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魂分站第三期”开讲啦“圆满收官——酷暑里的文学清流

           22.jpg

  七月流火。

  2021年7月4日下午,黄河魂分站"开讲啦"第三期活动在临汾市木材巷四通大院圆满收官。

        333.jpg

       5555.jpg

  屋外夏日炎炎,室内凉风习习。担任本期主讲嘉宾的是本土作家乔忠延先生,他有十卷本《乔忠延文集》,总计600余万字。

  没有讲稿,一杯清水,着深色T恤的乔老师,把本次开奖主题定为“人生与写作“,结合自身经历,他从” 兴趣驱使、亦步亦趋、散文适履、壮胆练笔、突破封闭、坐天观地、向后奔跑、丰满自己、发挥优势、独树客体“等层面给与会文友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乔老师的开场白从自己小学作文被周边学校传看谈起,他侃侃而谈的讲述那些创作带给他的快乐。被乔老师戏称为"豆腐块"且引发他创作兴趣的是1973年的通讯《剪新窗花》,这篇刊登在《临汾地区通讯》的短文,开启了他的写作之旅。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便有了《麦穗》等作品。

  乔老师本名乔宗颜,这是父亲起的颇有古代文人气息的大号。“文革时期“在去圣地延安的路上,他自作主张改为乔忠延,并暗暗发誓要走文学写作之路。

  1982年8月《喜酒》一文刊登《人民日报》,不久另一篇文章《土门学校评好家长》登在《光明日报》,这事引起全县轰动,一时间,乔老师成为临汾名人。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作品却在《浙江师大学报》上发表,这坚定了他继续创作的决心。此后,乔老师的作品逐渐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四川大学师生专门采访并为其出了《乔忠延散文谈论》,他们认为这是当代散文创作的"另类",是少有的底层写作现象。

  乔忠延老师并没有被纷至沓来的荣誉冲昏,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他决定去鲁迅文学院深造。为了上鲁院,他远赴古都西安,聆听名家授课;他带着作品,独闯宾馆面见教授。最终,凭着他的执着和他优秀的原创作品,他敲开了鲁迅文学院大门。于是,这颗被掩埋在芸芸众生的文学新星,终于被慧眼识珠的刘、何俩位大师发现,顺利踏入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文学院,也顺利跻身中国作家之列。

  求学期间,他整天泡在图书馆,读中国名作,读西方名著,读中西文化经典之作;他收听广播,及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现状,了解其他作家的创作风格。他在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一点一点的建构自己的创作风格。于是,《故里童话》问世了,《弯弯的桃树》被刊登在《人民文学》上,乔老师成功了。评论家何振邦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这说明乔忠延在文坛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个成功的作家,永远不会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的,乔忠延也是这样。他不甘于走自己的老路,总是寻找新的创作思路,不断突破自己。他读毛泽东、读梁实秋、读鲁迅等大家作品,在反复阅读反复练笔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客体散文。而这一新兴的散文文体也受到当代评论家的肯定。

  "过平常的日子,想天下的事情"、"动笔前想好第一句话"、"脑力劳动体力活"、"会写了细节你就成了作家"……金句频出的乔老师侃侃而谈,与会的文友专心倾听。短短2个小时,他给大家展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之路。

  期间,临汾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常海燕女士、红盖头文化公司的从业者张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乔老师的抒情诗《诗人》和叙事诗《皂角树》,这为本次活动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本次活动的文学亮色。

  下午5点半,活动在热烈的提问互动环节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3.jpg  6.jpg

       4.jpg  8.jpg

  执笔:铭记

  摄影:夏日清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