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陈庄寨高沟深,地形开阔,易守难攻。寨子角上有炮楼,有利于坚守等待总队增援。
李坤若带着区中队几十个战士,由李新庄转移到闵陈庄后,动员了寨内大部分青壮年参加了保卫围寨的战斗。
12月22日上午9时,日伪向闵陈庄发起攻击。
日军在村东北大堤上架起迫击炮,狂轰闵陈庄寨围。
闵陈庄群众条件好,自卫队基础强,寨墙高、寨沟深,而且寨子角上有炮楼,有利于坚守等待总队的增援。那时我们的力量仅有区中队二三十条枪和1挺轻机关枪,庄里自卫队也不过有10多人,一二十条枪,大部是“土打五”“单打一”,武器虽然不多不强,可是大家一条心打鬼子,就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当人们撤到闵陈庄时,敌人也追了过来。
日本鬼子有100多人,有机枪大炮;伪军自称有5个团,约有六七百人,他们以数十倍的优势兵力对付我们。而汉奸队从南、西、北三个方面逐步逼迫我们,日本鬼子从东面进攻,从四面八方对闵陈庄形成团团包围,真是水泄不通。
李坤若和在区公所工作的义勇队宣传队员胡昭贤、二中队宣传队长汪亚民等,迅速率领区中队、联防队和义勇队宣传队,凭着仅有的四、五十支枪何土炮奋勇抵抗,几次挫败敌人的进攻,杀伤敌伪军50余人。
战斗进行到下午,李坤若身上多处负伤。战士把他抬到田家大院的一间西屋里,李俭和家人都在这里。
李坤若的脸色苍白,神情严峻,一只手用带子托在胸前。原来在指挥转移途中,他的左胸部负了重伤。
李坤若的妻子用纱布给丈夫重新包扎了伤口,一条白色的大绷带斜挎在他的上身。
李坤若对家人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匆匆走出西屋,又投入了战斗。
夜幕渐渐降临,李俭一家人在田家西屋和北房坐了下来,只听得敌人的机枪声和炮弹爆炸声渐渐猛烈起来。
下半夜,北房的房顶被炮弹炸坍了一角,人们慌忙转移到别的屋里。经过一天多战火中的生活,李俭腿上的疮竟奇迹般的不痛了,似乎痊愈了她跟着家人在寨子里东躲西藏,也不需要别人的特别照顾了。
第二天一早,为了躲避敌人炮火的轰击,李俭和姐姐、还有姑姑被安排到一个红苕窖里。
地窖小小的洞口,密集的枪弹在上面盘旋,发出嗖嗖的响声。炮弹在不远处轰隆炸开,震得地窖都颤抖了。几个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好像这样才会安全些。年幼的姑姑和姐姐,学着祖母的样子,低声念着一段佛经,祈祷上天保佑!
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机枪子弹像骤雨冰雹般倾泻在寨子里,炮弹也一个接一个连续爆炸。邻近的一处屋子被炸坍,躲藏在屋内的一家人刚逃出门,一颗炮弹落下,将一个十余岁的男孩炸得血肉横飞。
第三天的午夜时分,寨子被攻破……
王献臣在村西指挥部队用机枪掩护进攻,马世芬指挥主力团占据村南一片坟地,想寨内发射冷枪。
李坤若的区中队只有二三十支枪和一挺轻机枪,大部分是“土打五”和“单打一”。武器虽然不多不强,但大家一条心思打鬼子,就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进攻闵陈庄的东面日军有一百多人,配有机枪大炮,王献臣的伪军自称5个团,约六、七百人,他们从南、西、北三个方向逐步逼近闵陈庄。
李坤若的区中队四面受敌,他们无所畏惧。
闵陈庄的村干部动员全村男人,全部上寨墙参加守卫,有枪拿枪,没枪的拿大刀、红缨枪、钢叉,谁也不准下来。村里的年轻妇女做好饭宋上寨墙。
区中队和总队宣传队在东寨墙全力对付日军的进攻。
仅有的一挺轻机枪轮番在东寨墙上和东南角、东北角的炮楼里向进攻的日军扫射,敌人弄不清抗日军民到底有几挺机枪,不敢贸然向前。
抗日军民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日伪的数次进攻。
日军只有集中炮火和轻重机枪对付寨上有轻机枪的地方,很快,寨东北角、东南角的炮楼被打成很大的洞口,区中队的优秀机枪手壮烈牺牲了。
敌人听不到了寨子里的机枪响了,便加紧进攻,步步向寨子逼近,有少数鬼子在敌机枪的掩护下,跳进寨子里,爬又爬不上来,退又退不回去。这时,随区中队战斗的总队宣传队在队长汪亚民的带领下,一阵猛掷手榴弹,鬼子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伤,剩下的只得靠到里面的沟墙里,挖坑掩护保命。
