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策划及采访者:

银河悦读小说:编辑大慰(以下简称慰)     

嘉宾:石佛(以下简称佛)

 

嘉宾介绍:

 viewdownfile.jpg

石佛:原名石松茂。原籍河北泊头,现居天津。【银河悦读】社团编辑。鲁院十四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拯救男人》、《关系》、《致命的欲望》等十余部。曾在《小说家》、《天津文学》、《北方文学》、《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时代文学》、《小说选刊》、《文艺报》、《天津日报》发表了中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400多万字,先后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种文学奖六十多次。其中《黑衣女人》、《黑色蝴蝶》获天津市文化杯长篇小说创作一等奖和中篇小说创作一等奖。

 

timg (3).gif

慰:石佛兄好!你我是老朋友了。从十多年前的《雀之巢》到《新雀之巢》,我们算是一路结伴而行。如今,咱们的社团发展成了“银河悦读”文学网站,也有了不少新朋友。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佛:大慰好!我经历了乡下生活,工厂生活,后来调到文化部门专职创作。开始一直从事长篇小说的写作。我的长篇小说最早挂在榕树下,那是完成本,《拯救女人》是其中的一部。因为网络有影响,后来百花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了纸质长篇。说心里话,我什么都写,小说、散文、诗歌、小品、纪实文学等。因为在文化部门工作,自己又编辑又创作,当然还要浏览网络,这是个信息中心,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创作成长。

  后来认识了独上月楼,看到了她的文章,加入了江山网,后来又加入她创立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她的为人和气质以及精神境界让我感动。那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走进了江山流年社团,也发表了很多文章。纷飞的雪很够朋友,对她觉得抱歉,我向她辞呈,因《雀之巢》进入江山网站,唤我回归,我不能忘记朋友。所以特此说明。

  我来自河北农村,做过工,当过会计,跑过业务。上过当,受过骗,痴心妄想,总把别人想象的善良。期待明天更好。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上过鲁讯文学院高研班。

慰:石佛兄,写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佛:开始是因为孤独,从故乡到异乡,因为思念,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爱,总有想倾诉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因为写作成了自己的理想。当然,写作带来了生活快乐,主要是爱好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抱有极大兴趣。从而延长生命的音响与光华,写作作为生命的主要部分,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写作就是走向成熟,也是富有尊严的一种个人自由的劳动。我一向喜欢自由自在。

慰:哪些作家和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呢?

佛:最早我比较偏爱唐诗宋词,开始了诗歌创作。也创作过剧本,后来进入小说创作,我比较喜欢俄国超现实主义心理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白夜》、《赌徒》至今令我留连往返。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其实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很独特的。读经典的作品让我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也是受益匪浅的事情。真正受影响比较大的作品是《红楼梦》。

timg (3).gif

慰: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人生与文学的关系?

佛: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的精神慰藉需要文学,只要有人类存在,文学就消失不了。自然形成一种依存关系。另外人际关系需要文学的前瞻性,人追求平等,期待公正待人,言而有信。人有时不喜欢碰在一起喝酒的人,但不喝酒不会成为知心朋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彼此能感知的到,凡是朋友都有个利益琏条运作着,有的朋友利己的同时而不失自尊与人格。淡淡如水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做人要大气,不要斤斤计较,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要拿自己不当回事,不要拿自己太当回事;换位思考,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义气,做文做官,最终是做人。一个道理,不贪不见得就是好官,不作为是不可取的人。你为朋为友从不讲一点义气,你活着就很累,你太虚荣就成就不了大事。不管你如何表白自己多么伟大,多么清高,多么超凡脱俗,俗是生活的主流,你得生存,你得拥有什么和创造了什么,人生才具有社会价值、社会意义。有余力且心地善良,宽容而真诚,你得为人谋利益,你得是个有用的人,讲点品味,敢于承担责任,任何场合你会发现利益和环境在改变你的心态!在人际关系冷漠的现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不是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viewdownfile (1).jpg

石佛在中国作家协会兴隆创作基地

 

慰:你认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区别在哪里?

