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6.png

刘居英(1917 — 2015),曾用名刘志诚, 1917年3 月31 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33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在北京大学参加 “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北大团支部书记、学生会纠察队队长,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第一团中队长。

1936年6 月,以中共北方局豫西特派员身份到河南开展工作,身份暴露后又被派遣到国民党第29军做兵运工作。1937年6月,调中共北方局中共东北党务特别工作委员会任组织委员。

“七七”事变后,被中共北方局派遣到山东工作。1938年1月,组织莱芜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山东鲁中特派员、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中队指导员、团政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统战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公安处长、秘书长,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公安总局局长。1945年9月到东北任苏军军管长春市市长、中共长春市市长兼卫戍司令部政委,吉林省政府秘书长,东北民主联军吉黑支队政委,东满军区兵站司令员,哈尔滨铁路管理局长等职。1948年10月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员。先后出任中央军委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局长,中国长春铁路局中方局长(时为中苏方共同管理)。

1950年 10 月赴沈阳,负责指挥调度各铁路局抗美援朝的军运任务; 12 月任东北军区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员。次年5月入朝参战,先后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局长兼政委,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

1954年4 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1961年7月24日接任院长。1972年6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1978年5月调任铁道兵副司令员;1987年1月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5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少年思报国

刘居英, 祖籍山东掖县,“闯关东”人的后代, 生就山东人豪爽、侠义和 不屈不挠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学生时代, 他思想活跃, 追求真理, 崇尚革 命。生活在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下的东北,使他拥有强烈的爱国心, 绝不坐视日本的侵略甘当亡国奴。少时的他同哥哥陆平a一起,义无反顾地参加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1933年4月,刘居英在长春秘密加入共青团。不久因叛徒出卖,大批党团 员被捕。哥哥陆平因身份暴露逃往关内, 刘居英在学校遭逮捕, 扣押在日本宪 兵队。他没暴露身份,被父亲托人保出来。日本宪兵队派特务监视他, 规定不 准离开长春、不准离开家,外地来人必须报告。

1934年春,老同学张文海以商人装扮从北平回长春,告诉刘居英,哥哥 已平安到北平, 并应他的要求, 于当年夏天, 安排一名由北平探亲回家的女学 生杨瑞仙,与他假扮恋人,逃离了日伪统治下的长春。

 a    陆平,见本书《陆平》篇。


流亡北平

刘居英初到北平,一时找不到党组织,跟哥哥住在北新桥大成公寓。哥俩全是被日伪追捕而逃亡北平,家中被监控无法联系,靠朋友接济和四处借钱维持生活。秋末,哥哥考入北大,搬进学校,刘居英的生活没了着落。此时, 他得知张学良在北平东总布胡同开办一所救济东北流亡学生的东北大学补 习班,专为备考东大补习,管吃、管住、管穿、管学,并通过关系(没念过高 中) 进入补习班。学习期间, 学校突然要收取饭费,如不交, 就不让住。寒冬 腊月, 同学王学明领头造反闹学潮, 刘居英积极参与并成为骨干。张学良派东 北宪兵队前来镇压, 学生们就对宪兵演讲, 动之以情。宪兵们一看东北子弟流亡关内沦落成这样,在挨冻挨饿,于心不忍便回去了,事后学校也不收取饭费了。

刘居英在东大补习班刻苦攻读,自修完成高中数理化,准备考东大。已在北大就读的哥哥劝他报考北大试试, 刘居英初生牛犊不怕虎, 揣着借来的报名费走进考场,终以数学单科成绩优异直接被北大理学院录取。

1935年9月,18岁的刘居英成为北大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图片7.png

北大新生篮球队(1935年)。前排左起:1 吴若岩、3张毓琦、5 刘居英;后排左 1 关士聪


参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示威游行

北大党组织从大革命失败起, 多次遭受破坏。“一二·九”运动前夕, 北 大学生中接上组织关系的党、团员只有7人: 党员肖敏颂、薄怀奇、刘导生, 团员刘居英、董大年、金明、何兆仪; 另外还有陆平等部分党员没有接上组织 关系。1935年 11月成立了以刘导生为书记的北大党支部。刘居英任团支部书 记, 归党支部直接领导。重建的党团组织在上级领导下积极发挥作用, 担任起 组织和发动北大同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重要任务。

