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和金瑛都以十分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紧接着将是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和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前,柴老师特意将华阳叫到办公室里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首先向华阳讲述了他从有关方面收集到的今年高中升学的招生形势和有关信息,然后又分析研究了本校各班的基本状况,又特别分析了华阳在本届的考生中大约处于什么位置以及全市有哪几所学校是重点高中学校及这几所学校各有哪些特点和发展方向,等等,等等,极尽其详。应该说,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是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对于学生而言,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今天,柴老师就是在华阳人生的转折关头,在他面临有关前途和方向的抉择的时刻,向他伸出了援手。

  最后,柴老师意味深长地对华阳说:“华阳,自打我从张龙老师手里接过咱班这一年来,我就一直关注着你和金瑛等四人,再加上交接班时张龙老师的推介,在全班中我最看好的也是你俩。我觉得升高中考重点,你俩最有希望。要知道,重点高中那可是能否升上大学的主要阶梯啊!你们四人一定要报考重点高中,并且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啊!在全市重点高中之中,第六中学最好,她不仅仅是省重点校,而且还是惟一的省重点高中,此校不仅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高,而且教学设施也很完备,堪称全省一流。众所周知,在初中学校中咱校最好,而在高中学校中六中是最好的。但是,六中的录取分数线也相当高,一般的人是很难考取的。我看咱们班只有两三个人有考取六中的可能,我希望你和金瑛都能报考此校。此外,一中和五中也不错,可以列为第二志愿。”

  华阳是个明辨是非并通达事理的人,他知道,柴老师分析得这么透彻,完全是为自己今后的发展着想,况且柴老师又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师长,觉得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华阳当即表态决定第一志愿报六中,第二志愿报一中。从柴老师办公室临出来时,柴老师让华阳再通知金瑛来办公室,柴老师也要做做她的思想工作。

  华阳回到教室,对金瑛说:“金瑛,柴老师让你去他的办公室。”金瑛问华阳:“柴老师刚才找你都谈了些啥?他为什么接着又找我,他要谈什么呀?”

  华阳想逗逗她,就故意卖关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去了你就知道了。”

  金瑛伸出秀美的小手,用她那纤细手指捏住华阳的衣角,一边牵拉一边用半撒娇半央求的口吻说:“你真坏,人家跟你那么好,你还对人家保密。求求你,告诉人家呗!我好心里有个底,我不会忘记你的好的。”

  华阳已经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他也想乘机试探一下她的心思,就慢条斯理地说:“那好吧,既然你求我,我就向你泄露一二,但是,你可不准食言噢!”

  金瑛将自己那两片艳若桃花的嫩唇一撅,又将美如宝石的秀目一瞥,娇嗔地说:“说你坏,你就愈发的坏起来了,人家什么时候对你食言了?让你透透底,你就这么夹枪带棒的,你到底说不说?”她边说边用手又拉又扯地撒起娇来。

  华阳被她弄得心里痒痒的,便凑近她身边,悄悄地把柴老师对自己说话的大意告诉了她。末了,他十分恳切地说:“说心里话,我也十分希望你也能报考六中,倘若咱俩都能考上,咱俩就又可以在一起学习,一起度过高中乃至大学的美好时光了。那有多么美妙、多么幸福。你说呢?”

  金瑛听了华阳这么露骨的表白,不觉羞红了脸,这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听一个男孩儿向自己这么直白地吐露心声。她了解华阳绝不是那种轻易向任何人表白的人,她也明白,这是因为华阳感到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他是害怕他们的毕业成为彼此永久的分离,所以才这么迫不及待地表白,才这么急不可耐地要求她也能与他报考同一所学校。他的心迹已经一清二楚,他的爱意已经再透明不过了。她怎么能伤损他对自己的真情实意和一往情深呢?!想到此,她下定了决心,妩媚而十分真诚地说:“你放心好了,不用老师做工作了,我一会儿就去跟柴老师说,我和你一样,也报考六中。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呢!”说完,她立即去了柴老师的办公室。