佛:区别主要是篇幅长短,体现内容和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而言。短篇小说体现才情,注重细节,不像长篇小说那么繁杂。长篇是故事,倾向通俗性,不然,不会吸引人读下去。短篇也是情境。短篇着重侧面,取其一点。长篇必须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当然,好的长篇小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慰:你认为长篇小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佛:长篇小说的任务并不是讲述多么伟大的事件,而对一些细节感觉微不足道。按我的理解,长篇小说既要去关心那些大事件,而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全身心地关注那些重要的细节。生活是一棵大树,作家的能力就是添枝画叶,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长篇创作纯属个人体验,创作状态纯属个人主义,如果放弃个人认同价值,创作无法继续下去。个人主义价值观属于主动性创作,在漫长创作生活中自生自灭,自由抉择,尊重他人,希望平等,渴望博爱。尊重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应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最符合其利益的是,让他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并付诸行动”。创作强调的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型,行动和利益挂钩。社会责任和道德情操相敬如宾。

慰:长篇小说的情节构造有什么特别要义呢?

佛:结构、悬念、兴趣,就是让小说中的人物面临危险、困难和生活压力,不得不做出选择,人物采取的生活方式,思维能力,从而揭示出内在的心理,成为人物的活动环境,情感变化,进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形成完整的创作过程。人物、事件、细节、情节、情境、意境、性格、语言、风格等。

  在创作过程中,人物做出的选择,赋予了人物基本内在和外部特征。叙述的目的就是写活人物。没有压力和悬念,无关痛痒的选择是没有意义的,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只有在悬念的推动下作出选择才会揭示人物,揭示越深,人物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出来而且要感动人。

慰:长篇小说如何设计悬念呢?

佛:长篇小说不仅要偏向通俗性,而且故事必须设有悬念,这个悬念应该坚持到小说结束。换句话说,主要人物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如同行走在茫茫大海上,一路摇摇摆摆,跌跌撞撞,狂风和暴雨随时都可能把人物淹没。这便构成了命运的悬念。

  写作具有高度技巧,小说中的悬念,主要人物除非作出极大的牺牲,否则就不可能战胜他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也就是说,故事里的人物必须有失才能有得,而读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将会失去什么。这才是让人纠结的悬念。在叙述中升华,达到刺激读者,引起共鸣艺术的效果。

 研讨会发言.jpg

石佛在诗歌作品研讨会上发言

慰:你说的短篇小说情境如何理解?

佛:我们在创作短篇小说时,通过一个典形性事物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喜怒悲欢,爱憎,哀痛,恐惧等待,所引起的心理情绪。境:可以说是一种整体的体现。无人之境。甚至达到非常准确无误的心理印证。

  短篇小说也有开始,结尾和内容。开始讲明小说所要叙述的问题。提供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使小说叙述问题符合逻辑又有趣味性。结尾表现解决了小说开头提出的问题。小说主体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现人物在一系列社会交流中,小说主要是叙述性语言。叙述性趣味性和情节,所包含的独特细节十分重要。而在危险中,重要的故事情境。没有一种情境,就不会有情节趣味。所以趣味性也是描述的趣味。

慰:能举个短篇小说的经典案例吗?

佛:《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也集中代表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精于选材,善于开掘,巧于构思。

  小说通过写玛蒂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现状,从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们的不同生活的对比,从对上层人士浮华生活的虚伪和毫无价值的批判的高度,描写和讽刺玛蒂尔德的虚伪心,这样就显出了作品的力度和深度。

  这个短篇小说的开头非常重要。虽然简单介绍主人公,说明她羡慕富有生活的妇女。情节和开端是她丈夫接到教育部长的舞会邀请信。随着从逆境再到顺境的思路,安排一个细节,邀请信为它们夫妇打开了希望之门,但是,没有舞会和首饰。使他们陷入困境,于是借来项链,买来舞衣,舞会上一时很风光,眼看玛蒂尔德踏上成功之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毁掉她的希望和青春。这样一波三折的构思,仿佛是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反复的有力的摔打,达到了讽刺和批判的目的。

