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png蒋南翔(1913 — 1988),1913年10月6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32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杂志, 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 月,担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组织领导清华大学学生参加了“ 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任中共北平学委书记。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青委委员、 宣传部干事,中共中央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担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书记、中央青委宣传部长和大后方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东北局青委书记、青年干部学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1949年4 月,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1952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64年担任高教部党组书记、部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国家科委 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等职。1979年1月担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1982年5 月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

曾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5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追求进步的青少年时期

蒋南翔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江南文化之乡——江苏宜兴。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古典文学,善于独立思考,追求社会平等。

1926年进入宜兴中学学习期间,宜兴县教育局局长潘梓年委派共产党员史乃康任宜中校长,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还组织学生去贫苦人家的棚户区调查社会生活,使学生们了解农民受压迫的实况和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宜中学生喊出了“打倒土豪劣 绅”的口号。1927年 11月,宜兴农民暴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担任暴动总指挥的中学老师万益英勇就义。这使少年蒋南翔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他积极参加镇江省立一中学生反对日本侵 占东北、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抗日的学生运动。他曾给自己的妹妹、亲友和乡邻讲述从鸦片战争到推翻清王朝的历史故事, 讲解日寇占领东北三省图谋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局势。

1932年,蒋南翔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立志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然而次年国内局势急剧恶化,华北更是岌岌可危,使他受到很大震动。局势推动他日益关心政治,走向革命,他相继参加了进步读书团体三三读书会、社会科学 研究会,秘密阅读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请清华哲学系进步教授张申府做辅导报告,同时还参加了党领导的秘密社联小组,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

 

成为清华进步同学的启蒙者

1933年9月, 蒋南翔由清华七级历史系同学万愈介绍入党。他后来回忆, 当初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通过读马列的书,认识到这是科学理论,是真理,而只有奉行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34年上半年,清华学生中要求进步的逐渐增多,清华党支部因势利导, 成立了公开招收会员的现代座谈会,通过报告会、形势分析会、读书会等多种 形式, 扩大进步思想的传播。蒋南翔参加了现代座谈会的哲学组, 是该组负责 人。他组织会员学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著作。 他还主持报告会, 邀请冯友兰教授以“在苏联所得之印象”为题, 介绍考察苏 联时对十月革命后苏联的观感,听众极为踊跃,产生积极影响。后来, 冯友兰 因这场演讲竟被国民党军警抓往监狱,一时舆论哗然,引起公愤,在社会压力 下,冯友兰获释。 蒋南翔还在同年秋新入学的十级同学中,首批吸收了姚依林(姚克广)、黄诚、杨述(杨德基)、吴承明、韦君宜(魏蓁一) 等进步同学入 “现代座谈会”。

现代座谈会被校方解散后,清华大学的几个女生积极分子中领头的孙兰(韦毓梅) 说要请一位水平高的男同学来参加小组会,这位男同学就是蒋南翔。  韦君宜几十年后还记得“小组会每周定期在老蒋住处召开, 他教我们阅读《中   国大革命史》,教我们开会怎么个开法,我们头一回知道时事应该怎么分析。他还告诉我们,国内有个工农红军,已经北上准备抗日。他讲的都是闻所未闻的国内外大事。后来到‘一二·九’时,我们这群人就都成了运动骨干。”

 

危难时刻,成为清华大学地下党领导核心

1935年 1月至3月,国民党当局两次到清华实行大搜捕,包括党支部书记 何凤元在内的大批学运骨干被捕,损失惨重。校园内原有的地下组织, 都被迫停止活动,陷于瘫痪状态,许多人失去组织关系,处于彷徨中。

关键时刻,蒋南翔挺身而出,认为共产党员不能在危难之际退缩不前, 应该继续坚持斗争。他出面在同学中进行募捐,支援、探望和救助被捕同学; 蒋南翔还与陈落(陈国良)、牛荫冠3人重建了清华的秘密社联小组,这是当时清华仅存的一个地下革命组织。以后又通过孙兰在女同学中建立了社联小 组,参加者有孙兰、许留芬、韦君宜、王作民、鲁心贞、李立睿,后来又吸收了纪毓秀、高景芝、陈舜瑶、郭建、黄葳、吴瀚、张自清等女同学。

不久,蒋南翔和周小舟接上党的关系, 并在清华组建了武卫会清华分会,参加分会的有姚依林、杨述、吴承明、黄诚等,多为十级同学。

随着学生会内左派影响的增长,蒋南翔继牛佩琮后被选为《清华周刊》总  编辑,他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把进步力量组织到编辑部里。这时在周刊工作  的有姚依林(副刊编辑)、杨述(文史栏编辑)、孙兰(书报评介栏编辑) 等。 蒋南翔曾为周刊写过《对华北问题应有的认识》《国难中的青年应抱什么态度》 等文章,希望同学们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清华周刊》这个舆论阵地,在团 结同学和扩大进步思想的影响方面,起了不小作用。经过半年的努力, 清华学生中左派力量又渐渐恢复过来,并且日益增长。

