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在华阳和金瑛已升入初三,再有一年即将毕业参加高中升学考试之际,由于班主任张龙老师确实是位从教已达二十多年的资深教师,因他教学得法、经验丰富,而且又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哈市教育局早就看中了他,欲调他去市教育局直属的一个教育科研机构,让其专门从事教学、教材研究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等工作。但是,多次与十八中的领导协商,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们研究后达成一致意见,为了确保本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暂不同意调予,等待将来再调入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师资力量之后再考虑是否调予的问题。

  真是“无巧不巧”,不久,市教育局接收了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将张龙老师调来市局,更为了进一步增强十八中的师资力量,又给了十八中几个师资指标,并让十八中从当年新分配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中,优先选拔几名高材生作为交换条件。这样,十八中才同意把张龙老师调去市教育局。

  张老师的调出,在学校特别是华阳他们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都为张老师的调离而既不愿也不舍,而作为数学课代表的华阳则自告奋勇地代表全班,向校领导反映同学们的心声,他去找校领导们提要求:“我们眼看就要毕业了,突然调走了这么好的班主任,大家都担心我们班的管理工作和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强烈要求如果必须调走的话,学校得给我们调一位不亚于张老师的班主任来。”

  校领导们当场表态:“你们放心,学校早已有了周密安排,校方一定会给你们选调一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听了这个承诺,华阳像吃了“定心丸”,他急忙跑回班里告诉大家。大家这才平静下来,等待新的班主任到来。

  学校的领导们果然没食言。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班级。第一堂课是语文课,上课铃声还未响起,教导主任就陪同一位新老师走进教室。那新老师是一位二十三四岁的男教师,一米七十五六的上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白白净净,一脸的书卷气,看上去似乎挺有才气的。另外,从他那庄重而棱角分明的脸膛上以及炯炯有神的目光里,可以断定,这是个具有坚毅、精明、干练品性的人。

  教导主任和新老师在讲台前站定。全班同学在班长的号令下向两位老师问好后,教导主任首先向同学们做了简短的介绍:“同学们,这位就是你们班新来的班主任,他是哈尔滨联合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你们不是曾经有人代表大家要求给你们选派一位优秀班主任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位柴老师就是校方为你们精中选精、优中选优的班主任。他在大学里不仅是高材生,品学兼优,而且还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可谓德才兼备、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家想,像你们这种重点班、尖子班,学校能不重视,能不重点配备吗?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大家要努力学习,又红又专,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让班级在各个方面都更上一层楼!下面,请柴老师讲话,大家欢迎!”

  教导主任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只见柴老师首先向大家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用十分清亮悦耳又浑厚铿锵的的语调,对大家说:“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柴景。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将陪伴大家走过毕业前这阶段美好而重要的时光。我个人的情况,刚才教导主任,也是我的老前辈,已经简介了我的一些情况,又说了许多褒奖的话语和溢美之词,叫我受宠若惊。但是,我将把这些作为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我来咱们班之前,你们大家在学校的各位领导以及我的前任——张龙老前辈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佳绩,这是全班师生在学校的领导下努力奋斗的结果,也为我这个后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我会和大家一起奋发向上并努力拼搏的,我决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把咱们班办得好上加好。说实在的,我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刚刚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要向大家学习和请教,衷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帮助。其实,我比同学们只略微大了那么几岁,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只把我当作老师,我更愿意同学们能把我当作朋友一般亲密无间、亲如一家、亲如手足。同学们,大家还有一年就要毕业,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我们一定要百倍乃至千倍、万倍地努力奋斗,争取每一位同学都能考上重点高中,将来再考上名牌大学,报效祖国、社会和家人。大家有信心没有?”

  全班的所有同学都已被柴老师的精彩演讲激发得激奋不已,信心倍增,柴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就铆足了劲,异口同声地大声回应:“有……”那回应声不仅异常的洪亮,而且拖着长长的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响,似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至此,全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许多同学的脸上泛着红光,现出十分兴奋的样子: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树起了大拇指不断地晃动;有的同学竟“得意忘形”甚至于忘乎所以地不分男女,不分亲疏地彼此热烈握手,相互拍打着……大家都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一个心声:“太棒啦,太棒啦!咱们真幸运,又迎来了一位出色的班主任!”大家在尽情地“弹冠相庆”呢!看得出来,柴老师讲话很讲究技巧,也很富于情感色彩,很有感染力和感召力。他这一席简短而精彩的演讲,也印证了他确实不同凡响,确非等闲之辈,无愧于文科高材生的特质!

