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难忘宜章县医院

宜章县医院.png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16名实习同学在临床带教孙居坚教员的带领下,从广州乘坐火车去湖南省宜章县。宜章县位于湖南的南端,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这里是一块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不久全县有3780人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成为红四军、中央红军源头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早期工人运动杰出的领袖,邓中夏就是宜章县人,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设在郴州良田和宜章的第三道封锁线,宜章县是红军长征时攻占的第一个县城,红军战士的足迹深深的镌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长征路上军民鱼水之情也永远留在宜章县人民心中。


       第一节  住宿在县政府礼堂


       到达宜章县后,孙教员让我们第一组的4位同学辛英、叶爱平、朱秀兰和我留下,到宜章县医院实习,其余的12名同学跟随他到梅田矿务局医院实习。宜章县的县城离梅田矿务局大概还有将近20公里的山路,要坐长途汽车前往。孙教员交代要我们4个人先与宜章县人武部联系,安排好我们的住宿后,再到宜章县医院报到。在辛英班长的带领下,四个人步行找到了宜章县人武部,原以为我们就住在人武部里,没有想到的是人武部因没有住宿条件,而是把我们安排在人武部旁边的县政府大礼堂住宿。县政府礼堂主要用于开全县大会,平时都是空的,我们就住在礼堂的后面的一排平房里。推开房门就看见靠墙一排木板的大通铺,上下两层大概可以睡四十多个人,房间里没有桌子和板凳,有点像现在人们常说的那种马车店。我们四个人把被褥和衣服以及书籍全部放在上铺,下铺放脸盆及洗漱用品。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四个人爬到上铺看书、聊天,这时只见朱秀兰趴在木板床上,抓紧时间给他男朋友写信,实习前听说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是我们学校一位领导的儿子 。

       没过几天,孙教员来看望我们,看见我们居住的环境吓了一跳,他一会检查窗户是不是关紧,一会看看门上的插销能不能推上,一百个不放心似的,反复交代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一个人在房间里,上下班必须两人一组,不要单独行动。其实,我们在礼堂宿舍住了几天,除了感觉太过安静了,倒也没有觉得不安全。我们想是不是因为礼堂隔壁就是人武部,门口有哨兵站岗,把我们这里一起给保卫了。

       经与宜章县武装部领导协调,后面2组轮换到宜章县实习的同学,就搬到县武装部里住了。武装部部长的夫人名叫骆宜章,我们在县大礼堂演出,她来看我们演出时见过她一面,皮肤白白的,笑容和蔼可亲。听说她对我们实习同学特别关心,也喜欢和同学们聊天,大家原以为她宜章县人,谁知她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随军落户到湖南宜章县, 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对大家说:“爹妈起这个名字,骆宜章,骆宜章,真的到了宜章县了,你说这世上怎么就有这么巧的事呢?”


        第二节  感叹医院的艰苦环境


        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宜章县人民医院很近,出门左拐横穿马路,远远就可以看见宜章县人民医院的大门了。从大路上进县医院门口有一段小路,小路的两边是稻田。刚到宜章县医院实习的一天早上,我和朱秀兰上班,从大道拐进医院路上,看见一个人躺在左边的草地里,一动不动。我俩走上前一看,才发现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人已经死了。吓得我们赶紧跑进医院病房,问值班护士才知道,这个男孩患的是格林巴利综合症,昨天晚上去世了,家人把他放在医院门口草地里,估计是回家喊人来处理后事的,当时我就想这个医院难道没有太平间吗?

        宜章县医院的环境和医疗设施不是太好,只有一排病房,病人也不多,都是男女混住。医生没有几个,每天值班只有一位医生,所有的住院病人都要负责观察处置。如果有急诊病人,会通知各专科医生来医院。我们4个同学2人一组排班,相对固定跟随内、外科医生,我和朱秀兰一组,她在内科,我在外科。记得外科有两位医生,年龄大一点的姓杨,也是外科的负责人,我们叫他杨主任。年轻一点的罗医生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每当轮到他值班,就让我守在病房,说他要回丈母娘家 吃饭,而后就从医院后面翻墙走了。有一天晚上,来了一个急腹症的病人,需要进行剖腹探查术,因为病人的外伤病史不太清楚,术前讨论时杨主任考虑病人可能是胃穿孔;而罗医生说是脾破裂。手术主刀是罗医生,打开腹腔没有看到腹腔内有明显的出血,罗医生用手伸进腹腔探查,说脾脏有血肿是脾破裂。此时他还看了看手术台下负责麻醉的杨主任,好像是押对宝似的,嘴角露出一丝的微笑。当时我在手术台上当助手,看见他那副得意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笑,但也挺佩服他在上级医生面前敢于直抒己见的勇气。

