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再说说王金桃,王金桃在班里有几个十分要好的同学,她们情同姊妹,平时经常在一起,几乎是形影不离,在班主任以及同学们眼里,她们是班级这个大集体里的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里,除了王金桃以外,还有李茹、隋霞和裴大珍。一中的教导主任林江本来就是个十分重视文科以及文艺活动的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之下,好多同学都特别喜欢文艺活动,尤其是都喜欢看电影。王金桃等四人可以说是兴趣相投,她们都称得上是“电影迷”,她们除了课余时间去看电影以外,有时甚至在下午自习时间也悄悄地溜出学校,去看电影。

  说起这位林主任来,前两年竟是有些绯闻曾经在学校内外不胫而走——

  有一天,午休时刻,华阳正坐在学校收发室看邮递员刚刚送来的当日报纸,忽然看见一位漂亮的女人轻盈地走了进来。那女人长着一副十分俊秀的面庞,高高个头,苗条身段,眉清目秀,胸高腰细,皮肤白皙,而且气质十分优雅,看上去既像一个女学生,又像一位妙龄少妇。华阳一时弄不清她到底是本校高学年的学生,还是学校哪位教职工的家属。

  正当此时,坐在收发室窗口里面的收发员于大爷一抬头看见了那女人,他立即站起身来,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并十分热情地问道:“您来了!找林主任有事吧?林主任在,我陪您去找吧。”

  女人笑盈盈地说:“于大爷,不麻烦您了,我也不进去了,就在这儿借用电话给老林打个电话就行了。”她的语音十分动听,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

  老于头赶紧将电话从窗口递了出来。女人用她那纤细修长且柔嫩无骨的玉手拿起话筒,拨通后只轻轻地说道:“老林,是我,我在收发室呢!你出来一下,我有急事。”说罢,放下话筒,又彬彬有礼地将电话送还给于大爷。

  不一会儿,就见林主任急匆匆地来到收发室,满脸堆笑地陪着女人走了出去。

  眼看着林主任与那女人十分亲密的样子,好奇心立即涌上了华阳的心头,他忙问:“于大爷,这位女生是谁呀?听那口气好像是林主任的家人,到底是谁呀?”

  于大爷说:“她是林主任的妻子。怎么,你觉得不应该是他妻子,对吗?”

  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说:“是觉得奇怪,也觉得不太可能。她看上去比林主任至少年轻近20岁呢!这怎么可能呢,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见华阳满脸狐疑的样子,于大爷就讲起了林主任与这个女人的故事——

  林主任本来有个结发妻子,那是他在大学刚刚毕业不久由他的父母包办的婚姻——林主任来一中工作前利用假期回乡下老家探亲,有一天,他的父亲突然将一个村姑带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这就是从小就为你选定的媳妇,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再过两天就为你们把婚事给办了吧。”

  林主任说:“什么?结婚?和她?她是你们给我选的,我可从来都没有同意过,我现在还是不同意这桩婚事,我不能和她结婚。”

  父亲厉声喝道:“你说什么?你不同意?你不和她结婚?还反了你了!自古以来,儿女的婚事都是父母做主的,你不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你敢违抗‘父母之命’吗?你的婚事就得我们说了算,否则你就永远别进家门!”

  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的父母死活逼他就范,在当时那个“父母之命不可违”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他虽然觉得委屈,可是他是个大孝子,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与父母硬碰硬地抗婚,那会让父母十分伤心,他更不敢与父母脱离关系。虽然他心不甘情不愿,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屈从于父母,于是,他委曲求全地迎娶了那个跟自己没有丝毫情感的女人。对于那个女人他没有花前月下,瓜田篱下的热恋情调,甚至都没说过几句话。婚后,他只在家里住了几天就匆匆地赶回一中报到上了班,从此,他便不再回乡下老家,那个女人也就等于守了活寡。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包办婚姻比比皆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这种封建习俗,在当时谁也无力回天,酿成此类悲剧的事情经常发生。

  回想当年,在大学时,因为林主任不仅是个高材生,而且是个学生会的干部,他也曾经赢得了不少女生的青睐。可是,他自恃才貌出众,又是个追求艺术品位和崇尚完美的人,因而心高气傲,而且那时他又顾及到当时学校严禁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校规,他不敢做出违背校规的事情。虽然当时在他的心目中也曾经有过几个让他心仪的女生,可是就因为他的那些“顾及”而一个个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待到毕业前夕,那几位曾经让他心动的女生,也都在“失望”之余,渐渐地被其他的男生“劫掠一空”,个个“名花有主”了。因此,等到他想在这些女生中找个情投意合的情侣时,这才发现为时已晚。当他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际,竟然成了“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像他这样心高气傲又极有品位的人,对于一个自己既不情愿又无情感基础的女人,如何能够爱得起来呢!再说,他这位新婚妻子是他的父母按照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标准为他选择的所谓“贤妻良母”型的乡村女人,而且还没有多少文化,相当于半文盲,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知有识和艺术品位了。因此,夫妻之间毫无共同语言,他觉得自己活得十分疲惫也十分辛苦,极想尽快摆脱这桩让自己备受煎熬而且疲惫不堪的婚姻。

