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226446101972.png


祝贺长征源宣讲团系列参考资料之《于都礼赞》定稿


为将散存于各电子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的歌颂长征精神、赞美长征源的短篇文学作品及作家新创作的作品收集、整理、汇编,进而更好地讲好于都红色故事,宣传美丽于都,助力于都打造传承长征精神的“新高地”,借助即将在于都县召开的“2023中国红色博览会”这股东风,受长征源宣讲团的委托,网站决定于2023年9月28日开始,在全网站开展《于都礼赞》一书的作品征稿活动。截止11月5日,在长征源分站和文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于都礼赞》一书作品征集活动基本收官。为防止遗漏,并将作品目录公布,请已投稿的文友们抓紧核定。为了便于后续出版事宜的沟通交流,还组建了《于都礼赞》作者微信群。


经过“长征源宣讲团系列参考资料编委会”审定,《于都礼赞》终于定稿,期待早日面世!


微信图片_20231214230347.png

微信图片_20231214230531.png

微信图片_20231214230635.png

目  录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礼赞于都》/ 陈辉 

 

第1辑  于都的辉煌

 

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贡献惊天动地 / 陈辉 

长征源走出的开国将军/ 陈辉 

于都将星闪烁在朝鲜战场 / 陈辉

长征之城 / 张少华

 

第2辑  永远的长征

 

“生也为国,死也为国”/ 李学文

强渡大渡河的勇士 / 黄长生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 / 陈虎

九十年前,她们毅然跨过于都河 / 朱新开

那个夜晚,那首歌 / 葛江洋

那一串串呢喃细语的数字 / 黄胜

英雄石墙里 棕榈慰英魂 / 刘璐

大山深处的红色交通员 / 王春芝

去远方 / 燕鹄

读一条河流的军魂 / 朱惠兰

 

第3辑  厚重的土地

 

不染、不妖,至善之山 / 张少华 / 黄长生

易学实和他终将不朽的《赣州乙丙纪略》/ 张少华

雩都北门外的历史对话 / 管冬梅

于都的血  于都的红 / 燕鹄

走马于都古村落 / 龚文瑞

于都寒信村探幽寻古 / 龚文瑞

需岩文韵垂青史 / 曾长生

话说于都“打铁佬”/ 曾长生

从《爱莲说》到新长征 / 管冬梅

长征源——人间正道雩都河 / 管冬梅

北门何屋 / 皖心

雩山贡水映初心 / 葛水清

奔跑的于都 / 刘贯平

 

第4辑  独好的风景

 

于都印象散记 /理灵

走进于都“曾雍雅将军故居”/ 曾莹

丹桂飘香 / 张玉凤

圣地寻根 / 胡泊

果寨盒上马事迹 / 曾长生

石鼓岭上觅古音 / 曾长生

需岩悟 / 管冬梅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 许贵青

红峰村游记 / 方丽华

郊游胜地龙凤尾 / 黄胜

长征源头家乡美 / 李谦

春游龙溪山 / 刘志明

家乡新景 / 刘志明

感受红色于都 / 黄良木

于都红色之旅 / 杨巧捷

春满香樟园 / 李石宝

美食珍品——禾丰珍珠粉 / 华攸金

寻雩山之魂 / 李福莲

风光无限寒信峡 / 爱莲说

 

第5辑  深情的礼赞

 

诗词六首 程安林

N年后重逢,“我们”依然年轻 / 袁尚贵

又见“长征源”/ 袁尚贵

今天是你的生日,罗田岩 / 张少华

美丽潭头(散文诗·组诗)/ 皖心

红军小道 / 刘平

雩 / 刘平

这个夜晚,我走过于都河 / 燕鹄

长征源——我的家乡 /黄胜

井塘村揽胜 / 黄胜

寒信品古 / 黄胜

为了这块幸福的土地 / 宁眸

从于都出发的草鞋 / 宁眸

七彩长虹且为忠魂舞 / 姚玉凤

永远的长征 / 姚玉凤

长征从这里出发 / 姚玉凤

咏于都诗词五首 / 张建华

于都当年最壮美 / 杨东成

在红色土地上奋进新征程 / 钟宏源

长征主题诗词两首 / 邹永斌

雩都赋 / 钟宇

梓山颂 / 丁洪亮

为什么而歌唱 / 吕立刚

于都颂(外一首) / 爱莲说

当风吹过于都河 / 刘贯平


后记 


附:四海文友研学于都剪影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礼赞于都

               执笔: 陈 辉


    全国共有2844个县市(县级市、区),我们为什么要独赞于都?于都有什么可赞的?我们怎样礼赞于都?一部近20万字的《于都礼赞》回答了这一问题。

    当你翻开这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于都历史画卷,当你穿越在字里行间,当你看到书中那催人泪下的于都人民对长征的奉献,当你看到于都对中央红军的奉献,当你看到于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当你掩卷而思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地就会发出心中的感慨:于都这片红色的土地的确可称可赞,于都人民的确可亲可爱,于都的奉献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于都县是中共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长征精神发源地,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形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起源地。

