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微山湖西岸的铜北、沛南,自北而南绵延50余里,为山东移民开垦和居住的区域,由北而南各村依次称作一团、二团、三团……直至九团,俗称“团”为“段”,自修成苏北大堤后,分塅里塅外,亦称边里边外。

  塅里移民在风俗习惯、服饰、语言等方面,同塅外当地居民都有所不同。另外,塅里塅外为争种湖田,素有矛盾。

  塅外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他叫耿继勋,外号“耿聋子”。

  1938年10月8日,这是个中秋节,耿继勋以国民党铜山三区区长的名义移驻马坡并从沛县张开岳处借来钢炮,号令全区22个乡的地主武装,向塅里大举进攻。

  塅里为首的人物是籍兴科、何玉祥。

  籍兴科的发迹也是一种偶然。1938年5月中旬,川军和庞炳勋部从台儿庄前线过湖向西南撤退,在沛南、铜北一带被日军进逼得溃不成军,丢下很多枪支,散在民间。6月初,湖西侧塅里的人纷纷出来起抢,且多头出动,其中范明德部起走了邵泽远的四五支枪,接着又起走了和尚庄王庆惠的十几支枪,何玉祥也在塅里收集零散的枪支,一时间,塅里不少人拉起了队伍,“司令”多如牛毛。

  为了统一塅里的武装力量,大家便推选为人厚道、重义气的五段人籍兴科当上了头头。

  籍兴科在塅里有一定声望,所部成分比较复杂,多为农民出身,其中也有当过土匪的,有吸大烟的,也有一些地主富户参加进来,如九段的吴家、六段的张家、三段的赵子馨家,都是参加该部的富户。

  籍部的人员,特别是头头之间,还有“三番子”、拜把子等各种形式的关系。

  耿继勋联合张开岳打塅里,是铜北形式变化和籍部发展的重要转折,这自然也就形成了沛铜整个边里与边外的矛盾,并使之具有了生死存亡的性质。

  在耿继勋和张开岳的联合进击下,籍兴科被迫利用了汉奸金啸虎的力量反击耿继勋,进而把耿继勋赶出了铜北,接着又策应了日伪军于1938年12月反击张开岳、冯子固部,并把他们迅速击溃。籍兴科部直接威胁到丰、沛县和铜北的抗日斗争乃至湖西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队长李贞乾向特委提出了加强湖西地区抗日联防的建议,得到了特委的同意。

  李贞乾向特委建议:“地方顽固势力十分猖獗,能否把统战工作的方向转移一下,可以做做瓦解籍兴科的工作。”

  王文彬说:“我也正打算建议郭影秋同志去亲自见见籍兴科。”

  李贞乾点点头:“这样更好,郭影秋同志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王文彬又说:“另外,你再做做何玉祥的工作。”

  李贞乾到:“何玉祥的工作我早做了。”

  原来,对于何玉祥这边的工作,身为义勇军总队负责人的李贞乾早有关注,他看到义勇军总队第二十三大队的邵泽远是个活跃人物,便让邵泽远有机会时让人接触一下何玉祥,做做何的工作,促其远离日伪军。

  邵泽远的叔父邵景泰是名共产党员,他与卢楼乡的老乡长李开金是故交。李开金的父亲做省议员时,曾经保释过何玉祥出狱,何家对李家之恩时时念念不忘。

  邵泽远常同何玉祥义气吃饭,随时谈论形势,让何玉祥对李贞乾领导的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有了好感。

  1938年11月,李贞乾有意安排邵泽远去义勇总队教导队学习了三周,用统战理论武装了头脑,邵泽远回队后,就奉命到何玉祥处。

  何玉祥带邵泽远去见籍兴科,邵泽远向籍兴科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

  籍兴科说:“今后我们多联系,以后日本鬼子来了,我先给你们送信去。”

  何玉祥见籍兴科表明了态度,便派了两名代表随邵泽远去了义勇队,一方面看看形势,另一方面想同义勇总队的领导作些接触。两名代表返回时,郭影秋让他们给何玉祥、籍兴科带来了一封正式信函,信函内容是孙叔平起草的,抗日道理和统战大局讲的十分透彻。

