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部,坐落在悬瓮山下,晋水源头,距省城太原25公里,是一处以儒、道、释文化为内涵的奉祀祠庙,同时也是一处融山光水色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古建园林群。晋祠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誉,更有“不去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作为一个山西太原当地人,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晋祠给大家认识。
我上次去是十月份,一个阴凉的日子,我和妹妹一起去晋祠。那天正好碰上菊花展,菊花开的很艳,朵朵簇簇,饱满欲滴。很是娇美!晋祠公园环境很好,空气比市里的清新多了!天空淡蓝淡蓝,柳树依依垂摆。用相机拍出来都感觉是一幅画,不加任何滤镜,都感觉美极了!
我们一直走走停停,我看见一个荷花池,不过没有看见荷花,大片大片的绿绿的叶子,也是美极了!我想着明年来这里看荷花。
就这样一直走啊走啊,看见许多亭台小榭,穿过这些亭台,颇有些回到那个时代,莫名的激动起来!
逛完了晋祠公园,我们来到了晋祠博物馆。晋祠是奉祀唐叔虞的祠堂,初名唐叔虞祠。唐叔虞是西周初晋国第一位诸侯,唐叔虞祠也就叫做晋王祠了。晋祠是晋王祠习惯相沿的简称。
首先进去了博物馆,迎面的就是水镜台,三个字清晰的写在楼阁上,拉近了游者与游览地的距离,水镜台,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从建筑结构上看,当为明代建筑。水镜台前面上部为单檐卷棚顶,背面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左右两面各有走廊,连通前后.水镜台迎晋祠大门高悬"三晋名泉"匾,乃杨廷翰所书,原在景清门上,1955年移挂于此。我们去的那天有些表演人员穿着戏服,站在水镜台上表演的,台下人们看的津津有味。
从水镜台继续向西,有一条“小河”,名为智伯渠,再移步向前,便可走过会仙桥,在晋祠的中轴线上有一座跨越智伯渠的小桥,名为会仙桥。通过智伯渠上的会仙桥,便是晋祠中又一个著名的景点——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又称莲花台,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台上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虽为铁人,但是在阳光下通体发亮,金光闪烁,故名金人台。我们根本挤的近不了看看铁人身上的铭文,但是看见每个铁人都是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感觉颇震撼。 对越坊,坊的作用是旧时用来宣传封建礼教所谓"忠孝节义"的,俗称牌楼.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所建.高应元本人极善书法,所题"对越"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若游龙,与"难老","水镜台"同为晋祠三大名匾。然后在对越牌坊西侧就是晋祠三大建筑之一的献殿,献殿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都会有祭祀圣母的活动,献殿便是其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在献殿南北各有一个类似故宫角楼样子的建筑,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然后继续向前走便是鱼沼飞梁,左右柱子上写着鱼沼和飞梁。在池子里有很多鱼儿游动,红红的很可爱很美,感觉可以和菊花相争高下,颜色都是极相称的,感觉这些鱼儿的存在,给晋祠这座古建筑增添了很多生命力。鱼沼飞梁是晋祠的一座国宝建筑,它是圣母殿、献殿之间水塘和桥梁的合称。古人把方形的水池称为沼(圆形水塘称池),把跨水的桥称为飞梁,因塘水中有游鱼历历可数,上面又有十字形桥,故称“鱼沼飞梁”。
一路上有很多树,给他们写着年龄和名称。唐槐位于水镜台两旁,树高15米,树围近5.3米,主枝粗壮高耸,绿叶茂盛浓密.每当春夏之际,洁白的槐花如云霞般盛开在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微风吹来,树枝轻摇,槐花飘落在地,别有一番情趣。还有很多狮子建筑,听导游说,分辨狮子的雄雌,就是看脚下踩的东西,像母狮子踩着小狮子,公狮子则踩着绣球。我们来到了圣母殿,圣母殿一片黑漆漆的,那天恰好阴天,什么都没有看见,隐约看见里面很多侍女像。圣母殿仅仅锁的,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终年锁着!但我们看见了圣母殿的建筑,其前廊柱上,雕有8条木制盘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制雕龙遗物。
