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jpg

timg (3).jpg

        每当我们想起祖国母亲曾经遭受的欺侮,都会想到沈阳,都会想到柳条湖……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晚的沈阳,当忙忙碌碌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柳条湖附近的当时属于所谓的日资企业,实为日本军部在华的情报组织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管理的一段铁路,被当时隶属于日本关东军的,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七名日军用炸药给炸断了。随后,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精锐第七旅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袭,理由就是柳条湖附近的铁路是被中国东北军派人炸断的,他们要对中国东北军进行所谓的“惩罚”,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于是,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之下,由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内部的少壮军官们预谋已久的入侵中国的罪恶计划,就这样开始实施了……

       其实,日本关东军那天晚上在柳条湖附近的铁路上的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贼喊捉贼。但发动一场以霸占他国领土,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的战争,总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吧。不过,自此以后,历史老人就给他们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别称“侵华日军”……

       当时,面对日本关东军的突袭,奋起抵抗是中国东北军的职责。但是,非常不幸,在日本关东军已经将枪口对准中国东北军的军营,并发射子弹的时候,中国东北军的当家人不知道为什么对日军的军事入侵选择了不抵抗。

       由此,沈阳成为了不设防的城市,东北成为了不设防的地区。三个月以后,东北三省的千里江山和千百万父老乡亲都沦陷于日本关东军的屠刀之下。

timg (1).gif

       若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关东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从而侵略中国呢?我们先看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前,策划事变的元凶、关东军大佐板垣征四郎对部下的训话吧。在这段训话里,他对中国的民心是这样判断的:“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一个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1]这个判断虽然出自当时还是一个日军中级军官的板垣征四郎之口,但很可能就是当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对中国社会和民众精神状况的判断,也是他们入侵并妄图霸占中国的依据。

       如果,我们对板垣征四郎的这段话,进行一下辩证的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判断有一定的根据,不然“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日本侵略军那里认“鬼”作父当汉奸。但是,另外的一种情况,即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殊死抵抗,板垣征四郎以及他背后的日本天皇、军部和政府至少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没有估计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的顽强抵抗。实事求是的讲,“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十四年,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孤悬敌后担当起打击侵华日军重任的中国军队的主力,就是东北抗联。

       那么,支撑他们与侵华日军血战到底的力量来自那里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一个概念弄清楚,那就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只是依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那么工作对他来说,就仅仅是获取货币以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一种方式。

       而对待工作的另外一种态度,就是将自己的工作视作实现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一部分,并不惜为实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牺牲自己的一切,那怕是宝贵的生命。

       那么作为军人,对待军事工作需要的,或许就是第二种态度,因为一个国家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的安全,都托付在了每一个军人身上,军人不抵御外敌入侵,亮剑杀敌,还是军人吗?

       因此,我们必须铭记“九•一八事变”之后,我们的那些在东北大地上与侵华日军铁血抗争的东北抗联的英雄儿女,他们在祖国母亲被日本昭和军阀集团欺侮的时候,是最先走上抗日战场,且坚持时间最久的人……虽然他们知道,这一去很可能会在与侵华日军的殊死拼杀中倒下,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再也回不到家乡的田园,再也不能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是,只要能够将侵略者打死,拖死,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他们说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无悔无憾!

wKgCy1ggH-6X53T1AAFfpRe3A30632.gif

《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 

黑水白山,

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中华无辜男儿,

备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庄园无复见,

泪潸然。

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

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然。

冰天雪地矢壮志,

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慰轩辕。

——赵尚志


《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

       这是两位参加东北抗联的中国军人赵尚志和赵一曼在抗日战场上用热血写下的诗词,也是他们誓死将侵华日军赶出我们中国国土的铮铮誓言。

      他们不是不知道侵华日军的凶残,他们不是不知道在与敌人的搏斗中,时时刻刻要与死神面对面。但他们懂得,既然豺狼已经闯进了我们的家园,就要将它们打死,为了打死豺狼,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们也心甘情愿。因为他们是在尽一个中国军人的职责,让祖国母亲不受外敌的欺侮,让普天下的兄弟姐妹生活在和平的一个阳光下,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timg.gif

      于是,我们的历史记忆里,就有了面对侵华日军狰狞的铁蹄,而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英雄的名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还有很多为抗击侵华日军而以身殉国的中国军人,没有留下名字,留下的只有一句话:“为了母亲,抗日到底!”

       他们当中有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有的,还有高堂父母等他们赡养……

       能够和亲人一起过平平静静的日子,他们何尝不想?

       可是,总得有人去抵御日本军阀对我们中国的入侵,粉碎他们霸占中国的迷梦,不能让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欺男霸女,杀人放火啊!

       是的,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在这期间,有些人坚持不住了,信念动摇了,面对侵华日军的残暴,他们屈膝投敌了……

       也许这些人在投敌之后,敌人给他们的高官厚禄,让这些人利令智昏了。因此,他们不仅自己投敌,还在有意无意之间,时不时的替侵华日军当说客……

       也许,这些说客的三寸不烂之舌,只能对那些抗日信念因侵华日军的残暴而动摇的人起作用:而对那些在走上抗日战争,且誓死也要和侵华日军血战到底的中国人,他们的说辞,就像燕雀对鲲鹏的对白一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且无法自圆其说。

QJ6469181677.jpg

       记得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在殉国前,曾经对劝他投降侵华日军的中国人赵廷喜说过:“假如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2]……

       八十七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回首“九一八事变”以后的那十四年的时候,觉得参加抗日战争的前辈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没有他们与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今天的我们,就不可能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也不可能拥有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的机会。

       如今,那些抗日英雄的英魂已经化做了那美丽圣洁的巍巍昆仑,永远守望着我们的祖国;而他们用热血书写的抗日战争的红色记忆,也已经刻进我们的血脉,并会永远传承在我们中华儿女的记忆里……

      如此,我们就能迎战未来岁月里的风风雨雨,守护好我们那曾经历经苦难的祖国母亲,让她永远不再经历第二个“九•一八”!


【注:[1][2]见《中国军网》2015-05-15转发《国防参考》杂志文章:《失去血性,如何还有生命尊严》作者:金一南】

                                                                                                                                       执笔: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