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765_看图王_看图王222.jpg

 

    图片上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皮影艺术大师廉振华老先生。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底都会有一份深深的愧疚:廉老,我欠您一篇文章。

    这是2015年秋天,我去登门拜访老人的时候,他指着满满一柜子的《中国皮影图谱》深深感叹:“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凝结,可是该传承给谁呢?皮影这门艺术的传承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曾与廉老先生同城而居,却一直没能谋面。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廉老和他的皮影艺术剧团,知道他带着皮影这个民间艺术瑰宝出访西德讲学的事迹。记得,当年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侯马市,这个晋南小城沸腾了。

    不曾想,在三十年后的2015年中秋节前夕,我从同学祁建红、刘红心那里得知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依然在痴迷地研究、探索着他为之奋斗多半生的皮影艺术。心生敬畏,逐相约择日登门拜访。

psb_meitu_1.jpg

    当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匆忙赶到廉老家里的时候,老人正在聚精会神,临窗挥毫泼墨。

    因不忍心打扰廉老先生,我们瞧瞧地站在一旁静候。我趁机环顾四周,两大间客厅里最显眼的就是老人案前这一排大大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关于皮影艺术的各类书刊杂志,虽然简陋,却被老人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屋子北面的墙上,一字排开摆放着老人历年来所获得的各项殊荣,我在心底默默的念到:“中国高级美术师”、“中国国粹图腾奖”、“中华传世特别奖”、“中国国学卓越贡献奖”、“共和国优秀文艺荣誉特等奖”、“世界艺术大师”、“大不列颠百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呀,真了不起。我惊讶了。这些证书 和牌匾默默的在向我们诉说着廉振华老先生在我国皮影艺术界的卓越贡献。

    廉老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他一边收拾桌案上的笔墨纸砚,一边说:“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显赫、扬名、图利的。”    事后,我在廉老给我的资料中才得知,老人近年来推辞掉的被邀请出席各类颁奖典礼、联展、交流甚至出国交流项活动就有二十多次,他始终低调、谦逊,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喜欢的皮影研究工作。

     当老人得知我们是从百里之外的临汾市专程而来,就是为了更多的了解皮影艺术,了解这项被列为“非遗保护”项目的古老艺术时,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老人从皮影艺术的起源、流派、表演技艺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不得不佩服老人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流畅有趣的语言表达,可以说皮影这门艺术在连老先生这里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老人说,皮影这门看上去土里土气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因为皮影戏的创作素材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生会经历,说的就是咱们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用两句话总结就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我们的话题转到“非遗”保护和技艺传承这个话题的时候,老人的表情略显凝重。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关心皮影这个‘劳什子’,经济社会了,这些费力、耗时又不能挣大钱的营生,会逐渐被人遗忘……”如果想要皮影一户不被时代所淘汰,不消失,就要从娃娃抓起,让皮影艺术走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如能发现几个好苗子,我愿意无偿培养……时代不同了,皮影艺术要想得以长足发展和继承,必须打破成规,要创新,要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来……要采取多种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比如和电脑、动漫相结合,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接轨……要寓教于乐,找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切入点去进行创作……”。老人家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关于皮影艺术未来的发展之路。

     333333.jpg

     在我们前往廉老家的路上,同学祁建红提醒我:“廉老不仅仅是在皮影艺术方面颇有建树,而且他的书画也是小有名气的,尤其对荷花情有独钟。”

     我这才想起,刚才进院子的时候,老人家的墙壁上赫然醒目的那三个大字:“颂荷斋”。

      说起荷花,老人兴致大增:“我姓廉,廉莲同音,从小就喜欢站在浍河边看荷塘里那一池风荷摇曳,看水滴落在荷叶上的晶莹剔透……”老人说起家乡的荷塘,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时候我会在荷塘边一站就是一上午,我观察荷叶荷花的千姿百态,怎么看都不会生厌。”

      从聊天中得知,廉老先生早在1995年就写有“昔日砺毫工农,今日遭遇腐败风,悔恨勒马转峰迟,捧出荷花见真情”的诗句以表心志。老人还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精神要世代传扬,人活着要有骨气,做官更要清正廉洁。”“我自筹资金建了‘百荷壁’,这些画作都是我平日里的心血。很可惜,资金不足,‘千荷寨’的工程只打了基础就搁浅了。”

       DSC_2777.JPG

        走进廉振华老人的画室,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满满一屋子的画作都是出自这位耄耋老人之手。

      44444444455.JPG

     这是老人自建的“百荷壁”。我们站在老人家院子二楼的平台上,隔着院墙看到那边“千荷寨”的半拉子工程,木块和石料等四处散落,想起刚才老人的遗憾,真的好希望有识之士能出手相助,帮助老人完成这个心愿。

     123456.JPG

 

       廉振华老人虽已耄耋之年,可是他每天坚持看书读报的习惯一直坚持着。趁着我们去院子里欣赏“百荷壁”的空档,老人又伏案看起了《参考消息》。老人说:“现在虽然离职在家休养,可是国家的大事小情咱还是要关心的。”

      为了使老人不至于太累,我们没再好意思多逗留。临别,老人签字送我好几本自己的书:《影子》、《国粹》、《路漫漫》、《中国皮影戏史述》等。弥足珍贵,收藏。

      “我这本《国魂》尚未出版,不能送你。”老人一脸严肃。遗憾之余,我问起老人《国魂》未及出版的原因,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经费问题,每年上边给每个技艺传承人的补贴很少,出书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陷入沉思:是呀,非遗保护不是单纯口头上的事情,单纯的报送项目并不难,难的就是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经费和研发项目经费的支持。要想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怕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祝廉振华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