  意外的结尾:项链原来是假的,这一下把读者的思路引入新的境界,读者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从借到丢,再赔项链的故事,得到一个新的启迪,作品不仅加深了它的讽刺性,也具有深度和现实意义。

短篇小说或者说文学作品,人物最终面临的是两难的选择,像真君烈女在生命与荣誉之间的选择、苏菲面临舍弃亲生儿女的选择、林鹤鸣面临事业与金钱的选择等。只有人处在两难时不得不选其重的时候,人物品质的高贵与低下,其人的本质就会跃然纸上。当然,通俗的,武侠的内容,甚至残暴、恶毒的选择同样在揭示人物优劣的本质。文学即人学。

  短篇小说可以是夏日阳光,秋天霜露,海边浪花,花开声音,以及原野的气味。从中取其一点,行成独特的景观,达到无法复制的境界。总能读出温馨甜美的神韵,长篇飘散着人生万般味道,并不是对单一的吟倾,而是带着独特的视角,去关照过往的生活和流逝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所以,读到让人心动的细节和流连的情致,引起情感的共鸣才是受众喜爱的作品。

  当然,我非常推崇鲁迅的孔乙己,那是我们学习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当然,“药”和“阿Q正传”我也偏爱。从中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短篇小说,什么是刻画人物!什么是经典。

 timg (3).gif

慰:我听说,有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是从一件小事的触发开始的。你创作《菩提岛之恋》有啥触发你的小故事吗?也是事先建立完整的创作提纲和艺术构思吗?

佛:关于创作长篇《菩提岛之恋》,当初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之前,我计划写一个短篇,题目叫《人体骨髓再生素》,构思下来形成了长篇。因为当时看到白血病人不能有配型的干细胞而年轻鲜活的生活之花慢慢枯萎,让人感到心疼。我想,有一个医生研究出这项医学发明多好。构思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人物,既林鹤鸣——医药研究者,因为缺少经费,受到压抑愤而辞职,自办诊所,利用自己的积蓄搞科研,后来他的有关论文引起了商人侯以龙的青睐,他是个野心家。想通过绑架林教授从而窃取科研成果。蓝云梦是暗恋林的一个助手。

  故事安排在风光秀丽的泰国菩提岛海滨,蓝云梦带着林教授发明的绝密资料前去赴约,在预定地点却不见林教授的到来。人海茫茫,美丽的泰国热带风光景色宜人,蓝云梦却无心欣赏,她感到恐惧和担心。林教授怎么了?难道出事了?脑海里闪现各种恐怖的想象。正在她焦急万分、孤苦无助之际,一个神秘的男人主动跟她打招呼,自称认识林教授的男人对蓝云梦格外热情,不料两个人突然被绑架了。逃脱后,钟离克安排她在马克西姆酒店住下,帮助她寻找失踪的林教授。

  林鹤鸣一直致力于克服白血癌症的研究工作。他发明了能够治疗白血癌病的《人体骨髓再生素》,也是目前国际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发明。由于缺乏资金一直不能实施。

  林鹤鸣教授受侯以龙(猴子)之约,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猴子以此作掩护,实际上干起了绑架、凶杀、贩毒、倒卖军火等罪恶勾当。并以优厚的条件作诱饵,把林教授骗到了泰国,林教授发觉后已身陷囹圄。为此他焦虑不安,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林教授也曾犹豫过,但他最终没有妥协,他要把这项重大发明带回祖国。

  后来,林教授惦记着他的助手蓝云梦的安全,同时他的情人苏丽娜被绑架了,得知后他十分焦虑,他想写封信都无处投寄,更别想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了。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同时,为他的恋人苏丽娜因为受到他的牵连而懊恼。

慰:读《菩提岛之恋》如何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特点呢?

