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乾率领义勇队主力南下后,丰北的抗日形势急转直下。

  1938年12月11日上午10时,日军一部拥5辆汽车、数十匹马,自砀山周寨北进犯丰县,侵占了丰城。

  王献臣从徐州回到丰城,与日军密谋,要趁义勇队南下的机会,消灭丰二区的抗日武装,端掉李贞乾的老家。

  王献臣的想法正和徐州日军的计划,此时,徐州日军为了巩固其占领区,率“伪苏北剿共救国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金啸虎部主力,大举北犯,扫荡沛县。

  徐州日军占领沛城,沛县冯子固部被打得落花流水,败逃丰北十字河西。

  12月11日一早,王献臣出动了号称5个团的兵力,在丰、沛、徐州日军的配合下,从西南、西面、北面、东北方向,逼近丰二区区中队驻地李新庄。王献臣将他的汉奸队马世芬、孙高汉、李保田、顾守伦等部,分别驻扎在李新庄、闵陈庄的南、西、北三面村子。另外,将邱香山、程元进、尹宝华、丁奎山等部同时进驻史老家、齐庄、郭集等村,将李新庄西面的史小桥三面包围,仅留东面,切断了李新庄与驻沛县的义勇队的联系。

  当时,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宣传队和第五大队、十三大队随政委郭影秋转移到金乡县羊山一带活动。宣传队利用休整扩编的机会,写标语,到街头演出,举行军民联欢。宣传队的战士分散参加区动委会作宣传工作,有的同志暂时回家待命,宣传队长汪亚民当时和几名队员到崔老家高文辅处工作。

  一天,汪亚民接到义勇队总队部通知,要他立即集合宣传队的同志,于12月12日前赶到沛县郝寨,在12日晚召开的军民联欢会上进行演出。

  汪亚民便和王汝俊、李昌庸、李蔚森、张贵来、王运筹、王爱平等,迅速赶回李新庄,召集大家商议演出的事宜。他们边赶路边商量,根据现有宣传队员的情况,究竟演出什么呢?大家意见只有演《电线杆子》《张家店》话剧。就边走边对台词,为演出做好准备。

  12月11日下午,汪亚民等人赶到李新庄。

  李新庄村地处徐州西北70多公里的丰县城北,是丰北的战略要地,是湖西抗日义勇队的总后方,对人民抗日义勇队的发展和壮大起着很大作用。它既是部队的供给部,又是粮食、弹药、药品等物资的补充基地。李贞乾家的后院就是区的粮库,部队休整时,就住在这里,有的是粮食。李贞乾经常派人到各县募捐或购买子弹、手榴弹、鞋袜,部队需要时就到那里去取。李新庄还是部队的总情报站。经常有侦察员了解日寇、伪军的情况。李新庄还是部队的联络总站,各区、各村有了敌情,也送信到这里来,它把情报综合后与部队联系。各县要找部队,都是先到这里联系,部队的驻地总是要告诉这里。有的人参军,也是经常由这里介绍去的。日伪早已对李新庄恨之入骨,只是慑于义勇队的威力,一直没敢轻举妄动。

  汪亚民等人一进庄,就感到空气很紧张,战士们有的在擦枪检查手榴弹;有的正在通向北面孙庄的路口上,挖筑射击掩体;也有的在围墙上掘射击孔。这时正处在战斗的前夕,看样子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

  在李贞乾的家里,汪亚民见到了原来留在李新庄的张令仪、胡昭贤等队员,几个人便商量着,准备夜间行军,必须一早赶到总队部参加演出。

  汪亚民马上去找在村外指挥防范的李坤若区长,说明宣传队的任务,打算请他派人晚间护送我们过封锁线去总队部。

  未等汪亚民的话说完,李区长说:“目前情况是这样,汉奸王歪鼻子的伪军,在南边汪屯、北边的孙庄、西边闵陈庄以西和东北师寨方向,都有伪军活动,企图包围我们,现正准备打仗。你们去总队部的路恐难通过,还需要进行侦察好情况再定。”

  天色渐渐暗下来,大约在七八点钟左右,总队长李贞乾带着几位警卫人员,因事经过这里,问明了情况,沉思了一下对汪亚民说:“你们就暂时留在这里,等把情况弄清再说吧。”说完,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李新庄。

  汪亚民就把这一情况告诉大家,让宣传队员待命。

  半夜时候,李贞乾派通讯员送信告诉李坤若和宣传队的人:“徐州的日本鬼子有一部开进了丰县城,企图不明,你们要高度警惕!”

  12月11日这天,北风凛冽,伪军王献臣部出动7000余人,号称“五个团”的兵力,将马世芬、孙高汉、李保田、顾守伦等部,分别驻扎在李新庄和闵陈庄南、西、北三面村里,王献臣的司令部设在汪屯,对李新庄、闵陈庄形成包围之势。另外,汉奸队邱香山、程元胜、尹保华、丁奎山等部同时进驻史老家、齐庄、郭集等村,将史小桥三面包围,仅留东面。驻守在李新庄的丰县二区抗日中队被日伪军包围了。

  12月12日拂晓,在外边放哨的同志急急忙忙地跑回来,向李区长报告说:“东南温庙方向发现日本鬼子,刺刀明晃晃的看得很清楚,正向我们驻地前进。”

  这时,大家才明白,日本鬼子是配合汉奸王献臣作战的,企图把丰北抗日力量消灭,同时也是王献臣对过去讨逆报复的大暴露。

  李坤若当机立断,决定让区中队掩护苏鲁豫区党委的几名机关干部和群众转移到相距两华里的大寨子

  李坤若命令:“通知区中队员,掩护干部和群众都到闵陈庄集合抗敌。”

  有些群众不愿意离开村子。

  村里的群众听到这一消息,就忙乱起来了,携男抱女,扶老携幼,有的牵着牲口,有的拿着临时抓到的东西,一边跑一边喊:“快走!”

  李贞乾的二女儿李俭,当时腿上正生疮,走路不方便,被一位名叫常怀臣的人背着,撤离李新庄。

  李坤若带区中队战斗人员冲在前面开路,家属和非战斗人员还有村里群众随后。

  一路上子弹呼啸着不时从李俭的头顶和耳边飞过。她第一次闻到了战争的火药味,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