  过了不大一会儿,她就喜形于色地回来了。华阳知道,她并未食言,肯定是她到了那里,不待老师做思想工作,就三言两语地表了态,她也报考六中。

  华阳用十分热情的目光迎接着她,金瑛明白他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他俩的关系又进了一大步。接下来的那段时间,俩人天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是欢欢喜喜地来,欢欢喜喜地去。此后,他俩和全班的同学们一起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在此阶段中,他俩经常在一起复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几乎是形影不离。

  离校在即,三年同窗,到了即将与母校告别的日子,同学们都知道,分道扬镳,各奔东西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了,大家似乎都有些恋恋不舍,都在动脑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设法留存这难舍的影子。

  华阳也在设法留存那些美好的影子。在全班同学中,与他最要好的女生当然是金瑛,最要好的男生就是李责了。他首先想到了与这两位最要好的同学分别合影留念,他觉得这是最好、最宝贵的纪念,如果自己和金瑛合影,即使俩人都很愿意,但却无法做到,因为当时还是在情感及欲求方面都十分谨慎又十分保守的年代,许多家庭、许多男女也为此而不得不约束自己,违心地做了一些并不情愿的事,有些人还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也知道,那时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受着“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旧观念和旧礼教的束缚,男女同学是不能单独合影的。

  既然与金瑛合影已无可能,那么在毕业分配之前总该有所表示,总该留点儿什么做纪念啊,再说了,都知道“考试无常”的说法,倘若升学考试,自己和金瑛中间有人临场发挥不正常的话,可能就不能都考上第一志愿——六中,那就不一定能经常见面了,那可怎么办呢?华阳苦思冥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部队在哈市征兵,重点是从中学毕业生中招募,十八中自然不能例外。在全班男生中李责从小就仰慕解放军,他早已心怀长大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梦想。听到征兵的消息,他欣喜若狂,立即报名应征。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体检和政审之后,李责果然如愿以偿地被招录了。

  李责是华阳最要好的男同学,他也是个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古典连环画和纪念性较强的日记本。他知道华阳喜爱收藏,有一次,他在商店发现一种纪念性很强而且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鲁迅纪念日记册”,他很喜欢,于是,不仅自己买了一本,而且还想到了华阳,他想华阳也一定会喜欢,便多买了一本给华阳,作为毕业的纪念品。当他将这本日记册交给华阳时,华阳果然如获至宝,欣喜异常,因为华阳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日记册,那里面不仅有许许多多十分珍贵而且纪念价值很高的鲁迅的照片,并且还有许多关于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的简介,这对于华阳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十分宝贵而且大有用处的。华阳当然对此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可以说,华阳和李责在收藏方面也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李责比华阳大两岁,显得比较成熟,也比较精明强干。再过几天李责就要离校入伍了。华阳看准了这是个好机会,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想,何不趁此机会在班里发动大家来一个欢送李责的“大行动”呢?!大家可以用各种方式向他表达友爱之意和惜别之情,比如:在一起合影或互换照片、互赠礼品,等等。

  华阳将这一想法在班上刚一提出,立即获得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赞同。其实,在他正式提出这一建议之前,有不少同学也曾经动过类似的心思,但是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他们畏首畏尾和顾虑重重,而华阳是敢想敢干并想到做到的性格。他就是这样的人,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他就一定会抱定这个目标不遗余力地去做,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而且由于他能言善辩、言语诙谐有趣又学习拔尖,许多人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因此他在班里深得人心,他的主张经常都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本来是大家都认同,都向往的,可是经常是大多数人只想不做,而一旦有人带头一呼,则会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呼百应。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全班同学都像是大梦初醒,都忘却了顾虑,不分男女,不分亲疏,合影的合影,送礼品的送礼品,赠照片的赠照片。整个班级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一幅幅照片、一张张明信片、一帧帧贺卡,可寄托同学、朋友和亲人的关怀和敬意,可传递彼此之间的情感和爱意,可拉近人们相互之间的距离。