  时值1938年底,第23大队到总队,配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参加了讨伐王献臣部的战斗,而籍兴科部则参与了策应日军及汉奸金啸虎部攻打沛县国民党冯子固、张开岳部的战斗。1939年元旦,第23大队返回铜北,驻扎司楼,此时何玉祥部驻扎王集,籍兴科司令部驻铜北榆庄。

  邵泽远又去找何玉祥,恰好籍兴科在场。邵泽远边向他们宣传老八路已经来到了湖西,介绍了消灭王献臣部的详细情况。

  籍兴科高兴地说:“人家八路对我多好!人家写来的信,都能当文章念,哪像张开岳,他妈的X!”

  何玉祥不满现状,有意急于要把队伍拉到八路军这边来。

  籍兴科仍在犹豫不决。

  李成栋耐心地劝何玉祥:“你先别急,等我找籍兴科,他不同意再说。”

  李成栋此时已经改名李化民,任共产党铜三区区长,何玉祥担心他的安全。李成栋说:“不怕,弟兄们都想抗日,谅他籍兴科对我也不敢怎样。”

  不久,郭影秋任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政委,特委决定争取籍兴科部起义,由郭影秋到籍兴科部驻地亲自与籍兴科面谈。

  1939年2月初的一天,天下蒙蒙细雨,郭影秋身穿马褂,头戴礼帽,在李成栋和张益民的陪同下,傍晚时分来到郝寨籍兴科的司令部。

  籍兴科的司令部设在一家地主的大院,此时已经灯火透明。

  郭影秋大步走向大厅。

  大厅里,籍兴科正躺在东厅的烟床上抽大烟,旁边坐着国民党冯子固部参谋长张朴民以及籍兴科部参谋长毕世文和团以上的军官,何玉祥也在座。

  看见郭影秋进来,籍兴科微微动了一下身子,算是打了个招呼。

  何玉祥向郭影秋点点头,而籍兴科部参谋长毕世文却冷若冰霜,一动不动。

  卫兵上前接过郭影秋手中的雨伞和礼帽,放在大厅门后的一张茶几上,转身退回厅外。

  何玉祥热情地让座,郭影秋与何玉祥相视一笑,点点头,各自入座。

  大厅里,一阵寂静。

  此时冯子固的参谋长张朴民认识郭影秋,见郭影秋到来,沉不住气了,他左手弹了一下指间烟蒂上的烟灰,右手扶了扶金丝眼镜,便冷冷地说:“郭先生,你是不是来做说客的?”

  郭影秋不卑不亢地说:“我应籍司令之约,前来共商抗日大计,不知张参谋长跑来干什么?”

  张朴民一时语塞。

  籍兴科自知让张朴民在场违约理亏,但又不得不强词夺理:“郭政委,话可不能这么说,他也是我请来的客人嘛!”

  郭影秋正色道:“籍司令,你可是有言在先,只有你我双方商谈,并未说有第三者参加啊,万一走露风声,对司令未必有利。”

  籍兴科摆摆手:“不碍事,不碍事,朴民和我都是自家人,我信得过他。”

  郭影秋见状,只能单刀直入:“籍司令,这抗日大计,你是早已深思熟虑过喽?”

  籍兴科沉吟片刻,淡淡地说:“这日本人能抗倒吗?别把我这两三千人搭进去了,弄个鸡飞蛋打啊。”

  郭影秋蔑视地追问说:“籍司令难道还有什么顾忌?”

  籍兴科想了想说:“我想保存自己的这点实力,郭政委,我对八路军、对日本人都保持中立,如何?”

  郭影秋马上正色道:“籍司令想中立,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抗日,就有出路;不抗日,注定要灭亡,王歪鼻子就是个例子!”

  籍兴科心头不由一震,但为了给自己全面子,陡然变色道:“郭影秋,你不要欺人太甚,以武力相逼,我籍兴科也不是好惹的!”

  何玉祥见状,赶紧说道:“大家好好说,别伤了和气。抗日不抗日,怎么抗日,这需要商量商量再说。”

  因为何玉祥坚持抗日,郭影秋知道,事先何玉祥已经从他的团队里选出了100人,由李森带领去义勇总队后方受训去了。郭影秋于是针锋相对:“籍司令如果真要一意孤行,我们也不怕刀兵相见!”

