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

暨《情系三千里江山》出版一周年座谈会

在京召开


72 年前的 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 “钢少气多” 力克 “钢多气少”,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如今,山河已无恙,岁月亦安好。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能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不能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不能忘。忠魂不灭,信仰长存。


2025 年 6 月 26 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座谈会在北京启幕。此次聚会正值抗美援朝胜利 72 周年暨《情系三千里江山——志愿军老战士黄兆奎和战友们影像纪念》出版一周年,由银河悦读团体会员 "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 负责人黄象红发起,邀约了一众与抗美援朝历史紧密相连的嘉宾出席会议。


与会者中,既有亲历战场的志愿军老战士胡永丰少将,曾在志愿军司令部直属医院服役的黄兆奎战友王修律及夫人,志愿军司令部警卫营的黄兆奎战友河露基;也有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原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龚光新少将;毛主席警卫队长尹月林及夫人;在特殊领域书写荣光的英模代表——协助侦破《湄公河大案》并获老挝国际功勋章的驻老挝大使馆武官侯振山大校及夫人;更有承载参战志愿军记忆的后代亲属:作家魏巍之女魏平女士及爱人,"万岁军"38 军军长梁兴初之女梁滨江女士。中红网总编江山、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主编高尚军、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独上月楼、中红网主任霍金梅等媒体界代表,黄兆奎家乡代表、北京威海企业商会文登商会秘书长孙海君,爱国公益人士、北京秀领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丽亦应邀到场。

黄象红率先致辞,她激情说道: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至我国边境,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坚定信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上甘岭的炮火连天、长津湖的冰血交融…… 志愿军战士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尊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


黄象红还向与会人员深情介绍了《情系三千里江山》这本画册。她说,我的父母都是志愿军老战士,我和哥哥黄志愿都出生在朝鲜,并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生活,我对那片土地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让我们回溯历史,致敬那些为了和平与正义而战的英雄、先烈和英雄的前辈们,共同探讨如何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给一代一代的年轻人。


左起:毛主席警卫队长尹月林、志愿军老战士胡永丰少将、龚光新少将


左起:陈丽丽董事长、尹月林夫人李俊卿、黄象红 、魏平

左起:魏平、魏平爱人、北京威海企业商会文登商会秘书长孙海君(黄兆奎家乡代表)


侯振山武官整理集结的一组照片


座谈会上,众人围坐畅谈,在泛黄的影像与鲜活的回忆中,共同解码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那是一场奠定新中国国际地位的立国之战,是一曲用血肉之躯谱写的英雄壮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中不可磨灭的铁血印记。当话题触及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英烈,在场者无不肃然起敬,言语间满是对战友、对先辈的深切缅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座谈会还聚焦 "新时代传承" 这一命题,深入探讨如何以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为载体,让抗美援朝精神突破时空界限:让年轻一代透过镜头看见冰雕连的坚守、上甘岭的硝烟,听懂 "最可爱的人" 背后的赤诚与担当。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既守护了历史的温度,更探索了精神传播的新路径,为致敬英雄、传承血脉写下了生动注脚与篇章。



胡永丰将军与志愿军老兵跳起了欢快的朝鲜舞,仿佛重回72年前的三千里江山,欢庆胜利时刻!


右起:侯振山武官、黄象红、侯振山武官夫人

独上月楼(左一)和黄象红(右二)与二位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合影留念。象红说,他们二位见证了我的出生,都是我的英雄老爸!


座谈会上,陈丽丽董事长(右)向黄象红(中)赠送锦绣《开国大典》,中红网霍金梅(左)陪同

与会人员与志愿军老战士胡永丰少将(左四)王修律(右一)合影留念

附:黄兆奎夫妇生平简介

黄兆奎:男,汉族,1920 年 11 月 8 日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驾山窑村。1938 年 7 月参加中共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9 月“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 5 支队”,在61 团 2 营 1 连 3 班任战士、班长、文化教员;1940 年 4 月入党。1942 年 9 月在抗日军政大学胶东三分校军训队学习。1943 年 6 月再次到抗大三分校参训队学习并担任学员队队长,毕业返回部队后任副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转战胶东,先后参加了昆嵛山战斗、海阳榆山会战、海阳留各庄战斗、腾甲庄战斗等。

1946 年 8 月任连长,1947 年 7 月调胶东军区司令部任参谋。1949 年 4 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27 军前 身)教导团中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白马关阻击战、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1950 年 8 月调往东北边防军司令部任参谋,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做准备。10 月 22 日押运 6 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由安东驶往宽甸,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到达志愿军司令部驻地…朝鲜北镇大榆洞,立即投入到首次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中。

1950 年 10 月 25 日 早晨,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役的第一枪!他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彭德怀司令员以及志愿军首长在大榆洞指挥作战的风采。

1951 年 11 月 20 日奉命回国到安东接新兵带回朝鲜,圆满完成了任务。

1952 年 10 月,参与筹备“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11 月 15 日举行了开幕式。他任志愿军司令部军教主任,代表司令部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运动会历时 12 天圆满闭幕。战俘营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志愿军文明之师的形象,戳穿了美国在世界上散布志愿军虐待战俘的谣言。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燃烧了三年的战火熄灭了。停战后,为协助朝鲜人民军坚守阵地,维护停战协定,应朝鲜政府请求,部分志愿军人员暂驻朝鲜。他被选为军事教员留在了朝鲜,为培养朝鲜人民军军事人才作出了贡献。 

1954 年 9 月调回志愿军总部工作,负责接待国内外来潮鲜慰问、参观、学习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全面安保任务。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

1957 年 9 月随志愿军总部机关部分人员回国。之后调入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处任参谋。 1958年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北大荒,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毅然递交了申请书。4 月他作为这批转业官兵负责人,带领800余人的转业官兵和家属,踏上了北上黑龙江省垦荒戍边的征途。他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通北农场副场长(为纪念赵光烈士,后改为赵光农场),他和战友们一道努力奋斗,艰苦创业,肩负起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任。

1983 年 11 月黄兆奎同志离休,1989 年 3 月 21 日黄兆奎同志因病去世,享年 69 岁,走完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道路。他深深地爱着这片黑土地,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黑土地,为昔日的北大荒变成如今的北大仓做出了贡献。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把自己融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党和人民。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53 年 10 月 25 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56 年 6 月 5 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1957 年 6 月 18 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86 年 8 月 1 日荣获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荣誉证书等。

夫人李春荣:1936 年 10 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初中毕业;1954 年 5 月到志愿军司令部文工团工作,1956 年 8 月调志愿军司令部第一招待所工作。1957 年 9 月凯旋回国后随丈夫调广州军区,1958 年 4 月随丈夫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转业到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工作;1992 年 6 月病故,享年 5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