  华阳首先提议他们原来学习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合个影,这里面当然包括自己和金瑛了。拍照的时候,他看准机会,抢先坐在了金瑛的身边,并且将身体与金瑛靠得紧紧的。这虽然不是他俩单独的正式合影照,旁边还有李责等人,但是,这也可以算是变相的他俩合了一张照,而且还是靠得那么紧、那么近。照片洗印出来之后,华阳灵机一动,在把每个人的照片分发之后,他主动要求说:“这张底片先放在我这里,我替大家保管。另外,我有个亲戚在照相馆工作,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多洗印几张。”大家没有异议,这张底片就理所当然地放在了华阳的手里保管。

  华阳也曾悄悄地与金瑛商量俩人正式地合个影,可是毕竟她的家庭属于比较传统和保守型的,虽然她心中也十分渴望,但是她还是不得不顾忌养父母的感受,不得不顾忌一些外界影响,特别是刚刚发生了“寻亲事件”,她与养父母的关系正处于极其微妙的阶段,彼此之间都十分谨慎,生怕一不小心而触动了对方那十分敏感的神经,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她不想因为一张合影而伤了养父母。她将这一层顾虑十分婉转地吐露给华阳:“华阳,你千万别生我的气,我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合影的事,我实在是不敢跟父母说。其实我心里也并不在乎合不合影这种外在的形式,你说呢?再说了,前两天,咱们在欢送李责的小组合影中,你我不是已经在一起也算合过一次了吗,当时你将人家贴得那么紧,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这也就是你呀,如果是别人,我早就不干啦!有了那一次你还不满意吗?”华阳立即说:“那怎么能算是咱俩的合影呢?那不过是张集体合影,我要的是你我的合影。”

  金瑛一听,赶忙安慰他说:“别太着急,等机会,我想只要咱们真心诚意,早晚会有机会的。我有信心,咱们肯定会有那一天的。”

  华阳虽然有点儿扫兴,可是他并不是个强人所难、不通情理的人,况且金瑛说得也入情入理,心中赞同了她的说法,同时也很赞许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性。他见她有点儿左右为难的样子,既可怜又可爱。他知道她是既害怕养父母生气,更害怕自己不高兴,心中顿生怜香惜玉之情。他想逗她开心,于是故作生气状,说:“得了,得了,我白对你那么好了,你不愿意和我合影拉倒。”说罢将脸扭向了一边。

  金瑛是个实心眼儿,她还真以为他生气了呢,急忙伸出双手紧紧地拉住他的衣服,轻咬朱唇,连哄带求地说:“你快看,快看,我给你带来了好几张我的照片,随便你挑,你喜欢要哪张,你就要哪张,这还不行吗?人家都说随便你挑了,你就别生气了,求求你啦!”她边说边拉着他的衣服不停地悠荡。

  华阳见她那双本来就水汪汪的大眼睛,已充溢了一些泪花,显得更加水灵了。他知道她很怕自己真生气,这说明她对自己十分在意,就再也憋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说:“瞧瞧你那小样儿,给你个棒锤你就当真(针)了,我是逗你玩儿的,我是那种不通情理、胡搅蛮缠的人吗?我理解你的处境和难处,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那么,让我看看你都给我带来了哪些你的美妙玉照。这可是你刚才说的,你让我随便挑的啊,那我可就不客气了,你可不准小气,不准舍不得啊!”

  金瑛将一大沓照片往华阳手上轻轻一放,说:“人家什么时候骗过你?人家既然拿来了,就是要随便你挑的嘛!你要多少都随便你啦!另外,我还要送你一枝金华牌金笔留作纪念,这笔的品牌也挺有意思,“金华”正巧是由咱俩的姓氏——“金”和“华”二字合璧而成的,岂不更有情趣吗?我希望不论你我能否考入同一所学校,咱们都要做永久的好学友和好朋友,要心相系,永不忘。你说好吗?”

