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为了高标准的军事建设,他们这样采取措施,英国是1840年用坚船利炮第一个打开中国国门的国家,那好吧,就让他们的军官来帮忙搞军事,直接聘请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葛雷森在北洋舰队任职,封琅威理为提督军衔的总兵,月薪800两白银。封葛雷森为总教官,月薪600两白银。给权给钱,让他们尽心尽力为北洋舰队服务。几年之后,经过两位外国军官的训练,北洋舰队的中国军官人人都能用英文编写世界先进的作战计划。这些且不说,看看那时办的新式教育,就知道今天的大学差了多远!海军军事院校天津水师学堂、北洋水雷学堂聘请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几十名教官任教。天津水师学堂、北洋水雷学堂的课程:动力学、几何、天文、地理、代数、微积分、测量、行船机械、驾驶学全部用英语授课。学生从英语零基础上开始学习,5年之后,检验教学效果,中国教官严复在1887年集中测试了一下,严复直接拿来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中尉毕业试卷考试,卷子全为英文,考试结果全部合格,还出现了满分试卷。观测学是舰艇上打击敌人的关键一科,这一学科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考出了优等成绩,都在90分以上。

  7年之后,甲午战争暴发,中国却一败涂地。这令慈禧及她的一些不知情的大臣们费解、难解。而今人倒都明白,因为“落后”才挨打。

  从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陆军使用的武器上看,接照落后挨打的逻辑推理,挨打的应该是日本,绝不是中国。请看战争的真象:慈禧身在九重,她看不到战争原本是啥样,通过一层层大臣、近臣、奸臣的过滤,她知道的都是有情可原谅的事情,还好,大臣、近臣、奸臣阻碍了让她磨不开地愁心事,也没有过于改变她美丽的尊容。

  凡人为什么脸上常常挂着愁相,常挂愁相的人把脸弄得变形,因凡人能看到人世间的一切真象,遭受到过多的摧残。要想保护自个的常态容貌,凡人看见的事得装看不见,知足者常乐。受欺凌别反抗,先保命。

  1891年,世界军事组织进行了一次各国军事实力评选,结果是:中国排名第8,日本排名笫16。美国的军事专家认定中国陆军实力在世界前三。结果一出,大臣、近臣、奸臣第一时间向慈禧作了汇告,她那张美丽的脸愈加美丽了。

  大臣、近臣、奸臣又趁热打铁向慈禧写折子奏到:

  “中国的洋枪洋炮数量,甲乎全世界,快枪百万之余。”

  慈禧阅后她那张美丽的脸愈是动人。大臣、近臣、奸臣早有心理准备,赶紧跪下接赏赐。

  甲午战争之初,外国军队将领、军事专家皆断言,日本海军进攻中国,无疑以卵击石。他们的断言依据来自于中国海防的坚固、火力的强大。

  中国海防真的牢固坚不可摧吗?

  赵北嘴要塞,加农重型炮安装着360度全向旋转的机械装置底坐与机械自动装弹系统,铺设由储弹库到炮位的运弹铁道。夜间有探照灯搜索海面。要拿下这个要塞,没有胜过它的强大火力能行?用日军的话说,这是他们无血攻占的要塞。没流一滴血就攻破了?再用日军的话说,如果他们7个师团的火炮加一块与赵北嘴要塞上的火炮对轰,他们很快就会被消灭。要塞海防让日军想像不到的坚固,更想不到的是他们占领了,而且是无血攻占。日军还说,如果换成他们的一个中队防守这里,可以抵挡百万敌军。

  再看看刘公岛要塞,刘公岛在今天以旅游胜地出名,岂知,清末它已经是全亚州著名的现代化军港了。日军随军摄影记者龟井回忆:刘公岛要塞有水雷营、鱼雷营、电报营、水陆军医院、机械厂、锅炉厂、电灯厂。

  和尚岛3个炮台。

  老龙山4个炮台。

  徐家山2个炮台。

  这些炮台装备都是德国造340毫米口径的重炮。炮位是最新式的,具有上下升降功能。另,安装的旋转铁甲炮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德国冷冻式铁甲炮塔,一类是英国装甲炮塔。一个炮位的费用约在15万两白银左右。交通壕里铺设铁道运送炮弹,库房中储存的炮弹堆积如山。炮台全部采用欧洲新式建筑技术,用混凝土浇注而成。每个炮台上都配备有探照灯。

  龟井在国內从未见过如此现代化的军港。龟井哪里知道,环渤海湾与黄海各大要塞、军港,大多数都是法国人承建的。旅顺要塞的建设工程,前期由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掌管的旅顺工程局承建,后来也被法国人接手了。法国人为了以后继续在中国干工程,精益求精地为雇主干活。以至于西方人看了都称赞,中国的海防工事是全世界最坚固,火力最强大的。

