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90924191318.jpg

祝贺驻站作家张振海老师佳作《趣说 · 节日'中秋’· 节气`秋分'的渊源和异同》荣登《今日头条》


【作者简介】老同学,本名:张振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银河网驻站作家。 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常务副秘书长。传统文化研究会和红色文化研究会主任。党建负责人。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红德智库政治论坛,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科院老年文联文学创作协会……各种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民俗学会、谜语联盟、中关村诗社(中国科学院)、晚晴诗社(航空工业部)、香山诗社(海淀老干局)等多个社会组织、学会、协会的会员……

作者银河文集链接:

http://www.yinheyuedu.com/bbs/detail/4583

微信图片_20190924193104.jpg

微信图片_20190924185221.png

张振海‖趣说•节日“中秋”•节气“秋分”的渊源和异同

原创 三线人家 2019-09-22 14:28:39

趣说•节日“中秋”•节气“秋分”的渊源和异同

庭院寒暄

学者:造次!老者:幸会!

学者:秋安!老者:祺祥!

学者、老者一番寒暄交流:



今岁2019年公历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日。



今载2019年公历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五是中国传统的秋分节气。


中秋(秋季的中间)是节日,既然居中必有平分之意。

秋分(秋季被平分)是节气,既然平分必有居中之意。

故有:中秋期半,更有:平分秋色。

两个都有居中、平分、过半的含意。那么,何为中?什么中?何为分?怎么分?

书斋恳谈

学者:学问!老者:略知!

学者:赐教!老者:客气!

学者、老者一番恳谈研究:

一、节气“秋分” • 节日“中秋”的渊源

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乃至几万年漫长实践和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地球绕太阳一圈360度,大约平均每季90度,平均每月30度,每月2个节气(30度30天),每前进15度(15天)是一个节气,一年就有24个节气。

地球绕太阳一圈365天,大约平均每季90天,平均每月30天,每月2个节气(30天30度),每前进15天(15度)是一个节气,一年就有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有“四立”“四小”“四大”“两分”“两至”“两露”“两雨”……

周而复始,相互对应,此消彼长,物极必反,内涵丰富,妙趣横生……

2006年05月2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秋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秋季的第四个。每年的9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80°即是。“两分”(春分、秋分)之一。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八月中气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

“秋分”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日平均气温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而宜人的时节。

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年节文化,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国文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文脉兼容并蓄,文运亨通多彩……人民勤劳智慧,人种敦厚善良,人品坚强勇敢,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时地利人和俱佳。

中华文化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战火的洗礼、朝代的更迭,但是从未间断,一直传承、发展、延续到了今天。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多元,与原始信仰、祭祀神灵、易理术数、天文历法、节气物候、农耕文化等,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多元,是国家、地域、民族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形式多彩,内容丰富。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态多元,包括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的内容,形态各异,特点鲜明。

中国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国汉族就有近50个传统节日。中国四大、六大、八大、十大传统节日,春节都居首位,中秋都居二位。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非常悠久,也是先民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祭祀文化、农耕文化)中慢慢形成、演变、发展的。史书记载: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远古,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帝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二说,它起源于古代农业的生产活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和各种瓜果成熟,先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拜日、祭月,逐步形成节日。

最初祭月、拜月、赏月的“祭月节”是定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详见节气解读),后来由于每年“秋分”在公历(阳历)9月23日左右,而农历在八月的日期不固定,如果适逢月初或月末,赶不上月中(月圆之时),这天就不会有圆月。而如果祭月、拜月,没有圆月则大煞风景。华夏先民需要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满月、明月来举行的祭月、拜月、赏月、追月、玩月的庆典,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改至并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把重任交给了“中秋”。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望月阁”的古迹,就是佐证。

“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东南亚、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国有些民族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拜月、赏月、玩月、吃月饼、赏桂花、饮美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满寓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祈盼丰收和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内涵精深的文化遗产。

已经成为炎黄子孙、游子返乡、阖家欢聚、政党合作、同舟共济,共谋福祉的平台和话题。

已经成为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海外华人、港澳特区、台湾同袍、共谋团圆的载体和心声。

综上所述

一个是节气,今年“秋分”落在公历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五。

一个是节日,今年“中秋”落在公历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

以上充分说明了节气“秋分”与节日“中秋”的渊源。

二、节气“秋分” • 节日“中秋”的异同

秋分

秋季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时间平分(各45天),把秋季一分为二,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按公历(阳历)计算。秋季6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时间平分(各45天),日夜平分(各12小时)。平分之。

因为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所以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一是“季节平分”,秋季三个月90天,间隔45天。二是“昼夜平分”,这天白天黑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后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呈白昼最长而转折。

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后黑夜越来越长,到冬至呈黑夜最长而转折。(即:此消彼长,物极必反)

中秋

在我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上、中、下,早、中、晚,一、二、三。

仲 字音:zhòng 字义:地位居中的。排行第二的。指农历季度的第二个月。仲秋即为中秋。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八月(仲秋)为中间月,十五日为(仲秋)的中间日。这一天既是季度的中间,又是月份的中间,中也。

中秋节也常常说成八月十五。

宋·谢逸《秋分》诗:“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祭月、赏月的渊源、发展, “秋分”,“中秋”一个是节气,一个是节日。综上充分表明了节气“秋分”与节日“中秋”的异同。

作者简介:张振海。笔名:啄木鸟,百灵鸟。网名: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