    于都,在著名作家魏巍笔下,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笔下,是“中华民族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

    在《于都礼赞》一书的第一辑“于都的辉煌”中,你的目光会触及到这样惊人的数字,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于都出发长征,于都籍占1.7余万;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3.7万余人,到达陕北时仅幸存约7000人,于都籍幸存1000余人。当你看到这样的一组数字,心中能不对于都发出礼赞吗?

    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园载录烈士16356名,集中安置4110名散葬烈士,12246名烈士遗骨下落不明。红军时期于都县34万人,每20人中就有一位革命烈士;6.8万人参加红军,每4个人里就有1人牺牲;参加长征的于都籍官兵1.7万余人,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于都籍烈士倒下,许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当你看到这样巨大牺牲,能不被于都籍红军的牺牲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34万人口,参加红军的人数达6.8万人,每5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16人成为开国将军。于都百姓当年为长征的红军献出粮食79390担,相当于30多万于都百姓3年的口粮;完成购买公债89.1万余元;筹集草鞋8400双、菜干150担,硝盐500余斤。于都支前参战的人数有近10万人,于都县党政机关还组织了3000挑夫随红军长征。送走了最后一个青年,贡献了最后一粒口粮,拿出了最后一块银元,这就是于都党政机关和人民的奉献。当你看到这样无私的奉献,能不为于都人民高唱赞歌吗?

数字是单调的,但数字背后却是于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的奉献,是对中央苏区的巨大奉献,是对红军长征的巨大奉献,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奉献。这个奉献将永远镶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

在第一辑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文字,展现了于都人民博大的胸怀:在于都县城内,还有一处8烈士之墓,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座墓碑上的姓名是胡素德,山东淄博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另外7人是1949年8月13日解放于都县城牺牲的河北籍战士,只有张忠、王文贵2人有名字,其他5人没有姓名,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寻访工作组也在积极寻找5位烈士的亲人。凡是在于都牺牲的革命烈士,无论是不是于都籍他们都在对烈士尽到责任,不仅精心维护烈士的墓地,还为烈士寻亲尽心尽力。

    在悦读了《于都礼赞》一书的第二辑“永远的长征”中你也会发出阵阵感慨:李学文采写的开国少将曾雍雅之女曾莹讲述父亲长征的故事,仅标题“生也为国,死也为国”就让人感到心灵震撼,一位开国将军生死长征的故事跃然纸上;黄长生的文章“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讲述了于都籍老红军战士萧汉尧作为18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故事,这位勇士参加红军90年后才被家乡政府找到;陈虎的文章讲述了于都河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的故事;朱新开的文章“九十年前,她们毅然跨过于都河”,讲述了中央红军32名女红军长征的故事;葛江洋的回忆录“去远方”,展现的是父亲从于都葛坳小山村与60多个青年参加红军,到新中国后能幸存的只有3人……第二辑共有10篇文章,篇篇耐人寻味,可圈可点。

    在《于都礼赞》一书的第三辑“厚重的土地”中共有13篇文章,给读者印象极深的是管冬梅《雩都北门外的历史对话》,讲述了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于都北门外濂溪路一幢房子的故事;葛江洋的散文《于都的血 于都的红》,更是催人泪下:“红军哥哥你慢些走呀,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疼在老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这是一支带血的歌。素朴的歌词,如于都人淳厚的品质,悲伤的旋律,是于都人不善张扬的情怀。于都的血,染红了党旗军旗,染红了江河田野,褐红,赭红,殷红,如同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和淡忘的姓名。而龚文瑞的《走马于都古村落》,葛水清的《雩山贡水映初心》, 张少华、 黄长生的《不染、不妖,至善之山》等谈的是于都的风土人情,刘贯平《奔跑的于都》讲的是于都如今翻天地覆的变化,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于都,给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都礼赞》一书的第四辑“独好的风景”共19篇文章,侧重以旅游者、观光者的身份赞美于都,光从这些散文的标题就能窥一豹而知全身:黄良木的《感受红色于都》、张玉凤的《丹桂飘香》、胡泊的《圣地寻根》、方丽华的《红峰村游记》、杨巧捷的《于都红色之旅》等等,各有千秋,文风别具一格,把于都这个红色的长征源头展现的多姿多彩,使人流连忘返。