佛:蓝云梦一直跟随着林教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被林鹤鸣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直暗暗恋着林教授。林教授却有自己的心上人,一直没有答应她。

  蓝云梦为林教授的失踪忧心如焚,她和钟离克打听到林鹤鸣也住在马克西姆酒店里。但几天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在那里?为什么不派人去接她?她又对于神秘男人钟离克的热情帮助产生戒备心理,心情格外复杂,不仅仅具有依赖感,更多的是疑惑。钟离克只是说和林鹤鸣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同学,后来他转学了。可是林鹤鸣从来没跟她提起过。蓝云梦在问自己,他的帮助究竟了为什么?

  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曲折,钟离克终于告诉了蓝云梦真情,他的情人在五年前和他来泰国旅游结婚时失踪了,就在猴子的别墅旁,没过多久,情人罗素虹的尸体从热带丛林里发现了。钟离克觉得猴子是个十足的奸商,连他的微笑也令人感觉阴冷。钟离克认为凶手就是他,林教授的失踪也与他有关。

  侯以龙请来了美国专家皮特以及美籍华人颜教授来鉴定林教授发明的《人体骨髓再素》。两位教授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惊叹不已。

  蓝云梦为了寻找林教授,独自闯入侯子的别墅,没想到落入陷阱,险些丧生。蓝云梦与钟离克联手与侯子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因此两个人互相产生了爱慕。无论是侯子的绑架,还是林教授的误入圈套,总之,良知与诱惑、贩毒与走私、爱情与友谊,悬念丛生,扑朔迷离。

慰:《菩提岛之恋》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吗?

佛:有爱情但不是主线:应该说是副线,《人体骨髓再生素》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磁场,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利益面前方显人的本性。讴歌了林教授、蓝云梦和钟离克为代表的正能量,鞭挞了以侯以龙为代表的恶势力,不仅写了泰国警方的配合,还有人妖的趣闻,国际刑警的机智与勇敢,从而谱写了一曲人间正义之歌。

慰:你近期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佛:修改完成长篇小说后,创作电视连续剧。当然,我更偏爱小说创作。

 铁凝.jpg

石佛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鲁院

 

慰:石佛兄,你上网写作的时间几乎与网络文学的兴起同步。看来,你是个紧跟时代的作家。请问你对网络文学怎么看?

佛:与时俱进,网络写作具有随意性,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网络写作成为年轻作家们的生活状态。与传统写作大相径庭。因为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所以吸引人。

  传统的写作慢条斯理,建立创作题纲,然后构思,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网络写作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浮躁心理,快餐式的文化,无孔不入,虽有糟粕但也不泛精品力作,像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人的作品非常受欢迎,他们的作品非常畅销。这是网络的优势。

  不管是网络还是传统创作,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甚至敏锐的观察生活,体贴人,思想和目光具有前瞻性。

  当然,这只是我第一时间的真实想法,即问即答,思考并不太深。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解构。各有各的体验和经验。虽然角度不同,但是,我们探讨是文学的同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会越来越成熟。

慰:你对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佛:健全法律,防止污染,净化语言环境,达到健康状况,前景会很美好。因为网络文学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或者从事网络工作,网络无处不在,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网络已经走进你的生活并影响到了你的生存环境。

慰:你认为网络文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佛:看了一些网络上的文字让我不知所云,感觉有些错别字是人为的,叙述显得另类,但有故弄玄虚之嫌。网络语言的低劣化令人堪忧。无论是文章的题目或内容,更趋向庸俗化、直接化、生理刺激化,快餐式的文化杂质让人显得极不耐心。即使是炒作起来的所谓畅销作品也是如此,听起来邪乎,看了后失望。整个文坛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浮燥现象。也许这就是时代特征,茫然而不知所措。一如流行歌曲,“跟着感觉走,牵着梦的手……”有一种水过地皮湿的感觉,唱的假情假意,嗲声嗲气,听的无关痛痒,无情无绪。让你感觉不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当然,网络文学的出现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演的人们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作家神秘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真正的作家,不管岁月流逝多久,然而他的作品仍然鼓励着人们。现在的网络文字,都按其个性写作,对待文学就有些随意性,尤其在网络上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我并不反对网络文学,我感觉应该净化网络语言。

 在新疆.jpg

石佛和《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在新疆策勒

 

慰:网络文学的兴起,纸质文学会消失吗?

