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有些人所说,年轻人的爱情有时是由于少不更事,在爱情抉择方面往往会陷于幼稚和冲动。这正像一部老电影——《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的片名以及后来颇为流行的这句流行语那样,华阳的确是太“年轻”,虽然他并非第一次恋爱,但是,还有点儿“不懂爱情”,以至于在经历了一个阶段“单相思”的煎熬之后,他就像一个饥渴难当的毛头愣小子,面对爱恋之果,不管青黄生熟伸手就去摘;又像一个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未等学会战术和战法,不待时机成熟,看见目标就冲锋;更赶不上前一章述及的那个老奸巨猾的“隐身者。”再者说,此时恰逢他在前段时间与金瑛发生了矛盾,正搞着“冷战”,于是他便想舍弃金瑛而狂追洪云雪。
随着华阳对洪云雪的爱意愈来愈强烈,她的影子日以继夜地在他的脑际闪现和萦回,叫他夜不能寐,她的影子曾经多次萦绕于他的梦境和想像……他想到,虽然自己与她已经算是相识了,好像她对自己也有好感,但是,那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而已,其实俩人并未明确表白过,不知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对自己的印象究竟如何?她到底想不想做自己的女朋友?等等,等等,一时间他产生了许许多多疑问,心里七上八下并惶恐不安起来……思前想后,他想,事不宜迟,应该采取一些办法尽快地俘获她的心,以达到让她与自己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下来的目的。接着,他想应该用写情书这种浪漫的方式向洪云雪进一步倾吐衷肠,另外,他也想到,既然她已经成了校花了,追求她的人肯定不少,如果自己不抓紧些,倘若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先一步俘获了她的心,那么,自己岂不后悔莫及?想至此,他更加惶恐,于是决定立即行动。可是,在学校里写这种情书,他还是觉得容易被人发现,于是,他想利用周末回家的机会,在家里悄悄地完成这项“作业”。
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学之后,他急急地从学校赶回了家里,好不容易等到晚上,他见别人都已经入睡,便悄悄地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又到外屋打开一盏小灯,趁着微弱的灯光,展开稿纸,搜索枯肠并冥思苦想后,手执金笔就字斟句酌地写了起来。他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写出了一封激情洋溢且缠绵悱恻的求爱信。
第二天清晨,母亲起床时,发现华阳一夜未睡,就不无担心地问他:“阳阳,你怎么了?是失眠了么?你好像一宿都没有睡觉吧?是不是病了?”
华阳红着眼睛说:“没什么,我在赶写一篇文章。”
母亲又好奇地问:“是什么文章这么紧急,非要连夜‘开夜车’赶写?你瞧瞧,都把眼睛熬红了。以后可别这么拼命了,当心别把身体累垮了。”
母亲的关切让华阳不觉间一阵脸红,心想:“母亲哪里知道,她的儿子在‘开夜车’赶写一封向另一个女孩子求爱的情书呢!如果她老人家知道了,并发现自己已经对金瑛产生了厌弃的行为,正在见异思迁,正在玩爱情游戏的话,那她老人家一定会火冒三丈的,就凭她老人家与金瑛的亲密感情,她肯定不会饶恕自己。千万不能让她老人家知道。”想到此,他急急忙忙地把信收起来,然后借故说学校里还有事情,必须抓紧时间赶回去。于是,在吃过午饭之后,就提前踏上了返校之路。
在登上开往学校方向的公交汽车之前,他先去了邮局,把这封求爱信寄了出去。他想到,最好是在离学校远一些的地方发信,不易被他人察觉。
发完信,他一边往公交车站赶,一边想想自己的行为,觉得真是有点儿偷偷摸摸而且不够光明磊落的意思。不觉间,竟有一阵阵羞愧之情袭上心头……
就在艺术系发生“骚扰电话”事件之后几天,又有些寄给洪云雪的信件摆在了系团总支干部们的面前,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筛选之后,他们把几封求爱意向明显的信件挑选了出来,并将它们一一打开仔细审阅。他们发现,其中有一封是发自中文系的,是一个名字叫“华阳”的学生写的,他们审阅了那封信,但见信里写道:
“我最最崇拜、最最敬爱的洪云雪同学:您好!
可能你想不到我会给你写信,你对我还不十分了解,但是我对你却是十分了解的,甚至于包括你的各个方面,比如你的家庭、你的原籍、你的住址、你的爱好、你的特长、还有你的……
你还记得那天在大礼堂咱们巧遇时,以及经常在从食堂到艺术系的路上交谈的情景吗?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那几句话吗?我说,我特别喜欢你的名字;我说,我从小就喜欢云彩和雪花;我说,我希望能够经常听见这个名字;我说,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最好的学友和朋友。我又忽然想起,正像咱们交谈过的,我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是有着奇妙的缘分的,因为你的名字里面有个‘云’字,也就是云彩,我的名字里面有个‘阳’字,也就是太阳了,太阳和云彩都是大自然中最为神圣的物体,也都是天上最最美丽、最最辉煌、最最奇妙的景象,又是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需要而且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的恩赐。太阳在蓝天上时常需要云彩的陪伴,既有太阳又有云彩的蓝天才会更加壮丽和辉煌。我真希望你就是一朵永远伴随着太阳的洁白而美丽的云彩。另外,你的名字中的另外两个字也是不一般呢,就先说说你的姓——“洪”不是与“红”同音吗,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尊贵、和谐、成功与热烈奔放等等美好的寓意;“雪”是白色的,而白色是光明、圣洁、纯净、高雅的象征,给人以明亮、灿烂、畅快、洁净和雅致的感觉。自从认识了你,每逢我再见到雪花,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你;每逢我在阅读时看到“雪”字便情不自禁想起你。我觉得凡是带“雪”的事物都会给我带来喜悦和好运,凡是带“雪”字的诗文我都特别喜爱。
不知你可曾发现,我曾经无数次以瞬间扫描的方式在窥视你,我也曾经无数次以鉴赏的目光,专心致志地饱览你……”但愿咱们能有艳阳高照的美好未来!”