  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林主任走来,由于他过人的聪明才智和他那不断进取的劲头在发挥作用,他的工作业绩在节节攀升,到一中工作几年后,他很快就被校领导从普通教师破格提拔为教导主任,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教导主任。他的不凡和超群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自然也会招徕不少女士的青睐,其中少不了也有一些女性师生。当时,在一中毕业班中有一位美女叫王倩,她是全校公认的校花,不仅人长得十分漂亮,而且才艺出众,还是本校乃至全市中教系统文艺演出时的最佳歌手。她自然也成了许多男人追求和追捧的目标。可是,这个女生却也是心高气傲,一般的男人她还瞧不上眼,却只对林主任情有独钟。

  在一次全市中教系统的文艺汇演中,一中自然不能落后,校方选择了“精兵良将”又选取了一些精彩节目,由林主任亲自担任总导演,由王倩担任节目的领唱。在这台节目的排练和彩排以及演出的过程中,林主任使出了浑身解数,其间对王倩的领唱技巧方面的指导也倾注了许多的心思和心血。不用说,王倩也从中受益匪浅,因而她对林主任自然是感恩戴德。林主任对王倩也是十分欣赏,日久生情,她成了他追逐的目标。随着接触的越来越近,越来越频繁,俩人的关系也与日俱增。但是,因为他们是师生关系,而且此时的林主任又是个已经有了家室的人,他自然不敢贸然“进取”。可是,王倩本来就是个敢爱敢恨,敢于追求幸福的女人,她一旦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一个男人,就会死心踏地而不管不顾地去爱。

  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秘密交往之后,两人已经如胶似漆并难舍难分。在俩人的精心谋划下,林主任首先向他的原配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请求。他的妻子虽然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但却是个通情达理而又有自知之明的人,见他去意已决,虽然她也十分爱他,可她并不想阻止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同意离婚。于是,他们不打不闹地协议离婚,和平分手。

  离婚后不久,为了不给林主任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为了摆脱校规的羁绊,王倩主动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退学申请被批准后,他们立即办理了结婚登记并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

  林主任和女学生结婚的事情虽然并不违法违规,但是,起初在一些人的眼里,这种合法的婚姻是组建于“师生恋”的基础上的,由于当时正值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的婚姻观还很封建和守旧,况且在林主任及其前妻之间,王倩属于“第三者插足”,在林主任方面等于“喜新厌旧”,人们常常把这种抛弃前妻另寻新欢的人称之为“陈世美”;在前妻方面则成了被抛弃及被损害的“秦香莲”;在王倩方面则是夺人所爱的“第三者”,是追求有妇之夫夺人所爱并拆散了人家的家庭,夺走他人的丈夫,这也是要受到人们的谴责的。这种关系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是极不光彩甚而是不道德的事情。另外,还因为以前有些人曾经追求过王倩,但都枉费了心机。这些人便心理因素作怪,开始大肆施展各种“报复性”的手段,以泄私愤,他们到处大造舆论,一时间,林主任与王倩的花边新闻被到处传播,弄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尽管这种新闻被某些人一再恶意地炒作,但是,终究瑕不掩玉,由于林主任平日里谨小慎微,除了这件事被人背地里说三道四外,其他各个方面均十分优秀,无可指责,另外,他的为人、学识和才干在一中乃至全市各中学中是数一数二的,是有目共睹的,况且,人家并未触犯法律法规,他俩的结合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恰恰相反,他们的这种敢于与陈腐观念做斗争,向封建礼教大胆抗争的行动,这种为了真爱挣脱包办婚姻桎梏的勇敢行为却赢得了不少人的嘉许,毕竟原来那桩婚姻是一种不仅不值得称道反而应该摒弃的畸形婚姻。当今世界,人们大多都对那种不是基于两厢情愿和毫无情感可言的婚姻是极不赞成的,因为这种婚姻戕害的不仅是人们的心灵和精神,而且还有人们健康的机体和家庭,危害极大。再者,对于背负着这种婚姻的人来说,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种不幸,是一种桎梏,只有彻底摆脱这种婚姻,人们才能得到彻底摆脱桎梏。

  在渐渐地看清了这些所谓的花边新闻的本质之后,人们的看法和观念在迅速转变,同情心日渐增长,绝大多数人也便开始理解并同情他们了。不久,那些一味传播绯闻的好事者也失去了受众,失去了市场,无法继续炒作了。校内校外渐渐风平浪静。俗话说:“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林主任的工作和生活也展开了崭新并多彩的一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