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丰、沛、单、鱼、砀五县抗日首脑在丰北吴庄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建立苏鲁豫皖边区联防抗日后方司令部,李贞乾任司令员。
日军第二次侵占鱼台县城后,社会名流聂峨亭率抗日自卫总团转移到谷亭、王鲁和万福河两岸活动。此时,驻单县的国民党第七路军刘跃庭委派亲信朱启森担任鱼台县长。他上任之后,虽无力抵抗日伪军,但自诩正统,退驻在谷亭一带,与日伪县长张荫南勾结在一起,采取利诱、拉拢、分而治之的手段,将1000多人的自卫总团分化、吞并得剩下近200人。在此关键时刻,中共鱼台县委书记郭耕夫召集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开会,动员聂峨亭向共产党靠拢,聂峨亭早有此意,立即将队伍带到苏鲁豫边区联防抗日司令部驻地进行改编。
苏鲁豫皖边区联防抗日后方司令部建立的同时,还建立了五县联合抗日办事处,李贞乾兼任办事处主任,陈筹任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县联合抗日办事处成立不久,在丰县欢口、吴庄、沙庄等地开办了各种抗日训练班,吸收各界广大抗日骨干参加学习。王文彬、马霄鹏亲自讲课,讲授共产党的路线、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民运、军事等知识。
1939年1月24日上午10时,丰县300余名日伪军向便集进犯,驻守便集的丰县常备队的3个中队,在村自卫队和村民的支援下,奋起抗击,毙敌20余名,战至夜里11时许,撤退至刘大营。
是夜,苏鲁豫支队所部夜袭了丰城日伪据点,缴获步枪50余支、手枪3支,击毁汽车两辆。
1939年2月中旬,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第十八大队返回萧县。
1939年2月11日,中共北方局和集总发出第一期整军训令,规定山东纵队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部队,整理3个基干团,作为山东的主力部队。根据集总计划,山东纵队于2至5月,开展以整编和部队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期整军运动。这次整军,侧重于部队的巩固和正规建设。为了对外缩小目标,大部分支队取消团一级机构,并着手建立比较正规的供给、卫生工作制度;同时,在纵队和支队两级成立后方司令部,以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
1939年2月,山东纵队挺进支队与进入湖西的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合编,仍称苏鲁豫支队,脱离山东纵队建制,归第115师建制。苏鲁豫支队共设四个大队,也就是团的编制。而每个大队设四个营,这样苏鲁支队就为一个整编师的规模了。一年前的八路军115师总共才15000人。现在的苏鲁豫支队,也就是原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加上苏鲁豫支队自己的扩兵征兵,就发展到了13000多人。苏鲁豫支队以原685团一、二、三营为基础编为第一、二、三大队,山东纵队挺进支队第五、六、八、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二等八个大队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由李贞乾担任,郭影秋任政委。
为了庆祝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的成立,大队长李贞乾安排在丰北于王庄召开了庆祝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的联欢晚会。晚会上,原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宣传队由王汝俊为主创作了梆子戏《崔庄战斗》,该剧主要表演苏鲁豫支队消灭汉奸王献臣的故事,宣传队长汪亚民饰演王献臣,唱大花脸,化妆时有意做了一个假歪鼻子;宣传队员胡德丰饰演受害的小姑娘,唱花旦,其唱腔委婉动听。晚会上,群情激昂,演出后,一位老大爷买了一串肉包子,嚷着要看一看那个唱花旦的小同志。
2月11日,王献臣悬赏5000圆缉拿李贞乾。
2月18日,为旧历年除夕,黄体润率数百人避居董堂,面对萧条冷落景象,感慨万千,他在日记中写道:“今以国土沦陷,到处萧条,爆竹之声不闻,对联之贴无有,而其他点缀新年者,更不多件。余等以受敌人压迫,率数百健儿,避居此小村(董堂)中,我堂堂县城,竟为一犬羊窟宅,举目国难,真令人愤从中来,不杀倭寇汉奸,不能自已也。二区区长李君秉真接事后,抗日武装已组织六七十人,现正从事动员工作。按李君兄弟留人,长为贞乾,次为坤若,李君之二弟坤若、四弟秉公于闵陈庄之役,均作壮烈牺牲!今秉真、贞乾又如此坚决抗战,尽忠国家,若李氏者,真可谓一门忠义矣!”
2月22日,驻丰城的高井部调防砀山,日军伊藤部百余人进驻丰城。
2月25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郭影秋、陈筹应丰县常备队副总大队长黄体润之约赴赵庄,向黄体润建议“丰县常备队”组建参谋处,训练指导员,聘请苏鲁豫支队机枪手帮助军训等项。
此时,“丰县义勇壮丁常备队”改称“丰县义勇常备总队”,黄任副总队长(总队长由县长董玉珏兼)。1939年国民党丰县县党部改组后,黄同时兼任县党部书记长丰县国民党县长董玉珏和县常备队副总大队长黄体润在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下,主动要求丰县共产党组织派员到其部工作,苏鲁豫特委决定派出七八十名干部到丰县常备队及县政府工作,其中王文彬兼任国民党丰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王效斌任丰县常备队政训处主任,刘运杰任丰县常备队总务科长,李旭华任一大队副大队长,李秉玺任七大队长,李秉真、渠伯奎任二区和三区区长,马乐山、张瑶光、季凤舞、张西华等分别担任中队政训员、队长等职。丰县一度出现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局面。
2月28日,丰县各抗日武装在魏庙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李贞乾派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宣传队参加并演出了抗日话剧。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在人员编制上经过了改编,但其番号在人们的心中并未取消。
日军认为,李贞乾领导的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不但发展快,而且活动区域也越来越大。驻丰城的日军“宣抚班”派人在城乡四处张贴标语:“打倒李贞乾,百姓得过安然年!”企图煽动群众对抗日将士李贞乾的不满情绪。
1939年2月11日,中共北方局和集总发出第一期整军训令,规定山东纵队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部队,整理3个基干团,作为山东的主力部队。根据集总计划,山东纵队于2~5月,开展以整编和部队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期整军运动。这次整军,侧重于部队的巩固和正规建设。为了对外缩小目标,大部分支队取消团一级机构,并着手建立比较正规的供给、卫生工作制度;同时,在纵队和支队两级成立后方司令部,以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第一期整军后的序列为:
第二支队由原第五支队第六十一团与原第十二支队编成。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阎世印。
第四支队编为1个团(对外仍称支队),将原第一、第二、第四团依次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营。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胡奇才,副司令员赵杰。
第五支队撤销旅一级机构,部队缩编为第十三、第十五团,另3个直属营。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副司令员吴克华,参谋长赵锡纯,政治部主任于眉。第十三团,团长梁海波,政治委员蔡雍泉;第十五团,团长李希孔,政治委员张子明。
第八支队第八支队与原第二支队、第九支队合编为1个基干团,对外仍称第八支队。
第三、第六支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陇海南进支队,均未整编。
1939年2月,山东纵队挺进支队与进入湖西的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合编,仍称苏鲁豫支队,脱离山东纵队建制,归第115师建制。
山东纵队挺进支队第五、六、八、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二等八个大队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代号“嵩山支队”),由李贞乾任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并兼独立大队政委,李发任副大队长,孙鹤一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