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直有很多优秀的传统,舍己救人,先人后己等等,那都不是写在书本上装装样子,广泛号召又无人响应的,而是有无数仁人志士身体力行做出来的,这样的光荣传统甚至深入到山村野妇身上,鲁义姑姊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鲁义姑姊,说明白点就是说鲁国的一个山村妇人,一个男孩的姑姑,一位男子的妹妹,这样一个留不下姓名的村妇是怎样演绎舍己救人的内在含义,又因为自己的义行感染攻伐军队,避免了一场即将开始的战争的。

  齐国不知因何事对鲁国不满意,准备讨伐鲁国,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那是经常发生,其中谁是谁非很难讲清楚,所以说“春秋无义战”。咱不说这次齐国讨伐鲁国的原因,就说齐国已经把军队开拔到鲁国郊外,远远望见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匆匆奔跑。看见军队马上就要追至跟前,就放下怀中所抱孩子,抱起刚才手中所牵孩子直奔山里,被放弃的小儿哭喊着紧紧跟随妇人,但那妇人连看也不看,只管自己和怀中的小儿逃跑。

  齐国打前站的将领看得清清楚楚,不理解其中的原因,追上已经落在妇人后的小儿问:“那个跑了的女人是你母亲吗?”哭哭啼啼的小儿害怕,但还能回答:“是。”齐将又问:“那你母亲怀里抱着的又是谁?”小儿哭的更响了:“不知道!”

  这个回答太意外了,自己的儿子被抛弃了,妇人会抱谁的儿子?还有谁比自己的儿子更亲近?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齐将跨马前追,高声大叫:“前面的妇人停下来,如若不停,立刻乱箭射死!”妇人停下来,默默返回齐国将领面前,齐将少不了盘问,所抱者是谁,所弃者有是谁。妇人回答:“所抱者是我兄长的儿子,所放弃的是我自己的儿子。看见军队马上就到眼前,我知道一下子保护不了两个孩子,只好放弃自己的儿子。”齐将还是很难相信,哪个孩子不是娘的心尖肉?那个娘不是宁可自己死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死?这个妇人的做法有悖常情嘛,齐将又问:“儿子和母亲的关系那是至亲至爱,伤在儿身痛却是在娘心啊,如今,你放弃自己的儿子,反而抱上兄长的儿子,那是为什么?”妇人回答:“自己的孩子,那是私爱。兄弟的儿子,那是公义。背弃公义,保存私爱,放弃兄子,存留我子,幸倒是幸了,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将不让我饲养牲畜,鲁国的大夫将不抚养我,鲁国的国民将不和我往来。如果是这样,我就没有容身之地,脚无所踏之履。丧失自己的儿子虽然痛苦,但保存大义更重要,故而忍心放弃儿子只为了遵行大义,我不能以无义面对我们鲁国。”

  一个山野村妇这样一番大义大勇的话,说的齐将按兵不动,派人汇报齐国国君:“鲁国不能攻伐。我们到了鲁国境内,发现一个山村野妇都知道坚持气节行使大义,不以一己之私爱损害公义,更何况鲁国的那些朝臣士大夫呢!我们还是罢兵吧。”齐国国君得知村妇的高义也被震慑住了,下令班师回国。

  鲁国虽然抵不过齐国,鲁弱齐强嘛,但人家既然来了,咱也得准备迎战吧,没成想边境传回话来,齐军撤退了,是因为咱鲁国郊区的一位村妇给齐国军队上了一堂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先人后己的传统教育课,把齐军给震住了,连齐君都敬仰那村妇,就下令撤退了。鲁君太高兴了,咱那村妇太有才了,嘉奖!先赏赐百段绫罗绸缎,再赐号“义姑姊”,号召鲁国人民向她学习致敬,特别是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表现出高尚的气节,令敌人胆寒,不敢小觑咱这靠礼仪教化的鲁国。



  ◎卷五之六 鲁义姑姊

  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公正诚信,果于行义。夫义,其大哉!虽在匹妇,国犹赖之,况以礼义治国乎!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此之谓也。

  颂曰:齐君攻鲁,义姑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将问之,贤其推理,一妇为义,齐兵遂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