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743945(1).png


祝贺驻站作家木青的纪实文学作品《念物记——扬州手艺人》首发式在扬州隆重举行


【作者简介】梅静,笔名:木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协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协理事,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因为爱得深沉》、《如山,若水》分获扬州市第七、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银河悦读金牌作家。


木青银河文集链接:

http://www.yinheyuedu.com/author/index?uid=2409&typeid=2

9f7a73dafa264333a2c73fba34d3ab0e_1588057041590439.jpg 

5087310079476789c9851201c8bbd748_1588057317980177.jpg

相关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E4TKB-nAjTgVA4ld3SFsg

    微信图片_20200529172418.jpg

5月22日上午,扬州486非遗聚集区热闹非凡。银河悦读中文网驻站女作家木青(梅静)的纪实文学作品《念物记——扬州手艺人》首发式在扬州隆重举行后,17个扬州传统手艺项目的现场展演吸引了与会者和众多市民。紧接着,扬州传统手艺保护与发展论坛又在非遗讲堂举行。“对手艺,我们有着至深的情感和情怀。”论坛中,回荡着一个共同的声音。

1590745184(1).png


微信图片_20200529174108.jpg扬州非遗研究专家管世俊:以往我们写非遗,偏重于学术性,见物多,见人少,而梅静的这本书是文学与非遗的结合,让非遗有了温度和情感,很有可读性。书中有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但作者没有把眼光局限于此,而是关注了一些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这是对非遗传人的一个很好补充。对于传统手艺的保护与发展,我有三点建议:一是传统扬州绝技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服务,它需要全面系统的保护;二是没有一个非遗传承人在艺术水准上是相同的,也没有一件艺术品是可以重复的,因此,对于近来兴起的制定非遗标准,我认为工序可以标准化,但产品不能标准化,如果标准化就等于扼杀非遗。在标准化过程中,主要原材料、传统核心技艺、传统价值观及衡量标准不能改变,一旦改变就失去了非遗的本质意义;三是我不赞成那些表面热闹却没有实际效果的非遗展示,我赞成刚才曹主席提议的一周展示一项手艺项目,让公众对手艺能有深度了解,从而真正起到传播作用。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 张晓薇: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纸上的这些东西,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窗口,向世人深度宣传推介扬州手艺的精湛和美妙。可以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IP,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公众进行展示和传播。

邗江区文联主席吴敬东说:扬州传统手艺的保护与发展,要扎实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培养年轻人的兴趣;二是落实师带徒制度;三是借助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和培训。


扬州工艺坊副总经理马娟说:486非遗聚集区是从属于扬州工艺美术集团的一个国有企业,于2015年即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打造并向社会开放。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把扬州的非遗包括传统手艺集聚在一起,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让更多的人看见和接受。经过近5年的运营,这里初具规模,集聚了近300家手工艺个体工商户。

我们公司对扬州传统手艺有着很深的情感和情怀。怎样使手艺人更好地活下去,并让他们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去年,我们开始尝试网络带货、网上直播课程,并以扬州非遗传承人为核心,打造了几个抖音号,已拥有30多万粉丝。但扬州传统手工艺品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无法满足网络大量订货的需要,成为制约它走向网络市场的一个瓶颈。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些研学课程,把非遗项目中值得体验的内容、环节和旅游结合起来。下一步我们在思考,将非遗项目之外的传统手艺引进来,让他们得到一些扶持,帮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扬州木雕传承人马志高:现在要找个愿意长期钻研手艺的年轻人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工厂也曾经和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但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其实,手艺做得好,月收入能达到8000元甚至1万元,但很多人还没有熬过学徒期就放弃了。在此,我呼吁政府和媒体要加大对手艺行业的宣传,让年轻人以做手艺为荣。 剔红漆艺省名人 尚燕尚燕:当年,我是扬州漆器厂的代培生,每学期我们都会去工厂实践锻炼,接触每个工种、每个工序,从中确定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希望现在的职业教育更加重视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爱上手艺。 

扬州金银细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学斌:手艺人用一生时光专注一件事,确实很辛苦,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扬州工业职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扬州工”文化研究所所长  孟跃孟跃:我们扬州工业职业学院开设了一些与传统手艺有关的专业,比如玉雕、园林等。为了让学生从内心爱上手艺,我们开设了扬州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并组织了一些社团。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也在做一些有关扬州传统文化的文创设计,并放到互联网上去销售、推广。

 扬州广电总台媒资中心副主任  戴求:如何保护与发展传统手艺,《念物记》这本书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一是它的视角是向下的。除了大师,书中还写了一些不被人关注的手艺人。写作过程中,作者没有走捷径,即从网上查找现成资料,而是深入田间巷陌细致采访。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二是它用文学语言写活了手艺人,令读者在深受感染的同时,了解和爱上手艺;三是作者除了用文章宣传和推介手艺,还经常以购买产品等方式,给予手艺人物质帮助,她以自己的行动保护和发展着传统手艺。 

扬州制花厂原厂长陈汉英:扬州制花厂有两个主打产品:绒花和通草花。过去,通草花的主要用途是礼品和展品,比如人民大会堂用来代替鲜花。现在这些用途逐渐消失,它就淡出了市场。作为制花厂的历史见证人,我希望绒花和通草花能够重获生机。 

古籍修复师、边城书店店主王军:传统技艺要传承和发展,必须创新。让它增加颜值、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就会得到年轻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市场。

 

扬州晚报副总编辑 袁益民:近几十年来,传统手艺的消亡十分迅速,将这些珍贵的传统手艺记录下来非常必要,《念物记》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这项光辉的事业继续下去。 曹永森: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大家都在做着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今天,我们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这么多人在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可以做成古人想做而无法做的事情。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非遗项目和传统手艺必然会走进博物馆甚至消亡,我们的后人想做也无法做了。因此,我们应当感到庆幸,并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今后这样的论坛能够延续下去,为传统手艺的复兴繁荣助力添柴。 

微信图片_20200529175648_副本.jpg

参加论坛的还有:《念物记——扬州手艺人》的作者梅静,江苏人民出版社数字营销部副主任钟志勤,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购置中心主任谢湘茜,扬州绒花艺人杨本梅,以及新华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日报、扬帆等媒体。


669ac15b43ec37872cde5c8e25cd70c5_1588057138788385.gif



银河悦读版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