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90805075034.jpg

2019年8月4日星期日9:30,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北京市写作协会主办的文学讲座《新中国文学70年纵横谈》在这里开讲。

讲座主要内容为:

一、新中国文学70年:光荣而曲折的文学史行程

二、两个30年与一个新序章

三、改革开放前30年新中国文学的成就和经验的估量——两次否定之后的肯定

四、改革开放后30年新时期文学的评价面面观——两端相持之余的共识

五、从新时期文学走向新时代文学——新的文学史篇刚刚揭开序章

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曾先生特别肯定了银河悦读中文网在广州召开的《<欧阳海之歌>创作之路研讨会》的价值。《欧阳海之歌》1966年发行量就达到3000多万册,仅次于当年《毛选》发行量。最让他震动的是,在那次研讨会上,第一次知道彭德怀元帅当年也读了《欧阳海之歌》,边读边加批注,留下好几百处批注,一千三百多字。后来,他把自己读过的《欧阳海之歌》转给警卫员。现在有他批注的《欧阳海之歌》收藏在军事博物馆,这也证明了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同时,他还提到了《林海雪原》,小时候点着煤油灯读这部小说,好几次把前面的头发燎着了,还被妈妈骂......可见好作品的艺术魅力有多大!


讲座中,他还特别提到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他引用了鲁迅的话说,“政治先行,文艺后变”。走进新时代的文学,同样会有全新的变化,新的文学史篇将揭开新的序章。


在现场提问环节,月楼求教曾镇南老师,如何看待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曾先生借用人民文学近期刊登的小说《海边春秋》为例,谈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部报告文学,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思想冲击力,选择了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如拆迁等,有很多思想探索和生动细节......应当说,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说还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他认为,后添加的10多万字,有一些“主题先行”的痕迹。


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在当下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文学创作包括网络文学创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好的作品应当从过去泛文娱化、玄幻化、架空历史化等远离现实的创作潮流中突围,把写作触角更深的探入当下的现实和民众之中,展现各行各业的人追求与奋斗的故事,创作出更多的集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审美性完美统一的好作品,就像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当然,“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要求的同时,依然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防止“一边倒”。


我们深知,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她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她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铁凝)。


总之,这次讲座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对清晰认识新中国文学70年的发展历程,如何更好的体现我们的创作价值,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我们网站也将动员所有的作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独上月楼、版务部长王希萍和驻站作家张玉凤应邀参加了本次文学讲座。我们发现,与会90%以上的学生为60岁人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有资深记者,有报告文学高手,还有著作等身的作家等。于是,利用课间休息和午餐时间,版务部长希萍刻不容缓地向大家宣传网站,吸收新会员,当场近10名作家注册了银河悦读。有一位资深记者表示,他今年正好70岁,不仅自己要参加,还要动员他身边的同龄人都来参加银河悦读中文网正在进行中的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寻找共和国同龄人”的征文活动。


月楼希望所有人都要向希萍部长学习,像火种一样,利用一切机会推介银河悦读,发展新会员,早日形成燎原之势,把我们的网站做大做强做优。


加油!


执笔人:独上月楼

图片2.png

【人物简介】

曾镇南,1946年3月出生, 汉族,福建省漳浦县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著名的文艺评论家。

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中国作协创研部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原《文学评论》副主编。曾任“全国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评委,“五个一工程奖”论证专家。

已出版的著作有《泥土与蒺藜》(1983),《生活的痕迹》(1985),《王蒙论》(1988),《缤纷的文学世界》(1988),《蝉蜕期中》(1988),《思考与答问》(1991),《文学、人生与法》(1992),《曾镇南文学论集》(2001),《平照集》(2002),《微尘中的金屑》(2004),《现实主义研习录》(2017)等,以上均为文艺评论、文学研究方面的专著或论文集。

《泥土与蒺藜》与《王蒙论》两书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科研成果奖。

《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一文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

20190402_005_03_367.jpg

【网络链接】

《海边春秋》是一部反映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现实主义作品,用文学记录着我们正在经历的变革,该作品同时入选中国作协“讴歌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工程。

作品叙述了从北京名校毕业回闽工作的文学博士刘书雷,被派往岚岛挂职,走进了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现实熔炉。从好奇、热情、不懂、慌乱,再到倾听、观察、分析、判断,直至扎扎实实地与人心、实情、史事、蓝图相融,他遭遇了复杂而繁多、具体又紧要的疑难事项,也从实践中磨砺出了面对问题的辨别力、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作品围绕蓝波国际项目与蓝港村整体搬迁的矛盾和破解展开叙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重大倡议背景上,作品深深探入岛上村民生活生动的细部:有着传统人格风骨的大依公、有着现代化知识和素养的“海上蓝影”新青年群体以及善于思考的本地干部、岛上人从“空”到“返”的奇景等等,这一切共同描绘出了新时代现实里“可能的生活”与人生成长的斑斓画卷。

现在我们见到的单行本,作者陈毅达对部分情节做了进一步完善,并新增了十多万字,基本上达到了以“诗”的艺术手法,将新时代主题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故事、丰满圆润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语言”之效果。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谢有顺皆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现实主义力作,是对这个新时代创业图景及时而准确的书写。

《海边春秋》无疑是新时代能够“讲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中国好风貌”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小说力作。

【现场采风】

微信图片_20190805075019.jpg

银河文友与曾先生合影留念(从左至右:独上月楼、曾镇南、王希萍、张玉凤)。

微信图片_20190805075341.jpg

不失时机发展新会员

微信图片_20190805074946.jpg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透明体.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