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言宜慢,心宜善。

浅释:言宜慢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时不急不躁,思路清晰;心宜善,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事,多想别人,不省人利己,乐于助人的心境。就养生保健而言,言宜慢,则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量,增加机体能量的储备;心善的人,乐于助人,救人 危难,则自身是心身快乐,健康愉悦。由此来看“言宜慢”,“心宜善”。也是属于行为与道德健康的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的健康其定义则涵盖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还有社会参与能力和劳动能力,以及理想与道德等方面的良好状态。对人类自身健康的认知,必须摒弃既往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身体白白肥胖就是健康”、“能吃能睡就是健康”等。另外,评判人的健康程度有:疾病、虚弱、亚健康等。生理健康:发育正常,精力充沛,睡眠良好,抵抗力强,体重正常等。

延伸阅读:

“言宜慢”,是东汉时期(公元前77年)王吉(山东琅琊王氏家族)从七品知县调任昌邑王府中担任五品中尉时从一个定居深山的老人那里得到的秘笈言宜慢,体现出山中老者的智慧与养生之道。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人生经验不足,经常在说话上吃亏,这自然有损于心身健康。

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这样险恶的官场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送给了他“言宜慢”三个字。凭借着这三个字,王吉居然渡过了一次次惊险,在官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心宜善”,《孟子》上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教经典《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中医认为,心宜善,可使得的阳气生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快乐的状态下,可刺激某些生理性激素,如荷尔蒙、多巴胺等,以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有利于完成某些应急反应。

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人们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行善最乐”,也是一种良好的健康状态,或者说是良好的养生保健理念 。人的心理非常怪,当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反之您对不幸者无条件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中国民间将“言宜慢”,“心宜善”。似为促进健康的神奇力量来佳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