  要说清军的弹药堆积如山,是形容吗?不是,是一种简化的说法,在日军登陆大连湾之时,大连湾军火库配备完清军作战所用武器之外,还有大炮120余门,炮弹246万余颗,后人不无感慨地作过这样一个对比,大连湾一个军火库就储存了246万余颗炮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冲绳岛战役中日军把迫击炮炮弹都算上,才区区2万3千多颗。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投入战场的野战炮、重型炮及各要塞上的大炮超过1千门以上,是日本陆军师团火炮的20倍左右。大清海防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大清的海防与军队为什么如此坚固与强大?原因有二:清朝国库里银子太多,百姓穷的叮当响那是另一回事,政府手里的钱花不完,慈禧一顿饭一百个菜,百姓觉得不可思意,无仿,她一顿饭一千个菜有嘛不行?大清的财富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什么概念?虽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在中国卖鸦片又赚走了大量的银子,到甲午战争之前,应该说还是没有伤了国家的元气。买枪炮、造枪炮,只要能保清家的天下,只要用钱能办的事,那都不叫事!第二个就是改革开放搞洋务,其理念是师夷之技,以制夷。步子迈地大!

  甲午一战后,赔给了日本两亿多两白银,伤到了大清的筋骨了,还没有缓口气儿,仅过了六年,1900年,天津一战后,再赔给列强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大清给掏空了!国家与百姓一样穷了。尽管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咋着也不会穷的这么快,其推手那就是另一个帮凶:东南那些富绕的大省,他们自个养兵搞武装,为了自个独立搞储备,财富进不了国库了。历史学家断言,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割据,正是起自于与洋人搞东南互保的那些封疆大吏。

  这一系列的数据与史料,按说不应该放在小说里,太真实了!可是那种真实的反转性、逆向性,写小说的人都不敢用!一是太简单,一是会让人觉得虚构地太虚假!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完胜,这是现实、定论。剥离开历史的尘封、清朝大臣、奸臣对战争的真象隐瞒了多少,看一看具体战斗的实景:

  日军第1师团进攻和尚岛炮台时,看到坚固巍峨的炮台和没见过的重型火炮,再看看自己那几门70毫米口径的山炮和手里的单发步枪,清军当时已经全部装备了进口与自造的连发式步枪。日军指挥官下令背水一战,吃完随身带的食物,不留下一顿吃的,死了不用再吃了,死不了就吃胜利饭、美餐。日军端着带刺刀的单打一步枪嗷嗷叫着冲锋,要与清军肉搏,冲上炮台,反倒找不到拚刺刀的对手,向远处一望,清军吓得屁滚尿流,逃跑了。可笑的是,清军也不想想,丟下手里的好武器就能逃得一死?日军在炮台上立马调转炮口向清军轰击,清军又没想到的是,他们死的比低抗敌人还快。这种简单的反转性,写小说的人如果这样写,读者能不觉得简单地索然无味?但是,让读者想不到的是这种简单的情节背后,却是蒙蔽了后人一百多年的另一种事实,在这里一定得拿出来看看,暴露一下历史的真相,也让其与虚构的故事比一比精彩!

  曾格林沁在洋务运动的前一年,即咸丰十年(1860年),他率领骑兵、步兵3万人抗击英法两国8千人的洋枪洋炮军队,因那时清军还是冷兵器为主,抬枪、滚炮为辅,曾格林沁虽死战到底,最终损失掉兵马败给了洋人。咸丰帝割去了曾格林沁的亲王爵位。汉人大臣都看得清楚,曾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可不同于外人汉臣,一旦手里的兵被消灭,啥都不是了。曾格林沁之后,大清的带兵人都换成了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汉将,他们这些官场老油条比谁都明白,要是自个手里失去了兵,下场只能比曾格林沁更惨。甲午战争与日军作战的陆军是李鸿章的淮军,北洋水师更是他一手组建的亲军,在李鸿章的军队里,官兵心中都有一条不用下达的命令,绝不与敌人纠缠硬拚,保命最重要。他们手里拿的是胜过敌人的新式武器,能打过敌人就打,打不过敌人一定要逃,打了败仗无仿,丟了天下是人家的、清家的,军队丟了就是自家的了,成了光杆司令,就丧失了所有价值,人家一脚就把你踹了。

  甲午战争是陆上与海战同时进行的,陆军防御日军,开始是在朝鲜国土上与日军作战,清军在防守平襄城时打得也很出色,洋枪洋炮消灭不少日军,日军看到强攻不行,改换了包围战术,再不凑效就撤军了。清军大多数都是李鸿章的淮军,指挥官叶志超是李鸿章的亲信,他怕日军围城后逃脱不了,在夜间偷偷撤出了平襄城。第二天,日军没放一枪一炮,一头雾水的进了城,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胜利者。从此,日本控制了朝鲜全境。叶志超丟下平襄,一路跑回国,人送名逃跑将军,这名号正好证明了他能战不战的原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