佛: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也是时代的进步象征,网络文学有精华但也有糟粕。出现的快消亡的也迅速。大多满足一些生理感觉,缺乏叙述语言的诗意性,有人说网络文字既将替代纸质图书,不过我相信,纸质书籍不会消亡,文学也不会消失,这不仅仅属于个人爱好与习惯,应该是人类精神的需求。真正酷爱文学的人就是殉道者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夜郎自大的去玩弄文学。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形成了一种文化。生命力非常顽强。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至今仍然有人偏爱纸质书籍,用笔写作,感觉要比用电脑更具真实性、亲切性。是的,利用汉语写作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和幸福。古老的民族文化发展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生存乐趣,精神氛围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在学习借鉴中西文化的精髓的同时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从而走向世界。小说创作追求一种完美境界将永远伴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着的人类和那些生活中存在缺憾的人们将具有永远的精神慰勉价值。

慰:你对网络文学的作用和价值怎么看?

佛:文学创作最大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是一种不需要偶像的神圣的宗教。网络文学也是人们倾心打造的一座精神家园。我以为,真正的作品是同人类的最高尚的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像《离骚》、《桔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从人类灵魂不甘于屈服的时候起步的。最初的诗总是充满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和神话的意境。

  网络文学是现实中遭到压抑而迷茫的精神提供了一方净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桃花源。这个世界比我们所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更美丽更富有,因此,让我们在遥远的地方彼此想念,彼此欣赏又执著相守。

  语言是衣饰,思想是骨骼,灵魂就是血肉。从容生活、感悟美好,在网络上写作,把自己的血肉通过语言的载体,让思想的骨骼化作沟通的桥梁,真诚相交的驿站,流连忘返的文学圣苑。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中,挽着美丽的梦追赶着生活的理想。

timg (3).gif

慰:网络写手以业余爱好者为主。你作为专业作家,对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有什么建议吗?

佛:文学创作没有业余和专业之分。

  谈不上建议,只是一点感受。网络扎根不深,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浮躁的一种社会现象。电子信息化非常残酷同,电子要进入各个领域,现实就有“逼上梁山”的感觉。不像静坐后捧起一本书细读,习惯读书破万卷能够培养心性,性格。拿一枝笔慢慢地写,当然,网络会在年轻人身上扎根。如果历史知识,生活积累的根扎牢了,扎深了,那么网络写手的生长也会真正开始走向世界。这是因为网络全球化,就像一根小草,高矮不说,根与根相连,盘根错节。常常会发现网络的大众化,手机亦可随身阅读。网络文学生长容易,蔓延讯速,能够扎多深的根很难说。创作是一个思维能力酝酿的过程,而网络文学属于快速,轻捷,水过地皮湿。串皮不能入内作品也就很少让人心动。

  人们似乎偏爱追逐那些潮流,抓住新生事物,网络最初不被人们看好,现实的现象却是和网络粘连在一起了,如同手足。有人担心会丧失传统文化、忘掉书写,我想不会消失。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的成语大赛和汉字听写,超出人们的想象。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就像文学创作不会消失,那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我相信网络大有发展前途,与纸质书籍相结合,因为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心理失落,总有一段时间你会慢下来反思,等等自己的灵魂。

慰:你怎么看待当前的写作现象?

佛:当前在网络上,很多人是因为兴趣写作,尤其是青少年作家,当然包括美女和小资情调的作家。他们具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完全凭兴趣、个人的感受,文字语言以自我为中心,大多以第一人称。我去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人和什么事情,他乡遇故交,或者是好久不见,于是谈起了往事和个人情感等。仔细推敲,欠缺文学底蕴,但语言情节非常时尚,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拥有一批众多读者。这也特别显明的时代特征。一阵热闹过后,一声叹息,留给人们多少深层次的思考呢?这是值得研究和格外注意的现象。