1935年夏,华北时局进一步恶化,爱国进步的学生们普遍关心着时局, 思索着怎么办。7月,蒋南翔当选为清华暑期同学会主席。暑期同学会的领导  成员还有姚依林、吴承明、李秉忱、陈其五(刘毓珩)、何炳棣、朱景梓6人。 蒋南翔和姚依林、吴承明 3人同时还是武卫会成员。暑假期间,暑期同学会  (当时清华党支部还未恢复) 派姚依林参加北平大中学校黄河水灾赈济会工作, 后来在水灾赈济会基础上建立了北平学联。姚依林作为清华的代表参加北平学 联的领导工作,与彭涛、黄敬、郭明秋等是北平学联初建时的领导核心。

何凤元获释后,于 1935年暑期回到清华,他对蒋南翔表示, 希望恢复党 的关系, 蒋介绍他与北平市工委的周小舟相见,接上了组织关系。由于何被捕 前就是支部书记,周小舟即要他负责恢复清华党支部。1935年8月,何凤元召 集了恢复党支部的宣誓会,参加者有何凤元、蒋南翔、宫日健、陈落、吴承 明5人。支部的分工,何为书记,蒋为支部委员兼共青团书记。10月,何凤元 调到北平市工委工作, 由蒋南翔接任清华党支部书记, 并任北平西郊区区委委 员,支委为宫日健、吴承明、孙兰、方琦德。就是这一届清华党支部,领导了 “一二·九”运动爆发前后的清华地下工作。

 

参与组织领导“一二·九”运动,撰写运动宣言

1935年 10月,在日本策动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宣布脱离 国民党南京政府,使冀东 22县成为日本殖民地。而蒋介石竟于 11月下令成立 冀察政务委员会, 以满足日本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即将成为第二个 “满洲国”的命运已经摆在华北面前,使华北地区的学生们感到切肤之痛,无法安心读书。

图片2.png

1936年蒋南翔(左)与何凤元(中)、宗 亮东合影(本文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 史馆)

蒋南翔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 西郊区党委委员后,为之后“一二·九”运 动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卓有 成效的准备工作。除了举办讲座、编辑刊 物、安排积极分子小组学习、组织暑期同学 会、建立武卫会清华分会外,还为北平学联 输送骨干(姚依林、陈落等),并提供政策 建议、起草宣言。

为了团结同学, 他从关注同学的生活 入手,在暑期组织清寒食堂,解决经济困难 同学的伙食问题;他还安排吴承明等二人进 入清华的民众夜校,成为夜校教员,除教文 化,还传输进步思想。“一二·九”游行的前几天,一到午夜,民众夜校办公室就繁忙起来,因这里有两台油印机,学运的 许多重要文件和宣传品都是在这里刻印的。

1935年 11月 18 日北平学联成立,很快就酝酿游行请愿行动,学联决定行 动的通知到达清华后,清华党支部立刻响应,并做出部署。但是,清华是有 “民主”传统的,这样的全校行动必须召开全体学生大会正式通过。11月27 日上午的集会由蒋南翔主持,吴承明出面,向全校学生大会提岀“响应学联号 召,联合北平各大中学校进行游行请愿”的提议,但由于右派学生的竭力阻 挠,会议无果而终。

会后蒋南翔提出,需要改变策略,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于是党团员和进 步学生每夜分头专访,开座谈会,请进步教授讲时事,忙了一个星期。12月3 日再次召开全体大会,经过激烈辩论,最终表决通过了游行议案。

由谁来出面领导这一游行活动呢?需要由大会产生一个清华救国委员会。 在蒋南翔的部署和精心运筹下,将政治倾向中立、党外的学习尖子周嘉祺和党 内骨干黄诚分别推为主席与副主席人选,并顺利当选,其他成员也多为左派,为后续的“一二·九”游行示威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组织基础。

“一二·九”运动前期,北平市有组织关系的党员甚少, 共产党能取得对 学生会主导权的只有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其中尤 属清华大学党的力量最强。清华党支部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团员中人才济济,完全掌握了对救国会的领导权, 给党组织陆续培养、输送了大批学运骨干。在党支部领导下,清华大学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 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12月4 日,何凤元从北平临委赶到清华,要蒋南翔赶在游行以前负责起草 一篇对外宣言。蒋南翔当天晚上就躲到清华一院大楼地下室的印刷车间,闭门 谢客,怀着满腔悲愤的心情,接连两个晚上,写就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吿全国 民众书》。他痛感华北人民面临亡国的威险,地处国防前线的北平学生,已在上着“最后一课”!蒋南翔一面写作,一面流泪,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文章脱稿 后印成传单,在几天后的“一二·九”游行队伍中广为散发,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并在清华救国会的刊物《怒吼吧》发 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片3.png

蒋南翔在“一二·九”请愿游行前夕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

蒋南翔起草的《吿全国民众书》是 “一二·九”运动的宣言,其中“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振聋 发聩之声,成为“一二·九”运动的号召 令、动员令。

在北平学联做出 12月 16 日再次举行 游行示威的决定后,何凤元又一次到清华,要蒋南翔负责起草示威宣言。蒋一个晚上 就完成了《12.16北平市大中学生示威宣 言》。这篇宣言不长,但显示了北平学生面对反动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念和决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