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副本.jpg


1622625645284_副本.jpg

汇编:曾 莹


【个人简介】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1955年5月出生,1969年入伍,1976年11月入党,第三军医大学毕业,曾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军医。转业后,在北京从事安防技防领域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原北京天地华龙科贸集团董事长。太行人民抗战研究院特约理事,延安儿女故事团成员、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成员、北京“家风家国”讲课团成员、“长征源”宣讲团成员、北京八路军抗日研究会会员。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监制拍摄了以抗战经典“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为题材的电影《诱狼》,被中宣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确定为重点献礼影片,并获多个大奖。2015年国庆节期间,携电影《诱狼》、专题片《狼诱子》赴伊春边防支队。伊春边防支队于9月30日首个国家纪念英烈日,组织官兵观看了《诱狼》2016年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了五集高清纪录片《为了胜利的彼岸》,该纪录片在第一集和第四集中均记录了曾莹讲述部分内容,宣传“长征”这一载入世界史册壮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9月,参加北京市“家风·家国”社区党员系列讲座,为300多名党员讲述了《“狼诱子”的家国情怀》,2018年7月3日赴祖国东极为边防327旅3500余名官兵进行《甘愿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党课辅导。为庆祝建国70周年2019年7月《红接受船》杂志专访。2020年9月3日,在日本投降75周年纪念日接受北京卫视《受降时刻》采访,为红色传承做出贡献。2020年10月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接收央视7频道《老兵你好》栏目和北京卫视《记忆》栏目采访,讲述了前辈在那场血与火的立国之战中的经历。2020年11月受北京朝阳区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委派,赴双槐里社区讲授第一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课。2021年4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接受山东卫视采访,录制《光影中的来时路》《一张老照片》电视节目。2021年4月,北京朝阳党校录制《红星闪闪~信仰·信念》 节目,以拍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故事等方式,宣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1.jpg


1_副本.jpg

2021年4月25日军缘•非你莫属群举办了一次主题《人物刻画》的摄影作品展,同时纪念【非你莫属】品牌活动三周年。

《人物刻画》是以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摄影形式。《人物刻画》与一般的人像摄影不同: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相貌、神态、活动、情节等为首要创作任务 。

一幅优秀的人像/人物摄影作品,是许多成功因素的总和:神情、姿态、情节、构图、照明、曝光、制作均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组成部分。

随着摄影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艺术观念的发展,人像/人物摄影在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大丰富了摄影师的创作可能性。

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兼顾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体描绘人物的相貌。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而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这就是我们期望的《人物刻画》,要求是“形神兼备”。

本次参展作品中,许多都是精品。经过晚会组织者、参展作者以及图片编辑和各位主持人、点评、报道等幕后人员共同的努力,在全体群友积极参与、热情支持下, 《人物刻画》的摄影作品展获得圆满成功。


影展总指挥、报道:李志英

副总指挥:丁志红

导演:高淑芬

图片编辑: 宿灵美

主持人:李肖梅、印平、郭吉生

点评:程立新、李赤民、汪庆殿、王子成 、吕宝银

参展摄影师:詹武、曾莹、宿灵美、邱侠、欧阳红、李肖梅、何丽、冯树光、贾斌、印平、李桂星、孙志华、李赤民、李志英、贾增玉、吴虹(供图)丁志红、高淑芬、王金岭



下面请欣赏部分作品



2.jpg

2.jpg

没有浓妆艳抹,没有娇柔做作;没有浮躁轻佻,没有熏天铜臭。笔挺的戎装,展现着革命军人的风采;标准的军礼,浓缩着后代们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庄重的神情,彰显着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赤诚;虔诚的凝望,充满着奋斗者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期望。

画面中,主体人物色块简洁,十分醒目。笔直挺立的身躯,行成了稳重的直立构图;背景中的logo形成了从左下方到右上方的斜向线条,它与人物直立的竖线条有机结合,使得画面变得更有灵性。更加和谐。

有一点似可商榷:在拍摄此类照片时,能否采用某些技术手段使背景相对虚化(比如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选择适当景深等)?这样也许可以较好地避免因主体与背景在清晰度上相对接近而出现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李赤民


边框6_副本.jpg

3.jpg

4.jpg

5.1.jpg

作品《舞者》只能说美的不可言状。美是抽象的,是高级思维的愉悦感知。人体的造型如此出神入化,应该说是舞者的功力了得,但定格于照片却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詹老师熟练运用了摄影中闪光同步手法,立刻为舞者平添了灵动、矫健和变幻的美感,拖曳的光影仿佛为舞者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山水之美之秀之雄,如没有人的感知、没有人的赞誉,也只是空空的存在而已。我们常说的山水在“呼唤”,也只是个拟人化的描写。人才是万物的顶端灵长。意识是存在的主观化,人的交往和交流才是世间最高阶的活动。

                                                                                                                        ——程立新



5.jpg

6.jpg

7.jpg

在《年轻工匠》中的暗背景下,被柔和的光源衬托的是圆形的工艺半成品,工匠充满朝气和自信的、棱明俊朗的面孔,以及把持刻刀轻巧而有力的匠手,三个主体平行铺开。画面右侧的面孔诚然吸引眼球,但我觉得,凝固了的、具有创造力的那只手,作为中心主体而倍显突出,它劲道、灵慧、神奇,不但表现了工艺的传承代有人出,也印证了“劳动创造了手”的最古老、最伟大的命题。

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最复杂的生物也是人,据说人对自己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山水之情是人特意赋予的,人是从欣赏自己开始欣赏大自然的。所以,纵使山水有情,也不及人这个万物之灵的有感而发。


                                                                                                                  ——程立新

8.jpg

9.jpg

10.jpg

9.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作品主题鲜明;情感丰富; 简洁明快;画面丰盈。由此显现出作者的用心、用情,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美景。


                                                                                                                  ——吕宝银




3.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4.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5.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7.jpg

31.jpg

32.jpg

33.jpg

8.jpg


34.jpg


35.jpg

36.jpg

10.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11.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49.jpg

50.jpg


戎装素裹英姿爽,

子效父行图国昌。

碧血丹心忠魂在,

巾帼不逊须眉郎。

      ——汪庆殿


12.jpg

51.jpg

52.jpg

53.jpg

13.jpg

54.jpg

55.jpg

56.jpg

57.jpg

边框6_副本_副本.jpg

58.jpg

59.jpg

60.jpg

61.jpg

14.jpg

62.jpg

63.jpg

64.jpg

65.jpg

15.jpg

66.jpg

67.jpg

68.jpg

16.jpg

69.jpg

70.jpg

71.jpg

72.jpg

73.jpg

74.jpg

75.jpg

17.jpg

76.jpg

77.jpg

78.jpg

18.jpg

79.jpg

80.jpg

这是一张有味道的人物特写 。对角线的构图,使左下半部分的人物与右上半部分的暗色背景形成了一个对比,从而使照片的主体更为突出。老人的包着毛巾的头部、拿着筷子的右手以及端着饭碗的左手又在一个局部形成了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因而使画面更为稳定。前侧顶光的运用,使得老人肌体的脉络更加清晰,同时也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老人的开心一笑,非常自然,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我们从这个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画面构图、光线运用、抓拍时机的多方面的深厚功力。


                                                                                                               ——李赤民

81.jpg

82.jpg

83.jpg

84.jpg

85.jpg

86.jpg

87.jpg


19.jpg


89.jpg

20.jpg

90.jpg



本次摄影作品展如此成功,离不开组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此向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忠心的感谢和致敬!



22.jpg



1656663079596119.png




1656663089952981.png


作品提供者:曾莹

责编 美工:初见

20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