1935年 12月9 日, 北平数所学校的师生冒着寒风, 走上古城街头,举行 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北大事先没有接到北平学联通知,但当听到沙滩 街上人声鼎沸、口号声不断时, 校园里敲响了钟声, 同学们纷纷从课堂、图书 馆、实验室、宿舍跑出来。刘居英跑到东斋,扯出一条被单撕开写上“北京大 学”几个字, 用两根竹竿一挑, 与同学们一起向校门外冲去。门口的军警没防 备, 几百名学生一拥而出,打着旗子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汇入游行行列。一 路上,“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 号声和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云霄。队伍走到王府井附近的南河沿, 遭到反动军 警阻拦, 刘居英和同学们与军警抗争。当天, 各路游行队伍遭到军警的残酷镇 压,有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当晚,北大学生沸腾起来,形势所迫,急需立即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决 定罢课和成立学生会,迅速展开救亡运动。晚饭后,刘导生、朱穆之、孙传 文、刘居英、肖敏颂等八九个同学到杨雨民在四斋的宿舍开会。大家分析形 势,认为罢课和成立学生会都必须立即召开全校学生大会,才能取得合法地 位。但北大在校生有 900多人,马上通知也难以保证过半数,商定由到会同学 对有把握但未到会的同学代签名; 对罢课理由讲充分; 学生会候选人注意提那 些与同学联系广、不太红(即大家不认为同左派有关)、有组织能力的学生, 当即列出 10人左右名单。第二天早晨,先在红楼教室召开班代表会议,下午 召开第一次全校同学大会, 500多学生参加,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立即罢课,成 立学生会的决议,并成立纠察队。

图片8.png

北大学生 12 月 10 日下午, 召开全 体学生大会成立北大学生会,宣 布罢课(图片来源: 北大图书馆 1935年《北大周刊》第一期) 

12月 16 日,市学联再次组织各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北大在学生会组 织下,不分党派, 90% 以上的同学都参加了游行活动,校旗、横幅标语、传单 准备齐全。游行队伍排列整齐,群情振奋,做出了冲破一切阻拦的准备,走 在前面的是黄敬和学生会的负责人。按照学联计划, 北大担任游行第三大队领 队, 学生会决定由朱穆之担任总领队, 刘居英担任纠察队长。队伍行至南长街 南口,受到反动军警拦截,他们用消防水枪向学生喷射,阻止他们西进。同学 们顶着刺骨的冰水,赤手空拳与拿着棍棒、大刀的军警搏斗, 冲破封锁,齐聚 天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市民大会。

 

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

“一二·一六”示威游行后,南京政府教育部急忙发出提前放寒假的通知, 蒋介石又下令各地派学生代表同校长进京“聆训”。针对此情况,在党的领导 下, 北平学联讨论并决定: 一是反对学生派代表去南京听训; 二是组织平津同 学南下扩大宣传,使学生运动与工农结合起来。

北大学生会为贯彻学联决定,召开第四次班代表大会,赞成南下宣传事 宜,号召同学们踊跃参加。会后各班代表向同学传达学生会决定,有40多人 报名参加。刘居英领导的北大团支部要求团员积极参加,他自己带头报了名。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编为四个团,第一团以北大为骨干,团长韩天 石, 北大沙滩同学被编为一中队, 队长原是江之源, 后为刘居英。同学们秘密 分散出城,到农学院集合, 1936年 1月3 日黄昏,整队到大井村宿营, 4 日凌晨出发,绕过日军占领的丰台、南苑,于 8 日到达固安县城。各团先后会合固 安, 第四团因天津北洋大学同学出城即被军警打散,到固安人不多,总团决定 调整合并成三个团。

9 日或 10 日,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固安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总指挥 董毓华在会上讲了话。总团决定今后的宣传路线: 第一团走东路, 第二团走中 路,第三团继续走西路,三个团在保定会合。

整编后的第一团不足二百人,北大同学仍是一中队。为提高认识,全团 开会讨论当前提出的口号, 应是“打倒一切帝国主义”, 还是“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经过热烈讨论,统一意见到后一条,提高了同学们对革命性质和任务 的认识。宣传团深入农民家访问, 知道农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 过着非人的 生活,深受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大家还学唱了《九一八小调》,歌词很有 感染力和鼓动性,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经过4天休整, 13 日第一团从固安出发,一路向南,行军45里,夜宿牛  驼村。次日便得知第三团在高碑店被军警围阻,押回北平;第二团在辛立庄  同保安队和武装便衣激烈斗争被包围的消息,团部决定昼伏夜行,甩掉军警。 出发前,刘居英接受团部交给的一项任务,和金明等4名同学往西走,打探消  息并收容队伍。他们途中遇上第二、第三团被冲散的同学,告诉他们集结的地点;遇到路人打听周边的情况;遇到便 衣、军警则设法诱使其向东追寻。任务圆 满完成。 

图片9.png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南宣传路线图(图片来源:刘居英著《跋涉在寒冬的原野 上—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载《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回忆录》)

走到雄县,终于甩开冀察政务委员会 派来阻拦的军警。此时只剩下第一团和第 二团部分冲破阻拦的队员。大家下定决心 坚持到底。21 日或22 日,历尽千辛万苦终 于到达保定,全体团员整齐列队入城。经 过省政府和中心大街,高呼“打倒日本帝 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废除《何梅协 定》”“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边撒传单边高唱《救亡进行曲》。

第二天又分组到城内宣讲、表演、散 发传单、张贴标语,将保定城气氛搞得火 热。河北省政府官员坐不住了,派秘书前往驻地,说:“你们都宣传了两天,再闹下去我们吃不消了,无论如何请回北 平吧!”团部领导经研究,决定次日返回北平。黄昏时,驻地同仁中学门口就增加了军警。

