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50年)
十三、老首长李德生点名,我被提拔重用
平汉战役结束后,我从一营三连回到了团卫生队养伤两个多礼拜,经常头昏,不见伤口愈合,后被送到峰峰矿区医院(大军区司令部驻地),在局部麻醉下取出米粒大一块弹片,伤口才愈合。我在那里住了10多天,还没有痊愈,就回到了团卫生队。
我们的老首长李德生正好从二分区三十团调回我们团当团长,他看到我这个老兵,头上缠着绷带,就询问了一阵,并非常热情地跟我们队长李耀德说话,又询问了我现在做什么工作,表现怎样等,还当着我的面对队长说:这么老的同志,你们如果不提干,我就把他调到团宣传队。团宣传队是培养政工干部的地方。队长认为我是卫生队骨干,表示不同意,过了一个多星期,命令就下来了,要我做团卫生队的司药,正排级。从此,我就成了队长信赖的、掌握全团医药器械的总管。
我的担子重了,责任也大了,我每天夜以继日学习,兢兢业业工作。药房只有我一人,既要领药、配药,又要发药,还要妥善保管,做清洁卫生,行军打仗还要装拆药箱。那时,都是骡驮人挑,宿营后得立即打开,出发时又得立即装好,这样繁忙的工作,我都做得有条不紊,从来没出过任何差错。队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每次见面总是热情友好,空隙还和我走走象棋。每当我生病,都是他亲自看病打针,关怀备至。他不仅对我好,而且对所有人都好。他不仅是我们卫生队的楷模,也是我们团的模范干部,至今我都在怀念他。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被迫与我们签订了停战协定。当时,我们的指挥员都不知道这个协定。那段时间我们都在打仗,就是1月13日午夜停战令生效那天,我们团还在河南省的修伍县作战。我们头一天攻下了城关,敌人利用日本鬼子的工事,凭高扼险固守。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晚上8点,我们突破了城墙,爬梯攻入城内,我们和敌人展开了巷战。
抗战快要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停战协议在零点生效。我们撤出战斗,可是国民党九十军违反停战协议,趁我不备,偷渡黄河,袭占了孟县。我们旅奋起反击,次日收复孟县。我们团副团长张林先在战斗中牺牲。战斗结束后,我们部队开到沁阳县(怀沁府)驻防。此地土地肥沃,盛产小麦,人称障德(今安阳)、魏魁、怀沁,是河南的粮仓。
我们部队住在西王照,是过去日伪据点,废旧工事到处可见。部队刚到时,群众对我军还有点害怕,但很快我们就和群众混熟了。我们的房东姓刘,是个50岁开外的老妈妈,丈夫已去世,守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大儿子解放前在伪军当军官,搞了些钱。刘妈妈就买了些土地出租。1946年土改被划成地主,她家里没有男人,地主的帽子就戴在了她头上。她的姑娘小名叫兰兰,时年18岁,人聪明,有文化,长得俊。对人热情、诚恳、慷慨大方。我们刚去时,住在院子里,经常接触、聊天,久而久之,我们产生了感情,相爱了。那时,部队对这类问题管得很紧,只能偷偷摸摸,不能公开。她们母女待我很好,我内心十分感动,她们经常把好吃的东西拿给我吃,如炒鸡蛋,烙饼等……
一天,村上斗地主,她妈妈被押了起来。姑娘就给我写了一个条子,大意是,妈被押了起来,你想个办法营救。我立即找到她,对她说,这个事难办,就是我妈被押起来,我也没办法,因为这是党的政策。她当时就沉下脸,一句话也不说。从此,我们断绝了来往,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现在看来,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党的政策,1946年,党的中心任务是练兵、减租、生产三件大事。但在第一季度掀起的大规模反奸、清算、诉苦、复仇的斗争,真是触目惊心。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斗地主的场面,当时搞不清是地主,还是汉奸,让他们站在台上,台下坐满了群众。很多人上台诉苦,有的一边哭,一边用针锥刺;有的吐唾沫,有的动手打;有的一边说,一边喊口号,台上台下气氛激烈。当时,领导群众运动的干部政策水平低,经验也不足。我们看见的仅是我们团民运干事一个人领导,所以出现了些左的偏差。如兰兰的母亲被镇压,就是其中一例。据我看,她家的田亩家当最多也不过是上中农。我们团当时的组织股长南X承诺,他能救兰兰的妈妈,所以兰兰后来嫁给了他,结果她妈妈还是被镇压了。
我不救她的母亲,并不是我的觉悟高,而是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也不懂党的政策,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认为杀富济贫是党的宗旨,这个想法当时没有向党组织报告,只是默默地埋在自己心中。如果那时胆子大一点,觉悟高一点,见识广一点,给团的副政委讲一下,或许能成全我们。我曾跟燕副政委谈过心,他答应过我,如果写报告,他可以批,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做,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6年4月,我被提升为助理军医,连级待遇,调到了三营。我到三营感到很高兴,熟人多。营长李长林,管理员王泽佩,都是三连领导。王泽佩转业后,新来的管理员郭长海是卫生队的老班长,副教导员孙坚是原二营六连文书。我和郭长海共同负责营部勤杂人员的管理,他的事情多,把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也压在我肩上。我和郭的关系密切,相处融洽,工作很顺利。我们都忙于各自业务,他负责全营的吃饭穿衣,我负责全营的医疗保健。我们虽然工作都很忙,但每天都要下连队,特别是我们四个连每天都要转一趟。回来还得在卫生所问病、行医、发药。余下时间还要关心营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由于党支部工作做得好,及时发展了党员,同志们对我和营管理员非常满意,也非常尊敬。
当时国内形势表面看起来很平稳,实际上,国民党军队正在蠢蠢欲动,形成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