  华阳他们班的激烈掌声竟引发了“轰动效应”,引来了其他各班的同学们,他们跑到华阳他们班的教室门前、窗前以及走廊来围观。大家都心怀崇敬地注目于柴老师,许多人还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正在这时,上课铃声骤然响起,大家这才纷纷奔回各自教室去上课。从此,柴老师一鸣惊人,在全校成为颇有名气和颇受欢迎的受人仰慕的偶像教师。特别是有些有追星倾向的女生,只要一见到柴老师的身影,就会如影随形般尾随着,不是没话找话地搭讪几句,就是借口请教问题而无休无止地问东问西。

  自1959年9月1日新学期伊始柴老师调入算起,不到一个月,也就是十一国庆节前夕,柴老师又在全校着着实实地火了一把,那就是:按惯例,每年的国庆节前夕,各单位都要把临街的门脸儿用“庆祝国庆”的字样及各种图案、领袖画像等布置起来,而1959年又是“大跃进”的第二年,正是所谓“高举三面红旗阔步前进”的年代,是政治气氛十分浓重的时期,特别是1959年国庆又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大庆,因此,上级部门对今年国庆的庆祝活动要求非常严格,国庆节前要来检查,尤其是对门脸儿的布置要求非常高。学校的领导们非常重视,决定抽调有生力量参与,仅有的两名美术教师当然不够,还需抽一两名多才多艺之人充实其中。

  这时,领导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柴景老师,因为校领导们在选调他时,已经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考核和调查研究,确认他是多才多艺之人,了解到他毕业前在校期间,不仅专业课门门成绩优异,而且还有许多专长,比如美术和音乐等方面,他曾经参与办校刊以及板报等有关宣传方面的工作,他在书法、美术字、绘画等方面都造诣颇深,尤其是油画的水平不亚于专业人士,毕业前他曾经多次为学院布置庆典场景、画大幅伟人画像或油画等。他还是个具有较高级别的小提琴手,毕业前,在哈尔滨联合大学文工团乐队他一直是首席小提琴。

  校领导抽调柴老师参与布置学校门脸儿后,他和另外两位美术老师只用不到两天的工夫,就把学校门脸儿装扮得既庄重大方,又异彩纷呈,而这项布置主要是由柴老师完成的。当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检查人员都赞不绝口,一致认定可以评为中等教育系统第一名。事实上,不仅检查人员一致看好,而且凡是从学校门前走过的人,不论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一番,甚而流连忘返。

  还有一件事也让柴老师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亢奋了人们的视听,那就是:国庆前夜,校内召开全校庆祝国庆十周年大型联欢会。联欢会主持人在校领导的授意下,安排柴老师演奏一曲小提琴独奏曲作为本次联欢会的压轴儿节目。

  联欢会如期举行。联欢会的其他节目都一个接一个地演过去,到了最后一个节目该出场前,主持人出来报幕:“下面是最后一个节目,请年轻有为、多才多艺的柴景老师为大家演奏一首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大家欢迎!”主持人的话音刚落,礼堂内台上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柴老师一手拎琴一手持弓,健步走到台前。但见他身着一套雪白的西服,笔挺的西裤,雪白的衬衣领口上扎着一只红艳艳的领结,就像一只活泼泼的红蝴蝶在他胸前飞舞……这时,华阳听见,在离自己不远处,有人轻声然而却十分清晰地夸赞:“好一位白马王子!”

  柴老师不慌不忙地左手举起小提琴抵在左肩和左下颌之间,右手持琴弓搭在弦上演奏起来,只听见那一串串悠扬、柔美的乐音,在他娴熟准确、挥洒自如的指法和弓法的运作中,有如行云流水般响起,弥漫在整个礼堂的前前后后、角角落落。华阳同全场的观众一样,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其实,华阳对音乐也十分喜好,他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师从于一位日本侨民小提琴教授伊藤门下,学习小提琴演奏法及乐理知识。他从有关资料中得知,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是今年刚刚由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何占豪作曲,后又请当时在作曲系从教的陈钢老师共同创作的。当年又是他俩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去国外第一次由何占豪演奏、陈钢伴奏向世界音乐界正式推出的。此曲以其美妙、深情而又浪漫的主题和它那充满了优美旋律、动人故事和意象而又十分深刻的音乐语言,给人以非常亲切,非常柔情,无骨般柔美的深切感受,让人深切地体味到那绵绵情思,丝丝柔情。它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世界乐坛的关注、轰动乃至震惊。《梁祝》在国外被赋予了非常浪漫的名字:《蝴蝶的故事》。其后不到一个月,即1959年的5月27日,此曲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了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的国内首演并获得圆满成功。从此,此曲在国内外火爆流行开来,几乎凡是有志于或钟情于学练小提琴的人无不以能否学会并演奏好《梁祝》,作为里程碑式的等级目标和象征,然而,此曲的演奏技巧难度相当高,如果没有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准,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理解力,要想完美地演奏它几乎不可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