过了一会我们就去找那棵倾斜度最大的古树,它被圈起来!周柏共有两株,一株为"齐年柏".一株为"长龄柏",均有近3000年的树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来赞美位于晋祠圣母殿左侧,西周时所植,形似卧龙的“卧龙柏”。晋祠圣母殿外北侧,有两株古柏,树高十余米,侧身向南倾倚,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枝叶披覆于圣母殿屋顶之上;下面有另一棵古柏,正好支撑着倾斜的树干,名曰撑天柏。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位于水母楼前,是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清潭溪壁半腰间汉白玉龙口中喷涌而出,泻入下面潭中,看似白练飞展,听如琴筝合鸣,泉水晶莹清澈,频藻四季常青。接下来,我们穿过了一个小小的洞来到了善利泉,泉水一直流着,清澈,人们排队去在源头那里洗手,很凉很凉,但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寓意。
接下来看见很多亭子楼阁,寺院祠堂。很多大字,写在牌匾上,很是惭愧,有些字不认得。接下来我最记忆深刻的是两座碑,被两只龟驮着。这个就是唐碑,玄龟驮碑。唐代规定:凡五品以上即生前能享受佩龟荣耀的,死后可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而留芳。从此,龟驮碑成为显威颂德留芳百世的象征。我上前去摸那些苍劲有力的字,感觉很是羡慕古人写的字那么好看。
后面就是感觉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也感觉很沉闷,总感觉的古建筑的味道,感觉闷闷的,最后看见了一座塔,这个叫浮屠院。正面禅房三楹,额书“重整刹宏”。东西配殿各三楹,东额题“勤精戎行”,西额题“正守清规”。院中央峙舍利生生塔,向东设一垂花园门,向南置一月门通奉圣寺,向西通留山园。院中古柏数株,幽雅静谧,现为文物陈列馆。
后面到了中午,我和妹妹就去吃饭去了。晋祠绿植很多,感觉幽雅寂静,适合我们去修身养性。这一次旅游中,我被那里的空气那里的建筑,“震撼了”。这种地方去一次和第二次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有机会的话,我要经常去看看那里的一切。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1楼 文友:sxb初心·晋 2017-11-23 13:13:39
虽然没有去过,但是从你的描述里让我感觉到了美好,有机会一定会去看一看的,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2楼 文友:深学予 2017-11-08 09:22:55
游记不仅需要时间的推移来引出景观,方向、视角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回复
3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7-10-23 09:23:29
游历晋祠,感受三晋文化的厚重。
回复
4楼 文友:sxb莫小墨·晋 2017-10-22 23:18:05
还没有去过晋祠,看到作者的感悟竟让我生出莫名的向往感,都说风景是有灵性的,我想你和那的一景一物已经产生了精神交流。若有机会,真想前去一览其境。
回复
5楼 文友:sxb琉璃·晋 2017-10-22 23:12:03
高考完的时候去过一次晋祠,大概有两三年了,记得大中午一路颠簸走了有一个多小时才去,去了之后里边有拍照的,卖小礼品的,各种各样的的小东西,里边的景色也特别美。
回复
6楼 文友:翦默缄默·晋 2017-10-22 22:41:42
很小的时候去过晋祠,大部分的风景都已经忘记了,只对侍女塑像映像深刻,看了作者的文章,仿佛又重游了一遍晋祠。很赞。
回复
7楼 文友:sxb灵溪·晋 2017-10-22 22:34:31
谢谢柳玉老师的评论,或许改成,我们根本挤的看不见铁人身上的铭文,是否好点呢!
回复
8楼 文友:柳玉 2017-10-22 16:37:25
问候灵溪!期待你的新作!
回复
9楼 文友:柳玉 2017-10-22 16:35:09
这篇游记叙事清晰,有条理。是一篇灵动轻快,读来上口的好文。文章夹叙夹议将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中。使文章生动,有时空感。不过这句话“我们根本挤的近不了看看铁人身上的铭文,”是否再斟酌一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