重要。

  赵瑶烈,又名赵峙宇,1917年出生于铜山县马坡乡马坡村。1935年,赵瑶烈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到徐州东八义集“师资养成所”受训。地下党员郭影秋在这里兼任历史课教师,赵瑶烈很受教育。从此,他立志为拯救国难而献身。1938年11月,赵瑶烈经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二十三大队朱华介绍到后方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赵瑶烈在后方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39年3月,当苏鲁豫支队将一、二、三大队和独立大队组成南进支队、跨过陇海路、开辟肖宿永地区的时候,赵瑶烈就学习战斗在苏鲁豫支队的教导队里,《决战快讯》曾刊登了他主动请战、顽强作战的精神,深受部队首长的喜爱,李贞乾对他很是器重。

  1939年6月20日,赵瑶烈随李贞乾率队进入丰县境内,21日,队伍到达丰西。

  李贞乾对赵瑶烈说:“回你的老家马坡吧,赵姓在马坡是个大家族,你可以大显身手了。另外,铜北地区在湖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一步那里需要建立我们党的武装,你去很合适,得天独厚。”

  赵瑶烈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李贞乾又道:“这里去马坡中间要经过国民党和伪军的防区,你不必担心,我给你写个字条,必要时可以拿出来,他们自然会放行。”于是,李贞乾用毛笔给赵瑶烈写了路条。

  赵瑶烈接过路条,只见上面写着:

  兹有本队赵瑶烈同志回铜北马坡一带做地方工作,仰沿途各友军查照放行是荷!此致沿途各哨长。第八路军嵩山支队政委李贞乾。六月二十日。

  赵瑶烈辞别李贞乾,径直奔铜北马坡而去。

  李贞乾刚踏入丰县的土地,他就派人让王效斌给黄体润捎信,相约在侯楼会面。

  6月21日,黄体润接信得知,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率领一部并李贞乾率领的第四大队以及游击队第二大队(时锡九部)2000余人,已由萧北而来,现住侯楼一带。

  黄体润吃完午后,前往侯楼。路过郗楼时,碰到前去迎接的指导员朱育才,由朱育才带路抵侯楼,与刚从肖北回到丰县的李贞乾握手相见,二人乐不可言。

  李贞乾向黄体润谈了自开春以来率部随苏鲁豫支队南赴萧宿一带活动的情况。

  李贞乾让黄体润在侯楼等候王文彬和砀山县县长窦雪岩,晚上,黄体润便留住侯楼。

  晚上,黄体润见到了曾有一面之识的时锡九,他向时锡九询问了在萧县、宿县与敌人作战的经过。

  时锡九说:“萧县南部、宿县北部,地多丘陵,我军据其小型有利山地,敌人虽配合步兵、骑兵两三千人,炮二三十门,坦克车十余辆,汽车六七十辆,用分兵合击战略向我进犯,幸我官兵英勇抗战,敌人未得逞。一连打了十多次,结果是打死打伤敌人七百多人,我军也有二三百人伤亡。那个地方只有山地饮水,粮食又缺乏,士兵苦的很哪!不过,经过这种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和战斗精神还真的进步不少呢!”

  黄体润感慨万千,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

  “忆自春来,贞乾率部随苏鲁豫支队南赴萧、宿一带活动,瞬已三月,在此三个月中,因敌人加紧扫荡后方,我部固与敌激战多次,贞乾所部,亦大小与敌激战十余次,幸随苏鲁豫主力作战,故能加强战斗能力,此贞乾引为深慰,余亦代为庆幸者也。”

  当晚,李贞乾率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及时锡九游击队第二大队一部,移驻便集、毛庄一带,接着进驻鱼台县谷亭,与湖边游击四大队紧密配合,在谷亭、南阳两地对经常向抗日武装袭扰的国民党鱼台县县长朱启森部发起攻击,将其武装歼灭,活捉了朱启森。

  之后,李贞乾将大队人马转交苏鲁豫支队,考虑组建地方抗日政权事宜。于此同时,组织了丰县八路军游击队,由渠仲新任队长,高成任指导员,此部后编入湖西游击大队第五中队。

  7月1日上午,李贞乾与王文彬、董雪山、黄体润会面,并举行会议,商讨改组和扩大县民众抗日动委会的事,会议决定委员由各县机关团体士绅中聘任29人。这天,鱼台县军民在谷亭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朱启森的十大罪状,宣布成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李贞乾任县长。

  同日,成立湖边抗日游击司令部,李贞乾兼任司令,刘铭盘任副司令,赖祝全任参谋长,罗友荣任政治部主任,王兆祥任后勤处主任。司令部下辖3个大队,计千余人。

  下午3点左右,邵楼、常店的日伪军300多人,携带一门小钢炮,由两支河向便集进行突然袭击。

  便集的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奋起还击,此时,苏鲁豫支队四大队组织一支小部队绕到敌后方,从高粱棵内对敌袭击,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战至下午7时,日伪军丢下百余个死伤人员,仓皇溃退。

  鱼台县政府建立后,发行了“鱼台流通券”,通行全区,这对支援抗日战争,稳定市场物价,对敌伪顽开展经济斗争,起到很大作用。

  1939年7月,苏鲁豫支队整编,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

  苏鲁豫支队整编后,根据115师代师长陈光的指示,做出了新的部署。第一大队在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参谋长田维扬率领下,开赴苏皖边区,相机打通同苏北新四军何鲁南八路军运河支队的联系;支队长彭明治、政治部副主任郭成柱率直属部队和新的第三大队,以芒砀山为依托,打开苏鲁豫皖边区的局面;第四大队由梁兴初率领返回陇海路北。

  7月3日,徐州地区国民党特务头子朱大同到丰县贯彻国民党五中全会制定的“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政策,布置国民党丰县当局大力发展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排挤共产党在丰县的参政人员和国民党部队的共产党员,取消动委会,限制给共产党八路军筹备给养的活动区域,矛头直指李贞乾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丰北抗日武装。

  中共苏鲁豫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在日伪统治力量薄弱的铜北地区千里井建立了县级机关“铜北抗日办事处”,郭影秋任主任(未到职),阎树棠任副主任,主持办事处工作。

  8月1日,王献臣也由日本人扶持当上了丰县伪县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