本辑中尤其是理灵的《于都印象散记》独具特色,作者以旅游者的身份,把置身于都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给读者,文字优美、语言朴实、哲理深刻:“于都,她是一粒红色种子,孕育了于都人民的红色情怀;她是一方红色土地,承载着熠熠生辉的红色故事;她更是一部红色教科书,揭示了举世无双的伟大长征之所以赢得胜利的精神密码。这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新长征路上,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精神旗帜。于都之旅,终生难忘。”

    《于都礼赞》一书的第五辑文章最多,共有26篇,全部是用诗词体裁赞美于都。

葛江洋的自由诗《这个夜晚,我走过于都河》 :                                                    

    在这个秋凉的夜晚,

    我走过于都河。

    80多年前的那个故事,

    仿佛是一首歌。

    车水马龙,万家灯火,

    璀璨的城啊!你可曾记得?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

    我走过于都河。

    ……

    河水清清,无言诉说,

    我想我的红军哥哥。

    河水清清,永远记得,

这里走出了新中国。

 

    黄胜的自由诗《长征源——我的家乡》:

    古朴的渡口,

    永不厌倦地倾诉着,

    当年红军出发远征的景象;

    古老而遥远的苍穹,

    会话红色追忆,

    总是眼睛发亮。

    啊,长征源,我的家乡,

    军民鱼水的赞歌成了千古绝唱。

    长征初始的家乡祖辈哟,

    你们的情怀感天动地传四方,

    刻在石碑上你们的形象,

    也刻在了我等子孙们的心上。

    啊,长征源,我的家乡,

    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

    你孕育的长征精神,

如亘古的太阳永放光芒。

 

    宁眸的散文诗《为了这块幸福的土地》: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我们铭记一段不朽的历史。那一年风雨飘摇,北门外,何屋的灯光彻夜不眠。一个重大的决定,在酝酿中成型:过了于都河,或许就能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过了于都河,或许就能给凄苦的民族寻到幸福的未来。

    为了八个渡口、五座浮桥、八百多只渡船、为了八万多红军能顺利出发,花甲老人把最后一块棺材板贡献出来了;邻居大娘把家里仅有的粮食拿出来了。

    许许多多个母亲的儿子走了,许许多多个妻子的丈夫走了,许许多多个儿子的爸爸走了。

    十月秋风涤荡着于都河,十月的秋风涤荡着无数颗分别的心。

    只有经过悲苦的人生,才能拥有明亮的眼睛,才能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只有经过枪林弹雨、经过刀与火洗礼的生命,才能迎来明天的曙光。

如今,那送别的身影长成了参天古榕,站成永恒的雕像。如今,那守口如瓶的秘密,变成了奋斗拼搏的力量源头。如今,那三十万人的后代,在这块特殊意义的土地上,耕耘、弹奏着幸福的乐章。

 

    姚玉凤的自由诗《永远的长征》、刘平的散文诗《红军小道》等诗词也都诗意优美,意味深长。

    《于都礼赞》71篇文章,篇篇都很有特色,不一一列举。全书从不同角度,选不同侧面,用不同体裁,讲述了不同的故事,礼赞了于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盛赞了于都籍红军对长征的牺牲。

当你读完全书,细细品味,闭目而思的时候,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礼赞于都。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原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社长)


后记

执笔:葛江洋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的于都,被称为百万人口大县、千年人文之乡、万里长征之源。

        近些年来,于都的红色文化受到总书记“新长征、再出发”的号召鼓舞,显现出勃勃生机,全国各地的目光聚焦“长征源”。既有各级媒体、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又有专家学者、作家文人,还有许多普通的游客,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介绍于都、感受于都、赞美于都,在各级各类媒体上,不时能读到有关长征、有关于都、有关长征与于都的文章,其中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等。其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有两个网络平台尤为引人关注,一个是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再一个就是2021年初夏开办的“于都文学”公众号。日前,经《长征源宣讲团系列参考资料》编委会的授权与指导,本书编委会依托银河悦读中文网发起征稿活动,经过认真筛选,《于都礼赞》得以诞生。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作品已经《红色印迹》《聚焦长征源》及正在编辑《于都红色故事》等书中收录,所以没有选入到本书,以避免重复。同时,缘于编委会人力有限,视野不宽,肯定还有许多讴歌于都的优秀作品没有收入,敬请谅解。

        本书的编选工作,得到银河悦读中文网总站李玲站长、梦秋副站长等文友的辛勤付出,得到特邀撰稿人陈辉大校及始终关爱于都的学者龚文瑞、张少华等先生的倾情加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23年12月


银河悦读网版务部

制作:梦秋 

1673320874586523.png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