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钻木取火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古代中国神话传说燧人氏取火在一万多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那么火?又是怎样催生出华夏熟食模式?这还得要从头道来,人类社会最原始的饮食是捕捉到什么,就吃什么,必然都是生食,也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自然而然,大家都吃的是生菜、生鱼、生肉等。因生冷的食物中往往会有病菌和寄生虫,加之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有限。所以,那时的人们容易生病,甚至发生食物中毒而失去生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步地认知到饮食是人类自身健康和繁衍后代的重要因素,并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追求探索,而形成今天这样的熟食模式!

然而,中华熟食模式的历史应该追索远古时期,有学者研究认为火现象,自然界早已有,如雷电引起火山爆发导致森林里面着了火,一连烧了好几天后,必有肉食动物被烧死,并且可产生出一股诱人的香味,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竟然,有大胆者前去探其究竟?发现一些被烧焦的动物身上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更有大胆者,当即撕下这些动物的肢体尝试地吃上一口,其感觉仍香脆可口,胃肠舒适。从这以后,人们只要发现有火种,就马上添加柴火,维持火源,来保证捕捉到的猎物(食物)得以烤熟后食用。这可能就是华夏熟食的启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仅仅是觉得熟食的可口,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而且还能够延长食物的存留等优点。

 的确,手工生火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开起了人类吃熟食的新纪元。也使得人类可用食物的种类也增加,更加适合人体的消化吸收,促进了不同营养素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有了食物的“色香味俱全”的美称。 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某些食物经过一定的温度煮沸后既可以杀灭有害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样可减少感染性疾病。同时还能够破坏食物的细胞壁,有利于胃肠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如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黄豆为例,就其机体的营养利用而言,煮黄豆比炒黄豆营养价值要高; 而将黄豆制作为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其营养价值则是煮黄豆数十倍之多,所以说常常喝豆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