        宜章县的冬天有点冷,每个病房都生着火炉。一次查房,带教的医生弯着腰看病人,白大褂后面被烧着了,他还不知道, 一个人晃晃地往门外走,屁股后面就像挂了一个火球。事后夏向南跟同学们谈起此时,特别有画面感,大家也都觉得挺好笑的。


      第三节  女兵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宜章县医院实习期间,我们这些年轻的女兵,无论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怎么艰苦,总是高高兴兴,有说有笑的;无论走在哪里,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医院的工作人员和当地老百姓都说,你们说话真好听,跟电影里说的一样。我们四区队的区队长陈冰冰同学的字写得好,在校学习期间,班里的几个同学就在临摹陈冰冰的钢笔字,县医院的医生说:“你们的字怎么都写得这 么好,病历的笔迹就像是一个人写的。”因为值班室的被单不是经常换洗,晚上值班的时候,我们都穿着衣服靠着床边睡一会。半夜来急诊值班护士敲门,我们立刻赶到了医生办公室,主任说你们到底是当兵的,动作真快。病房的护士长是从广西部队某医院转业回到宜章县医院工作的,她讲的一口湖南普通话,因为她曾经当过兵,我们跟她有更多的亲近感,她经常带一瓶腌的红辣椒给我们吃。县医院有个护士带我们去逛宜章县城,县城的街道很窄也不长,刚刚爬了一个坡就到头了,我说了一句,宜章县城好小呀,那个护士一个劲告诉我们,她家是郴州的,郴州大,下次跟她去郴州玩。一次我们四个同学一起去赶集,碰见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可能是中暑晕倒了,几个同学轮流背她到医院救治。帮她梳头时,发现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又浓密,因为我们当时都用海鸥牌的洗发膏,头发还没有她好,叶爱平问她是用什么洗发水洗头,她说是用的“茶枯”(音)。



        第四节  难忘当地的缺医少药


        在宜章县医院实习时,我们特别难忘的还有当地的缺医少药的状态,简陋的条件和匮乏的医疗、药品资源;患病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面对疾病很多人只能默默忍受,小病拖成大病;也有的因为没有钱治病,只有放弃治疗,无奈地等待命运的安排。班长辛英告诉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怀孕9个多月孕妇,腹痛伴发烧,送到医院时血压已经测不到,呼吸困难,医生诊断为阑尾炎穿孔、腹膜炎、休克,医生说他们送来的太晚了, 此时无论是做剖腹产手术还是阑尾切除手术,医生和家属都不好下决心。辛英说通过这个病例认识到,我们在学校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差距还是挺大的,临床实际中要学会面对各种复杂的因素。另一个病人,他是一位大队党支部书记,长的仪表堂堂,风度威严的样子,住院后诊断“尿毒症”。那天我值班吃完午饭回到病房,看见他躺在病房门口的板车上,他的儿子接他出院回家。我问他为什么不治病呢?他说没有钱啊,医生说这个病也治不好,反正早晚都要死,与其在这等死,还不如回家去。我是第一次听到说没有钱治病的情况,而且谈起死亡他是那么的从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我转身摸了摸军衣口袋里,当时口袋里只装了几块钱和几斤全国粮票,最终也没好意思拿出来送给他。

        多少年了过去了,经常想起曾几何时,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态。如今全民医疗保险的实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参加了医疗保险,看病就有了坚实的保障。每当看见一些农村病人往大大城市跑,大医院跑,以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时,总会想起宜章县的那位大队支部书记,当时因为没有钱放弃治疗的场景。相信未来,在“健康中国计划”的推动下,会让每一个中国人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更健康的生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