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c3121dtae945b9e807a&690.jpg

吴瀚(1914 — 2021),女,曾用名吴阿平。1914年3月8日生于湖南省萍乡安源。

1935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6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应聘于汉口懿训女中,后历任中共湖北工委特别交通、汉口女青年会劳工部干事、汉口基督教 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团长。1939年3 月起,

先后在桂林中山纪念学校任教师兼任生活教育社总社会计,在苏北抗 日根据地任新四军二分区机要秘书。

解放战争期间,随苏皖边区政府机关转战。1949年随军南下,任苏南行署妇联福利部长兼任苏南保育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调上海华东妇联福利部,后任上海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华东医院副院长。1959年3 月任山东省科委党委委员兼情报所所长,重点参与全省救灾度荒工作。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62年2月任中共安徽省委信访办负责人。1963年8月任中央监察部驻高教部、教育部监察组监察员。

1973年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1978年底离休。

2021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107 岁。

   

志  向 

吴瀚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小职员家庭。13岁时,在汉冶萍公司安源煤矿当会计的父亲失业, 全家随母亲迁回祖籍常州, 靠族亲接济生计。但吴瀚受新学启蒙,立志要挣脱封建礼教束缚, 读书成才, 做新女性, 同时也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在江苏省立第二女中(后名苏州 二女师)积极参加了沪、常青年学生赴南京的请愿活动。

1933年吴瀚考上清华大学生物系(后转入历史系), 告别在常州的父母负笈北上。她在清华大学期间, 义无反顾地迈进了民族解放斗争之中,从此踏上革命者的坎坷之路。

吴瀚在校时生活极为窘困,常等其他学生吃完饭才去食堂,收集桌上剩饭剩菜,请后厨加热后果腹。吴瀚是全额清寒学生助学金的 16人之一。

在清华园,吴瀚很快选准方向,一边不误学业,一边踏入服务社会的公益领域,赈灾济贫、民间宣传、助学帮困,几乎样样投入。1934年校学生会 为失学儿童办民众学校,她成为创办人孔祥瑛(国文系研究生)的得力助手, 受聘任教务主任兼音乐教员。两年后民众学校被清华教授委员会接手并入附属 成志学校(今清华附中前身)。从热衷公益到热爱教育,吴瀚在清华大学迈出  了为民立德的第一步,此后吴瀚就与教育的情缘越结越深。

“一二·九”时期,吴瀚(站在秋千上最高者)与民众学校的学生合影 

1.png

征  途

1935年 12月9 日,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吴瀚投身其中,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全过程。

16 日全北平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举行又一轮大规模示威游行。清华大学的  队伍冲破军警的层层阻拦, 到前门外西火车站广场参加了市民大会。之后, 游 行指挥部决定再进城内游行,学生队伍被堵在宣武门外,城门楼下人声鼎沸, 吴瀚亲眼看着同学陆璀从厚重的城门底缝钻进去,抽下铁门闩欲将城门打开, 而被警察抓住,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经过同学们的坚决斗争, 警察当局才被迫 于当晚将陆璀释放, 并答应以清华、燕京两校队伍先撤走为条件, 开放宣武门 让其他各校学生进入内城。清华、燕京两校队伍撤走后, 留下的各校学生遭到 军警水枪棍棒的残忍镇压。进步学生被迫害激起举国愤怒, 舆论哗然, 抗议声 浪沸沸扬扬,学生们再度群情激愤。

两次示威游行取得全国性的影响之后,出于爱国热情,钱伟长、高葆琦、 曹国枢等同学在清华校园里贴出布告, 倡议组建自行车南下抗日宣传队, 得到 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坚定者集聚旗下。吴瀚毅然报名参加,在编队整装待发  时,被推举负责车队医护。

12月25 日一早,清华园大礼堂前人声鼎沸,车队出发场面颇为壮观。梅 贻琦校长心情复杂地前来劝阻, 以示履行南京方面禁令; 又半叮嘱半送行, 不 失爱国师长风范。四五十人的车队, 一些人因车坏或体力不支而离队, 骑出北 平城时只剩20人,其中女生仅吴瀚一人。 

2.png

队员装备极为简陋,车多为修车铺的破旧二手车,裹上自己御寒衣物就 仓促上阵。一上路困难就接踵而来, 时而要修车, 时而要寻找掉队滞留在旷野 的队友, 行程难上加难。不仅严寒中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还有军警袭扰。南京 政府丧尽民心, 视学生爱国行动为异端, 令各地当局阻拦, 车队在多地都遭当 局的武力和恐吓。

车队行至天津落脚北洋大学,拟次日联络民众,在校园集会热议局势。 半夜忽闻北洋大学学生密报,军警将包围学校。凌晨3点,车队趁夜幕紧急撤 离,神速地摆脱了危险。各地报刊跟踪报道车队行踪,民间仗义侠举比比皆

是, 常有民众半道迎接、引路和护送, 与当局态度判若云泥。队员们沿途搜集 民意,体察国情,一路宣传,增长了知识,也备受教育。

艰难行程的头7天,队友们就有头疼脑热、骑车跌倒摔伤腰腿、掉进冰窟 窿冻伤的, 但都坚持骑行。吴瀚到沧州即发烧, 骑到德州后病情加重, 送医被诊断患了急性白喉须隔离治疗, 只得惜别车队。一位流亡在德州的东北女学生张桂珍自告奋勇加入车队,这样,车队人数未减,继续上路。

吴瀚隔离期满,持姑父从北平赶赴德州送医疗费时留下的回校盘缠,又登上南下火车追赶队友。谁知在南京扑了空,其他队员已被军警押送上火车 北上,她只得买火车票回北平。到北平当天, 他们在车站巧遇重逢。这一行历 时20天,行程 1300多公里,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实现了南下请愿的目标, 以果敢行动续写“一二·九”精神。队员们后来将自己的名字各取一字,集字成联,以不忘当年的血性拼搏:

坚琦照新瀚,仁德振威荣;

长城如海龙,雨仕让金山。

联中的“瀚”,就是时为清华九级历史系学生吴瀚——千里突骑中唯一的 女性。吴瀚超然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闯劲令人感动。晚年, 当子女问她:许多 人报名骑车南下后又退缩, 特别是女生因种种压力都放弃了, 你怎么能坚持?  老人的回答恍如昨夜的事:“大家选我管医护,怎能临阵再变呢!”言语中露出她的纯真和做人的真切。

 

 

3.png

4.png

 

清华大学“一二·九”南下自行车宣传队部分成员。后排左起: 戴振  铎、沈海清(林一民)、梁伯龙、 高崇照、高仕功; 中排左起: 任泽  雨(赵心斋)、黄渤海、罗清(郝  威)、黄克新、伍崇让、吴瀚;前  排左起: 彭平(裴昆山)、高原(高  葆琦)、郑仁圃、徐煜坚、凌松如  (凌则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