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姜是楚昭王的妇人,齐侯的女儿。性格特点是死心眼,认死理,和宋共公的夫人伯姬(鲁宣公的女儿)一样,因为礼数不周全就可以不顾生命,以死捍卫礼仪规定,在礼仪面前视死如归,正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礼仪故,二者皆可抛。

  还是先说几句楚昭王吧。他就是那个智勇双全的平王夫人、秦穆公女儿伯嬴的儿子。昭王时期,楚国早已今不如昔,被吴国欺负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但昭王毕竟比他那残暴昏庸的平王爸爸强多了,经过二十几年的营建,已经渐渐恢复国力。昭王从个人品格上讲很有动人之处。比如楚昭王27年春天,吴伐陈,楚昭王出兵救援,驻军在军父这个地方。十月份,昭王生病,有一片赤云好像鸟儿一样,裹夹住太阳大声鸣叫。昭王很是奇怪,就问自己的太史官是怎么回事,太史说:“这个征兆是表明危害楚王,但可以转嫁于将相。”楚国的将相们听说这件事,纷纷请求以自身祈祷于神明,让神明把灾祸降于他们身上,放过他们的君王,但昭王却说:“将相,那是孤王的股肱,如今把灾祸移给他们,岂不是去掉我的身体!”根本没听。又一次占卜,说河水作祟,大夫们请求祷告河神,昭王说:“自我的先王接受封号以来,脉望超不过南江、汉水,黄河不是我们所能知道获罪的河水。”不让大夫们祈神。这样一个有清醒头脑,辨明轻重的君主,就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此时孔子就在陈国,听说昭王的言论说:“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一个受到孔子称赞的君主,还娶了一个更应该让孔子称赞的夫人,虽然我们没有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找到孔子称赞昭王夫人的明证,但诸位看官看看昭王夫人的所作所为,就知道我们的至圣先师,坚决“克己复礼”的孔老夫子会持什么态度。

  话说楚昭王出去游玩(劳逸结合嘛),留下夫人在江边的高台之上。有人报告昭王,说洪水就要来了,夫人待得高台恐怕要被淹没。昭王当然很着急,不由分说,赶紧派人去接夫人脱离险境。

  使者得令,飞奔高台,还好,洪水还没淹过来,夫人端坐在高台之上。使者赶紧把昭王的命令转达给夫人,让夫人随同他立刻撤离,脱离须臾逼近的险境。没想到夫人并不急于逃命,而是问:“你既是大王派来接我的使者,那就拿出符节让我看看。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大王曾经和我们宫里的女人有约令,要召见宫人必须手持符节。你现在急匆匆过来,没有拿接我走的凭证,我哪里敢违背大王的命令跟你走呢?”使者一看,急了,是自己走时太匆忙,忘记拿符节,但眼看着洪水快速漫延,高台在说话间已经淹了一半,救夫人命要紧,就劝说夫人:“现在洪水已经来临,我就是回去取回符节,恐怕再救您就来不及了。”夫人听了使者的劝告并不动心,面对高台之下泛滥的滔滔洪水,一个妇道人家并没有惧怕,全不像寻常女人那样,面临危机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而是拿出大义凛然的态度,坚定地对使者说:“我听说:一个贞洁的女子是不会违背约定的,一个勇敢的人是不会畏惧死亡的,这不过是坚守一个节义而已。我知道跟从使者您走必然保存性命,留在高台必然是死路一条。然而,放弃约定背离节义而求生,不如留下约定节义而死亡。”

  使者看到夫人在生死抉择面前完全没有动摇的意思,只好飞奔返回,去取符节,使者飞奔了再飞奔,超速了再超速,希望侥幸高台存在,能抵得住洪水肆虐。远远的似乎还能看见高台,使者再一次加紧,好像有希望,但就在使者快马再加一鞭的时候,只听远处“轰”的一声,使者抬头看时,高台没有了,夫人没有了,眼前是一片汪洋,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

  使者含泪返回昭王跟前,详细叙述了夫人的那一番慷慨陈词,昭王听了唏嘘不已,深为感动,叹道:“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特别嘉奖夫人,赐号“贞姜”。


  ◎卷四之十 楚昭贞姜

  贞姜者,齐侯之女,楚昭王之夫人也。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使者至,请夫人出,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从使者行。”使者曰:“今水方大至,还而取符,则恐后矣。”夫人曰:“妾闻之:贞女之义不犯约,勇者不畏死,守一节而已。妾知从使者必生,留必死。然弃约越义而求生,不若留而死耳。”于是使者反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王曰:“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贞姜。君子谓贞姜有妇节。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也。

  颂曰:楚昭出游,留姜渐台,江水大至,无符不来,夫人守节,流死不疑,君子序焉,上配伯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