在信中,还附有他为她写的两首抒情诗,那两首诗写得十分深情,字里行间充溢着炙热的情感,可以说,那是他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两首诗是这样的:
其一 你是,我是
如果你是云层
就将化雨行风
或许你是雪花
就将祥瑞播撒
倘若我是阳光
就给冰雪辉煌
或许我是英华
就该锦上添花
不论你是我是
只要有情有意
哪里都能久长
哪里都是天堂
其二 看你
透过花丛看你
你的容颜如花般美丽
透过涟漪看你
你的倩影似水般清丽
透过冰雪看你
知你冰清玉洁般心地
透过阳光看你
知你心热如火般情意
……
在信尾落款之后,他用小刀片划破食指,用鲜血写下一个大大的“爱”字。可以说,这封信和这些诗是十分感人的,如果能够让洪云雪看到,她一定会大受感动。情书寄出后的那两天,他一直热切地企盼着那好像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佳音尽快到来,然而,他等来的却是让他难以承受的迎头“一盆冷水”,非常遗憾的是,这封信她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封信被扣下,并在团总支支委间传阅后,虽然有的人确实已被信中热烈的情爱言辞所打动,对于是否应该追查这件事好像有点迟疑起来,但是,经过讨论,最后还是认为,作为一级团组织的干部,他们的职责就是要严格按照校规办事。因此,他们还是决定要“照章办事”,于是便开始了追查行动。
起初,团干部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前几天他们费尽心机而未能诱捕到的所谓“隐身者”,可是前几天,洪云雪接到的一个电话又否定了他们这种判断的确切性。因为在他们去诱捕那个“隐身者”扑空后不久,也就是前天,洪云雪又接到了那个“隐身者”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洪云雪,你可真够狠的,我本来是一片爱心对你,你却让那么一群男男女女地来抓我,幸亏我并不那么笨,我及时地发现了他们的伎俩而及时地躲避了。他们也太‘小儿科’了,竟然想抓到我,其实我并不怕他们,因为我并不是你们学校的学生,他们根本就管不着我,如果你们学校的学生若是像我这么做,他们可能还管得着,而我就不同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谁,我叫杨滨,是个文艺工作者,我对你的艺术才能以及你的美丽形象和气质都十分着迷,可以明确地说,我是真心爱上了你,爱上一个人是我的权利,不需要理会你们学校的许可或是不许可。但是,既然你不爱我,我也不想再勉强你,我真心希望你能够开心和快活,爱一个人就是要让她幸福和快乐,今后,我只能远远地关注着你,我不再打扰你了。再见!”从此,杨滨便销声匿迹,彻底地消失了。团干部们依此判断,这个华阳并非那个杨滨,他确实是中文系学生,他是真实的,他没说谎,他确实是由于对洪云雪的倾心相爱,在一片痴心的驱使之下,才迫不及待地赤裸裸地写来情书向洪云雪表白心迹,是希冀能尽快获得她的爱情,他是洪云雪的另一个追求者。
捎带提一下,据说数年后,洪云雪应邀参加一个全省文艺汇演颁奖仪式时,竟然与杨滨巧遇,那时,他们各自都已组建了家庭。他俩都在应邀嘉宾名单中发现了对方,并且都坐在评委台上。意外见面,彼此客客气气,仿佛旧友一般。此为后话,恕不赘言。
团干部们在这种由感动而萌生同情心与必须从职责出发“照章办事”的极其复杂的心境之下,将这封信转交给了中文系的团总支。
中文系团总支又立即转给了华阳所在学年的政治辅导员赵斌。赵斌立即找来华阳那个班级的团支书罗逸。当赵斌将此事原原本本地说完之后,罗逸十分震惊,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华阳一向是十分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一心钻研学业,又是团支部的支委,觉得他犯此种错误实在不应该,也太可惜了。待华阳来后,他不忍心严厉斥责华阳,只是在那封信的信封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痴”字后,交给了华阳,没说其它话就让华阳走了,他是想让华阳回去自己好好地反思和反省一下。
据说,“情书事件”后,洪云雪十分痛悔,她也嗔怨系领导那样处置有些欠妥,她觉得自己实在太对不起华阳了,一辈子都难以报偿。毕业多年后,当他们有一天在中央大街邂逅又恢复联系后,她一再表示自己的痛悔之意。他们的关系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此为后话,容后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