  二是职业写作;专业作家有他的特殊环境,尤其像莫言每天处在媒体和舆论的中心,完成任务似的,按部就班地创作。甚至也有的作家在积极地探索。像王安忆、格非、张承志等著名作家,每天静心地创作。一般业余作者很难做到。虽然他们不热衷参与社会流行时尚的新潮东西,但他们却处在媒体的追踪与包围之中。即使他们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写作。他们的行踪几乎每天都有人关注,而关注的同时也就带来大量的社会信息。他们称得上也是为理解而创作的作家。耐得住寂寞。职业写作完全利用作家的智慧。

  我们生存的这个现实世界,我们的生活周围就像飘起一团迷雾,而每个人都在干什么,你又看得非常清楚,在当前的创作当中,那个作家的作品能够炸开一片迷雾呢?引起真正的轰动?恐怕很少有人激动。现在的人们也不是多么的浮躁,而是漂,就像河流上的木材,深入不下去。作品没有思想性、独特性,甚至思想特别贫弱,真正有深度的作品呢?现在为理想而写作的人不多了;追逐物质欲望的人多了起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流于浮浅。真正做到谦虚谨慎的人很少,自以为是的人到处泛滥,如果你不深入生活,刺探人性底蕴中最实质的东西,你的作品怎么能够深刻?怎么会让人感动?

 和田玉石.jpg

石佛参加中国作家到和田采风活动

 

慰:你认为目前文学创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佛:我感觉没有真正的思想性,前瞻性,看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没有思想。这是很可悲的。另外,没有惊人的故事叙述,生活中惊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小说中却没有发现。缺乏创新意识。语言叙述非常贫穷,缺乏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的语言魅力。

  再有就是网络写作出来的人物空洞,落俗,缺乏震撼力。包装的非常精美流行,帽子戴得太大,某某名家联袂推荐,良莠参差。搞得非常玄乎。当然,有的人请媒体作秀,舍得花大钱包装,到处瀑光走秀。热闹过后,又是一声叹息。

  我想:我个人也处在浮躁的时期,甚至漂。也许因为身体欠佳,深入不下去,读书太少,上网太多。写作是极其个人的事情。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争取写出好的作品。

timg (3).gif

慰:如何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来呢?

佛: 真正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就应该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位,寻找差别。自己的差别就在生活中寻找。拨开层层迷雾,靠近自己,亲近自然,现代人的生活就是离自己遥远了,离真实太远了。文学是解决人与现实的矛盾,改革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历史上也是如此。一部好的作品,是思想,是生活以及品位决定着的。差别就是不同于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现象,有的人就是到处吹牛,吹的跟真的一样。比如虚荣,生活非常深,而某些作品给人的印象非常浅显的现象,也可以说是浮漂,历史非常深刻,一些人的作品非常浅,没有自己的定位。人物太熟,语言太熟,个性平板。流于历史剧表面的装饰又非常妖艳。做作和虚假,让人昏昏入睡。

  总体现象是缺乏真实的具有震憾力的作品,有一部长篇是写历史的,作者把传统故事历史事件与网络语言结合的很美丽,语言和文学性不强,却非常畅销,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很真实。作者对明代历史颇有研究,他的感觉就独特,这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现在没有一个读者傻乎乎去看一个作家生编硬套的东西。因为你创作的东西缺乏真实性。例如现代社会产生的网络,网络世界无所不包容,什么内容都有,你想选择一个故事延伸,改造,从而行成自己的作品,那是很荒唐的,人们立刻就会发现。同时也缺乏真实的体验,怎么会引起读者的关注?真实才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所以说,要想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必须寻找自己,寻找差别,给自己定好位。看一看经典,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冲击力,行成自己的风格,就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为着理想而创作,不愧于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慰:石佛兄,“银河悦读”在网络文学中算一个新兵。你是看着“银河悦读”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网站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建议呢?

佛:这个团体里的人素质很好,具备条件团结协作,具备自己的发展理念,还应该互助友爱,互惠共赢,分工负责,管理到位。与市场接轨,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创作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东西。

慰:谢谢石佛兄,谢谢你接受我的访问。祝你创作愉快!

佛:也谢谢你大慰,谢谢你的热情和辛勤劳动。

timg (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