黄昏时分,为了防止敌人从沟里爬出来,汪亚民待人就把烧着的高粱秸扔到沟里,增加周围的照明,以防止沟里的敌人进攻。
日军队长见费了这么大的劲,居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村庄,气得哇哇直叫,命令向寨子里倾斜炮弹,百余发炮弹落在寨子里,把房子、草堆都打着了,整个闵陈庄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上午时分,敌人的炮弹仍未停止,这时,一颗炮弹在汪亚民身边爆炸,汪亚民的左手腕被弹皮划伤,旁边的宣传队员王运筹同时腿部和手也被炸伤,血流不止。汪亚民不顾自己的手流血,忙让人给王运筹包扎,送他下去休息。
战斗到了深夜,又一发炮弹落在宣传队员胡昭贤的身边,这位擅长美术、曾经画了许多抗日宣传漫画的宣传队员光荣地牺牲了。
战斗到了白热化程度,闵陈庄的抗日干部、战士和群众陆续出现了伤亡,此时,弹药基本上没有了,仅有少数战士枪里还有几颗子弹,手榴弹还有几颗,加上战斗的时间那么长,战士已经感到了饥饿和疲劳。
面对数倍于抗日军民的日伪武装,大家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没有子弹,就用棍棒砖瓦与敌人拼杀。李坤若身负重伤依然亲自指挥战斗,最后,区中队仅个别战士突出重围,大多壮烈牺牲。
李坤若召集几名党员干部商议,从现状来看,总队增援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继续战斗下去困难很大,只有组织现有的力量,把负伤的、女的和年龄小的同志暂时分散掩蔽起来,集中火力,从敌人的兵力薄弱处进行突围,以保存仅有的抗日力量。
分散掩蔽一部分同志的任务交给了汪亚民,他和17岁的女宣传队员张令仪商量,请她把这些同志尽快分散安置在可靠的农民家里。张令仪原在宣传队工作,后在二区进行妇女工作,有助于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
随后,李坤若率领仅有的武装,选择从西北角进行突围。
李坤若因为负伤,不能尽快突围出去,他只有掩护一部分同志突围出去了。
李坤若因伤行动困难,他的妻子在拥挤的人群找到他,劝他赶快撤离。
李坤若说:“我要撤出去,对不起牺牲的战士,对不起遇难的老百姓。”说完,毅然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年仅34岁的生命。
寨子被攻破的那晚,李贞乾的夫人师文秀与二女儿李俭和三女儿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李俭和妹妹紧紧拉着外祖母的手向寨子外跑。
当她们来到寨子街心时,炮火渐渐停息,耳边回荡着喇叭传出的敌人刺耳的嚎叫声:“活捉李坤若,赏大洋400块……”
月光冰冷地洒在苦难的大地上,李俭和妹妹被外祖母一手牵着一个,跑出了西寨门。
她们到了寨外一间茅草屋里,不多久,听见有人喊:“寨子起火了!”
只见寨子里燃起了熊熊大火,鲜红的火舌卷着黑烟直冲天空。寨子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染红了半边天空。大火足足烧了一整晚。
日军占领李新庄、闵陈庄后,开始大肆烧杀。
深夜三时许,日军进入闵陈庄,杀人放火之后,就集合回丰县城里去了。
部分宣传队员随群众一道跑出了寨子,少数队员被汉奸队搜查出来,有的在第二天拂晓搜查出来。
汪亚民因为负伤在村子东门里农民家里被掩蔽起来,一大早,伪军在搜查时发现了汪亚民藏身地方,汪亚民被捕。伪军立即把他的棉衣棉裤都扒光,然后,被押往常店。
天亮时,师文秀的母亲带着李贞乾的女儿李俭等回到闵陈庄寻找亲人,只见寨子墙倒屋塌,到处是冒烟的火堆。一个老太婆的尸体伏卧在火堆上,尸骨还在燃烧。
李俭随外祖母跟着家人又来到闵陈庄田家大院,大院的残楼墙上密布枪眼。寨子里一片焦土,空无一人。
12月13日,李贞乾的妻子师文秀和家人共17人,还有宣传队的张令仪、董瑞云和几名因病留守的义勇队的战士,被日伪押送进了常店监狱。
李坤若在闵陈庄战斗中牺牲后,他的头颅割下来被挂在常店寨门上。
李坤若的同学孙基武闻此噩耗,悲痛至极,所幸寨门离其住宅不远,遂花钱买通看守,派人趁夜晚将头颅取下送往李新庄。
王献臣知道此事后大发雷庭,立即将孙基武逮捕关押,孙基武的家人用买了二十亩地的钱才将其赎出,虽然出獄,但事情没有了结,后又以通八路罪名将其抓劳工押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