  华阳当然赞同,而且是求之不得的,他立即全部收入囊中,然后急忙回应:“好好好,我当然赞同了。告诉你吧,咱俩又是不谋而合了,我也给你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你猜猜,它是什么?”

  金瑛稍加思索便说:“我猜是一本日记本。”

  华阳真的十分佩服她的聪颖、敏慧,她竟然一猜就中。他问道:“你怎么猜中是日记本的呢?”

  金瑛语气坚定并自信地说:“我猜得不错吧?我猜想你我都是勤奋好学的人,最喜爱的赠品当然是笔和本了,刚才你让我猜你的赠品,我就想,既然咱们的喜好一致,你给我选赠品也一定离不开笔和本。我又想,既然我已经给你选了金笔了,不会你也回赠我金笔吧?!如果是笔配本有多好,于是我就来了一个跳跃式思维,猜了日记本,我想,笔和本是多么匹配呀!我也企望老天作美,让咱们在互赠的礼品上也来一个成人之美,那有多么美妙、多么开心、多么随心啊,你说对吗?可是你为什么正巧为我选的是日记本呢?”

  华阳不无惊喜地说:“你真是绝顶的聪明啊!我的思维模式又正好与你不谋而合了,我也是想的你我最喜爱的当然是笔和本了,同时,我也联想了一下,‘日记本’三字中,‘日本’二字是由‘记’字连接起来的,而日本又是你的祖国,你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若把此三字重新组合,也可以变为‘记日本’,那就是说,我要‘记住你这个日本人’之意吗?这就是我的衷心祝愿和良好心愿。我再斗胆地说一句,咱俩已经有好几次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人并不多见,这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呢!这既是缘分又是心理感应,也有人管这叫做‘神交’。这‘神交’是一种奇异的交往,是精神上的高度重合,包括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和价值观等的高度统一。它强调心灵沟通和精神上的高度重合和默契,有时它是一种精神感应,是超越于物质、物理、时空、生化的一种状态。我是很相信缘分和感应的,这是很美妙、很神奇的哩!你相信不相信呢?”

  金瑛立即回应:“我也是很相信的,也许是日本血统的遗传使然吧?!我从小就十分相信,你知道,日本大和民族就很讲缘分和感应的。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信奉佛教。我也相信,凡是能够奇妙地走到一起的人,特别是能够成为夫妻或情侣的男女,他们肯定是有前缘的。”

  他俩越谈越激动,越谈越亲热,越谈越倾心。他们都发乎内心地认定,对方就是自己那个富有前缘的,虽然朝思暮想却暂时还不能成为真正的情侣或友伴,只是虽然已经十分情投意合,却暂时还不能谈婚论嫁的“知心”。因为他俩当时很小,还不到确定关系乃至谈婚论嫁的适婚年龄,充其量也只是互有好感,初萌爱意,只能是一对纯情少年,演绎了一段深情、缠绵而浪漫的纯情故事。今天的事情无形中让他们向对方吐露了心声,也进一步将他们的关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倾谈之后,他俩都感到十分兴奋和十分惬意。

  华阳乘兴从自己的课桌里拿出早已准备好了的并已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好了赠言的精装豪华日记本。他打开日记本的扉页,只见上面写着:

  “赠给我最敬重、最难忘的学友——金瑛:

  祝你学习、生活蒸蒸日上,/让我们一起考入理想的学校,/希望你用这本日记记载下/你又红又专的历史和美好的人生,/你是我最可信赖的人,/愿我们肩并肩走向明天,/但愿/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同桌的你我!”此外,华阳在日记本里,还夹了几张自己在初中这三年里,各年龄段的照片,他想让她看见照片,能“见物如见人”,能常常回忆起他们三年初中生活的片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