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仲夏,“假记者”工作结束回到部队,师首长通知我升官了,已被任命为后勤副部长。从此之后,离开了卫生工作的行列,两次医大所学的医学知识付诸东流,全部还给了老师,对此事,我深感遗憾,感到辜负了老师对我的多年教育和培养。

  几天后,张师长找到我当面交代,要我全面负责全师的技术革新工作。我只说了一句:“师长,我可是门外汉,担心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张师长鼓励的说:“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师党委支持你,也相信你!”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行完军礼离开了师长办公室,开始考虑如何完成技术革新新任务。

  当时,各部队兴起大搞技术革新活动,以提高武器装备性能。开始时,多为小打小闹。首先完成了诸如“37毫米高炮的轮胎固定技术和汽车的节油装置”等项目的技术革新,曾受到济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和运输部的充分肯定。随后,军区后勤部便组织召开了全军区的专业现场交流会议。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傅家选,后勤部军械部长李印堂等首长的到场观摩,给予较高的评价,极大地推动了全师的技术革新活动。

  初战告捷。张敬民师长更加重视技术革新工作。当他得知地炮32师在搞炮瞄麻花镜项目时,便叫我研究“37毫米高炮射击指挥电子计算机”,并责令我全权负责这项工作。

  接受任务后,我按师长的旨意,从全师范围内选调一些技术骨干,先选定师后装备科副科长张海林和修理所两名技师做前期筹备工作。随后,着手聘请地方一些技术人员工作,当我听说山东大学有电子系一些老师闲着,便专程去山大科研处找处长商谈此事。这位处长(名字忘了)是部队转业的团职干部。当我说明来意时,他非常支持,当即找来电子系党总支书记梅恒啟同我见面,他也痛快爽朗的答应此事,并组织七、八名教师,由他带队来我部。就这样双方成立了项目攻关技术研究组。

  次日,我们用中型卡车将梅恒啟同志、潘承洞、袁益让夫妇、郑老师等八人接到师部招待所,师长亲自接待,并设宴招待了他们。

  聘请的山东大学电子系八位教师,都是电子系有专长、理论水平很高的教师,如潘承洞是有名的数学专家,大学除派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还带来示波器、仪表、手摇计算机等试验仪器,可谓兵强马壮。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师里向上级申请了5万元经费,这笔经费很快批了下来了。接下来,研究组人于1968年11月,以战斗姿态投入工作,大家根据“37毫米高射炮”射击诸元特性和战斗要求,很快制定出设想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但由于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把握性不大。我鼓励他们,只要大家努力研究办法,一定能出成果。如果真的失败,就算在练兵中付出的学费。大家听了我这么一说,干劲上来了,有的搞设计,有的搞计算编程序,有的计划购量所需的元部件,半岛体晶体管线路板、插头、插座等。

  当时采购电子元器件任务很重也很难,尤其是晶体管这种产品。济南半导体研究所刚试生产,质量最好的先保证“091”工程(核潜艇)用,次等才供军工、民用。即便如此,有时也供不上,为此张海林带两名技师负责搞采购。

  按设计方案,分三组,每组2-3人。工作展开后,因我是外行,一点电子技术也不懂,可我没闲着,天天坐在各工作室内,打零杂,帮忙找器物,向茶缸倒水。遇到困难或出现麻烦时,就进行鼓励,树立信心,让大家克服困难,调动积极性。那时候,什么公休日,节假日都没有,只是在春节时,才放假一周,回家过年。

  经过研究攻关组刻苦钻研,克服种种技术上的难关,用近一年的时间,将样机搞了出来,可惜当时没有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实属遗憾。样机约1.2米长,70公分宽,定名为射击计算仪。曾在师直军人大会上,搬上大礼堂台上,放出“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台下人干部战士非常惊奇,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山大教师们真了不起·····

  秋后,我带着样机,一门37高炮、一架拖把航模机和有关工作人员。向济南军区炮兵进行实战汇报。当时代司令员张志毅观看试验结束后,对这台计算机作了肯定,表扬了山大老师的努力,也对我作了两点评价:“后勤卫生干部也能搞科研、也能当指挥员。不错、不错。”同时,对机器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精度和稳定性上下功夫,最好能解决人为操作上的误差。

  事后,我们又进行了认真分析,一是测距机手的操作,炮手的操作一定会有误差。二是由于晶体管等元器件质量问题,致使本机稳定性很差、故障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首先提醒大家现成的技术资料是没有的,要教师们在大学图书馆内找资料,哪怕是找到一丁点的资料,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与此同时,主动请示济南军区司令部技术革新办公室同志,希望他们提供一点线索。大家一致同意这两条意见,山大教师回学校图书馆专阅各种有关数学、电子、机械方面的资料,找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我去找到炮兵管技术革新的柳玉敏、孙恒福参谋(此二人后又参加济南军区技术革新办公室工作),求得上级机关的支持。师首长特别是张敬民师长、特别关心这件事,经常亲临各工作室了解进展,鼓励科研人员:“在困难面前,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听了师长的话,大家的情绪高涨。制定了新的改进计划,通过可行性论证,接着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山大各位教师,更是全神贯注地投身工作之中,一丝不苟地试验和记录各种数据。就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上级派我到济南市国防工办接受了一项民企研制37高炮炮瞄雷达的指挥仪的科研任务。因走得急促,眼下一切工作都交给新任的鲍德庚副部长。

  通过这件事,使我感悟到:不论个人资历有多深,也不论在学术上有多高,从他(她)身上,我发现这些中国知识分子可贵之处,他们对研究项目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钻研精神,不探索出究竟不罢休闲;另外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取,主动接近部队干部战士,谈心交心;在生活上简朴、不挑食、衣着朴实。他们这些特点,为我在今后主管“37高炮雷达、指挥仪”研制工作中,如何领导知识分子队伍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是:

  技术革新掀热潮

  硬着头皮剑出鞘

  请来专家十几位

  一年有余见成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