  籍兴科部参谋长毕世文横眉竖眼,猛然从腰间拔出手枪,大吼道:“刀兵相见,谁怕谁?那好,我就先毙了你郭影秋!”说着,枪“咔嚓”上了顶门火,就要举枪。

  何玉祥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毕世文握枪的手,厉声喝道:“谁要摆鸿门宴,我就拧掉他的脑袋!”说着,怒目瞪着籍兴科和张朴民。

  张朴民见状,老奸巨猾地嘿嘿冷笑两声,转而阴笑道:“玉祥兄,世文兄,息怒,息怒啊!”

  籍兴科知道毕世文要死活跟着金啸虎干的,他觉得毕世文这么一闹,弄不好自己就没有了后路,他斜视了毕世文一眼:“老子发火,关你屁事?”又转脸看着何玉祥说:“都不要放肆!”

  郭影秋冷静地坐在那里,静观其变。

  何玉祥眼睛瞪着籍兴科:“司令,郭政委可是你请来的客人!”

  籍兴科淡淡地眯了眯眼睛,偷望了郭影秋一下,表示有所歉意。

  郭影秋语气平静地说话了:“籍司令,没必要发火,我们还是坐下来慢慢谈。我奉命应约而来,一则是为了共商抗日大计,二则是为了司令的出路和前程,请司令三思后行,可千万不要为目光短浅、别有用心之人所左右。”

  何玉祥接着郭影秋的话说:“司令既然请来了郭政委,就应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请司令不要错过时机。”

  籍兴科这才摆摆手说:“坐下,坐下,再谈,再谈!”转而问郭影秋:“你们共产党有力量彻底打败东洋人吗?”

  郭影秋深知籍兴科内心矛盾重重,便讲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观点,然后加重语气说:“国难当头,籍司令,你是一个中国人,应当高举义旗,抗战救国,名垂青史,对于做过好事的人,共产党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共产党说话算数。”

  籍兴科听着郭影秋的一番话,不住地点头,但他心里仍是下部了起义的决心,他试探地问:“我们联合,不知郭政委有何具体打算?”

  郭影秋说:“重要地是坚决抗日,只要抗日,一切都好商量。”

  籍兴科马上来了精神,看了看左右的人说:“今天是文谈,不许武打,如何?诸位有何高见,都请直言。”

  大家见状,纷纷落座。

  何玉祥情真意切地对籍兴科说:“司令,起义吧!”他见籍兴科仍未表态,便义无反顾地道:“你不起义,我率二团起义!”

  籍兴科无奈,抬眼看了看何玉祥:“抗日,匹夫有责嘛,起义是起义,只是这队伍,起义后交给那位尊神啊?”

  郭影秋听出了籍兴科的弦外之音,便说:“队伍嘛,当然还是你看着,只要你服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咱们就一家人了,你还是当你的司令。”

  经过一夜长谈,籍兴科终于答应起义。但他又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要先把沛县城里的鬼子消灭了,我才能起义。”

  郭影秋义正言辞地说:“打沛县的鬼子,籍司令也是义不容辞啊,名垂青史,在此一举!”

  何玉祥和另外两位团长一齐抱拳:“好!某等愿为司令效劳!”

  郭影秋见差不多了,便起身要告辞:“籍司令放心,何日举义,我们四大队当助一臂之力!”

  郭影秋回到总队,同李贞乾交换了意见。考虑到籍兴科还有顾虑,李贞乾一拍桌子道:“干!管他姓籍的起义不起义,沛城的小鬼子是要消灭的,再打一仗给他看看,也好让他断了念头!”

  1939年春节刚过,一天黄昏,苏鲁豫支队四大队一部会同何玉祥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沛城郊外的一个日军据点杂八地庄,全歼了据点的日军。

  然后,籍兴科率部在杂八里王洼宣布起义。起义队伍被编入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籍兴科任大队长,何玉祥任副大队长,郭影秋任该大队政委,后因藉兴科年纪既大又吸大烟,不适宜在部队工作,所以由特委统战部门给他另行安排了工作。由何玉祥任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下辖三个团,计2000余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