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庄被围的头一天傍晚,李贞乾带领警卫员从外地回到丰路过六区,便到丰县常备队军官教导队的陈学义家,他想去做做陈学义的统战工作。

  正好陈学义在家,见李贞乾一路疲劳,便留李贞乾等人住下。遂让家人炒了一筐花生,两人边吃边谈。

  陈学义向李贞乾汇报了丰县敌人的情况,李贞乾向陈学义讲了一些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二人谈心,直至深夜。

  次日,陈学义打算送李贞乾回家,便先派人到丰徐路打听动静。

  就在这时,北方传来一阵炮响,打探动静的人回来报告,说是张五楼以北。

  到了中午饭,李贞乾心情不安,吃不下饭,忽然说道:“怕是闵陈庄,坤若还在那里。”

  陈学义见状,只好赶紧送李贞乾越过丰徐公路。

  当李贞乾三弟李秉真把这一悲惨的情景向其李贞乾哭诉时,李贞乾强忍悲痛对三弟说:“敌人的疯狂残暴,只能激起我们无比的愤慨。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向敌人讨还血债!”

  敌人扬言敌人扬言:“如果李贞乾不来缴枪投降,就把他全家人泼上煤油烧死。”以此威逼李贞乾放下武器。

  李贞乾斩钉截铁地回答:“宁愿牺牲全家人的性命,绝不会低头,誓死抗战到底!”

  李贞乾深恐李坤若的牺牲会影响统战工作,便马上去找国民党丰县党部的黄体润,讲述了李坤若的遇害经过,要求国民党县政府迅速派人主持第六区的区府工作,以利抗战。

  国民党县政府推说无人担此重任,李贞乾推荐陈学义,黄玉玉说:“他是常备队教导队的教官,恐怕不行吧。”

  黄体润说:“正好有个李旭辰自荐要到干区长,就让陈学义先协助一下,看看情况再说吧。”

  于是,陈学义和李旭辰到了六区宋楼、季庄一带,以丰县中学为中心,成立了丰县六区救国动员委员会,季凤舞将季庄的步枪十余支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武装班,交给了区部。随后,宋楼、蒋桥的李文修、李潜修、李效先组织了一个抗日分队;李秉真、高美山组织了一个中队;通过李贞乾的宣传发动,李老家、单楼、张口的李玉河、李德裕、李子梅、李子青等也都组成了武装。

  李贞乾听说六区发展的很快,一些政工人员都是丰中年轻的学生,非常满意。

  李贞乾到大刘集找陈学义和李旭辰谈话:“抗战是大家的事。光我们动起来不行,大家都要动起来。”接着又说:“最近上级指示,不能只游不击。我们要打仗,你们的部队训练很好,要带个头,搞出个名堂,让别的部队看看。”

  很快,陈学义按照李贞乾的要求,在李寨进行试点。构筑了防御工事,进行了军事演习。

  一天上午8时,徐州日军和黄口伪军300余人,携带3门大炮,在3辆坦克的掩护下,从黄口车站北上。

  敌先头部队到达唐庄,就开始大炮。

  陈学义率部在李寨防御线内,严阵以待,并派人在寨外挖了一条宽八尺、深四尺的寨河。

  10点多,敌人再次射炮,寨内部队一枪未发。

  至12点,敌人的三辆坦克在李寨南面的麦地里活动,离寨子还有200米,却不敢接近寨河。

  下午1时许,日军督促伪军在前,日军在后,一字儿排开,从西南方向向寨子的西南角炮楼发起攻击。

  寨子里,选拔出了20余名勇士,分布在寨墙内,听后命令。

  日伪军在坦克的掩护下接近了寨子,却不见有人开枪,以为无力抵抗。便四处乱放枪,子弹打在区中队伪装的工事上。

  前面的一辆坦克停了下来,从车门里下来一个手持太阳旗的日军,脚刚着地,陈学义就命令吹起了冲锋号。

  20多个勇士一涌而出,把手榴弹一齐甩向坦克车附近,车周围的30来个日伪军一个个倒地。

  敌人见抗日武装来势凶猛,掉头就跑。

  寨子东南方向的日伪军为了掩护西南方向的日伪军撤退,便向寨内发起攻击,寨内区中队队员一阵还击,打倒了数名敌人,区中队无一人伤亡。

  日伪军离开李寨,转向其他村庄。

  区长李旭辰决定撤离,陈学义安排寨内人员向丰西转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