23 日晚饭后,在同仁中学召开最后一次全团大会,大家一致认为:经过 20多天的奔波,突破重重困难,打破了学生生活的小圈子,与工农相结合, 具有革命性,远胜一次军事训练。大家纷纷要求把这次南下宣传团变成常设 性组织,一致通过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 会推选9人为筹备委员,负责筹备组建民先组织,还决定参加南下宣传团的成 员,都是首批民先队员。

 

“三三一”抬棺游行

1936年3月9 日,北平河北高中学生郭清为抗日救国惨死狱中。北平学联决定于31 日在北大三院大礼堂召开追悼郭清烈士大会。会前编印了郭清烈士事迹及被迫害经过, 校外同学还赊了一口棺材(空棺) 提前运进会场, 增添了悲痛气氛。当天参加追悼会者约千人,都是学生骨干。刘居英担任纠察队长, 负责加强会场内外的警戒。会议结束前三院前门已被军警封锁, 与会学生怒火满腔、气愤万分, 决定抬棺游行, 对冀察当局表示强烈抗议。三院的南邻是孔德中学, 两校间隔墙年久失修, 同学们将墙推倒, 游行队伍从孔德中学大门冲出去。刘居英和3名同学抬着棺材走在队伍前面,经东华门大街刚转到北池子  大街,便遭遇大批军警。一阵冲打之下,游行队伍被打散,棺材丢在大街上。 刘居英钻胡同翻墙脱险,一部分同学当场被捕。这次被捕有 50多人,其中北大有9人,经多方营救,到5月底先后被保释出来。

 

化名“居英”,担任豫西特派员

因积极投身爱国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刘居英被列入国民党宪兵逮捕名 单。1936年6月,中共北方局通知他立即撤离北平,以中共北方局豫西特派员身份到河南开展工作。当时, 河南党组织遭受破坏, 交代给他的任务是“恢复 党组织,秘密组织武装,迎接红军北上”。

19岁的刘志诚此时化名“居英”,揣着组织发给的 5块现大洋活动经费, 离开北平直奔豫西。到豫西不久, 刘居英与党组织又派来的刘子厚共同开展白 区工作。他们以阌乡县完小教员身份做掩护,在阌乡、灵宝、卢氏、陕西华县 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年底, 二人因身份暴露转移到华县, 正赶上东北军 和中央军在华县对峙。没过几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

在新形势下,中共北方局指示他们返回北平。刘居英被派到国民党第 29   军做兵运工作,在兵营中秘密发展地下党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 事变前夕,中共北方局将他调到东北特委任组织委员。

 

奔赴山东抗日战场,组织武装起义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奉中共北方局指示,刘居英和张 文海结伴经天津渡海,绕道山东,于 8月抵达太原。在八路军办事处,彭真热 情接待了他们这些在秘密战线上工作的同志,他说:“党中央很重视你们,现 在红军干部不了解白区,而白区干部又不懂打仗,你们在白区有做兵运工作的 经验,这一点很宝贵。”不久,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又接见了东北特委的同志 们,再次强调:“你们是做白区工作的军事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现在全面抗 战已经开始,党派你们这些骨干到华北五省去发动群众,组织队伍抵抗日军。”

刘居英独自被党中央派到山东工作,彭真让他把郭盛云、廖云山、周凯 东3名红军干部,一部电台和400元农民银行票子安全带到山东省委。此时, 日军已在黄河以北集结,沿途布满国民党军队,盘查甚严。出发前, 彭真交给刘居英一张第十八集团军的公干护照,上写: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派本部参 谋(中校参谋)有重要军事任务,到山东第三集团军议事,沿途予以放行。护照盖有朱德总司令的大印。刘居英一行经陇海线绕道徐州,再北上济南凭此身 份屡屡化险为夷,终于找到中共山东省委。

同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为贯彻党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决定在全省各地 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派刘居英到泰(安)、莱(芜)、新(泰)地区当特派员, 组织发动群众。1938年 1月 1 日,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八路军抗日第一枪,正式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作为徂徕山起义的组成部分, 刘居英、程绪润和秦云川等组织了莱芜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之后带领部队到徂徕山光华寺集结,编为第4支队第3 中队,程绪润任中队长,刘居英任指导员。自此,刘居英投笔从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 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奋斗了终身。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智  滕叙兖编《刘居英画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 [2]  《陆平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王效挺  黄文一主编《战斗在北大的共产党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  刘导生:《从容忆往——95岁抒怀》,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5]  孙思白主编《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回忆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6]  任继愈主编《刘玉柱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班:《一二九运动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6年版;

[8]  滕叙兖:《哈军工传》,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9]  黎玉:《徂徕山武装起义》、刘居英:《莱芜发动武装起义始末》,载中共  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山东党史资料》,1983年第一期。

 

(撰稿人:刘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