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

     5月22日下午五时,由银河悦读中文网发起的 “赠送《战旗美如画》暨传承红色基因座谈分享会”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

      应邀到会的有:原总参谋部某部正军职领导、参战志愿军老兵、胡永丰少将;革命先烈毛泽民的外孙、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曹耘山;革命先烈毛泽民的外孙女曹立亚;开国中将唐天际之女、原总参管理保障部退休军医唐双和;原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团长王媛媛;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新四军后代朱祖阳;原新华社原高级记者、自费创办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担任总编辑的江山;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驻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获新华社“十佳记者”称号、现为银河悦读网策划部负责人的陈辉大校;志愿军后代、刘英俊生前所在连连长,原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协理员洪浙宁;志愿军后代、中红网中红图库编辑部主任、北京志愿军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金梅

     

     (左起:洪浙宁、朱祖阳、金梅、李玲、王媛媛、胡永丰、江山、曹耘山、陈辉、唐双和、曹立亚)

      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中国检察官文联影视协会副秘书长、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的文学艺术网站、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李玲(网名:独上月楼)担任主持人。

        李玲首先向胡永丰将军和各位嘉宾莅临本次活动表示感谢。接着,她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由罗援将军领衔创作的《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以及刚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落下帷幕的《“战旗美如画”——军事博物馆读书沙龙》盛况。她提到,读书沙龙活动还特邀胡永丰将军参会并做大会发言,因故未能到场,今天是一次“补场",“补镜头”。


     

      李玲还向大家扼要介绍了《战旗美如画》的创作背景:为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以新中国70年大庆接受检阅的100面战旗方队为主线,由罗援将军领衔主编、叶征担任总策划、自己作为总召集人、银河悦读中文网作为原创首发平台的大型军史题材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于2021年5月启动。《百面战旗红》讲述了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以及历次自卫反击战中荣获战旗的功勋部队的故事,主创团队历时两年时间的精心打磨,已于2023年5月20日完稿。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红色文化工程。目前已进入出版快车道。

       

      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组委会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紧密合作,决定以《百面战旗红》中参加新中国70周年大阅兵的18面抗美援朝战旗为主线,出版《战旗美如画》一书。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创作过程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作为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说到底是毛泽东英明决策、英明指挥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正义之战中,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 

       曹立亚发表在银河悦读网的《缅怀毛主席的好儿子毛岸英 ——写在岸英舅舅百年诞辰之际》一文中写到,

“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了爱妻、弟弟、妹妹和侄子。岸英历经苦难,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回到了他身边,但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毅然支持儿子带头上前线。结果仅仅一个月就血洒疆场。身为军队统帅,他深知战争无情;但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他又必须带头这样做。理由就是“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短短一句话,10个字,其精神、人品、风范,已胜过千言。开国大将黄克诚曾有一篇赞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振聋发聩的演讲,其中谈到:“当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时,我们这些跟着主席戎马一生的军人,私下无一不是感叹佩服,又觉得三生有幸。一个领袖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人民安康,以身作则做到如此,我们除了敬仰,誓死捍卫,还能说什么呢!”


    <<<<<<<<闪回    

      曹立亚:在中朝官员的陪同下,代表团来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亲属们在毛岸英烈士墓前合影,前排右一为作者。原作地址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37583 

      >>>>>>>>闪回结束


    李玲激情谈到:我是八路军的后人,也是志愿军的儿媳妇和外甥女,正是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对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烈的缅怀,更是为了致敬最可爱的人,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今天特邀毛泽东主席的家人、参战志愿军老战士、志愿军指挥官和开国将领的后人、参战志愿军的后人、新四军后人以及新华社高级记者,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的中红网创办人等到会,向与会者郑重赠送《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一书,希望大家能够为传承红色基因共同努力。

      最近有句口号在我们网站叫响:“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这是叶征总策划率先提出来的,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我们认为,以图书的形式铭记历史,以图书所承载的精神传承后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同时,我们也希望到场的各位嘉宾,就如何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座谈和分享,促使我们做得更好。

       

       李玲代表编委会向胡永丰将军赠送《战旗美如画》一书

    胡永丰将军率先在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我出生在四川中江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乡友、战友,1950初首批跨过鸭绿江,当过侦察兵排长后任炮兵连长,在血与火的战场,在革命先辈战将带领下,曾击毁敌坦克、飞机和火炮。三次被敌空地炮弹埋在阵地,负过伤、荣立战功和朝鲜功勋章。有人问我,志愿军娃娃兵的特质是什么?我说:有三不怕:不怕死、不怕苦、不怕鬼(美国鬼子)。特别勇敢、特别机智、特别灵活。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智胜力。英雄军队,无敌天下。朝战后,又有62年对印,64援越抗美,69珍宝岛,79对越作战,屡战屡胜,打败天下无敌手。

       他说,“战旗美如画”——军事博物馆读书沙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我收到了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十分感动,也十分激动!这说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始终没有忘记70多年前的那场立国之战,始终没有忘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烈,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参战者的夙愿,那就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壮我军威,强我中华!

       他说,由罗援将军领衔创作、人民日报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首部朝鲜战场全景纪实文学作品《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故事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的出版,是贯彻习主席新时代强军思想,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所作的新贡献。《战旗美如画》是一部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景式再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18面战旗故事、致力于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红色经典。

       人民日报出版社将《战旗美如画》赠送军事博物馆,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喜事,也说明这本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意义。《战旗美如画》是继《跨过鸭绿江》等优秀影视作品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是我军“军魂”的浓缩,闪烁着抗美援朝精神的光芒,十分可贵,值得珍藏。

    

       巨幅毛泽东主席画像前,大家手捧《战旗美如画》,簇拥着身穿将军服、胸前挂满奖章、纪念章的参战志愿军老兵自诩“90后”的胡永丰少将,合影留念。

     胡永丰将军最后说,大家知道,今日世界并不太平,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我认为,一本图书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它能给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战旗美如画》这本书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社会价值。

      第一,是国宝。红色江山的红色经典。精神原子弹。第二,是兵宝。将士冶炼战神之必读。见旗敌丧胆,胜敌之武器。第三,是家宝。培育后代红色基因的传家宝书,亦是振家之宝。第四,人生之宝。人至老年也不能丧失斗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焕发战斗青春。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跟着习主席建新功。为支持和致敬《战旗美如画》编委会与人民日报出版社,我已带头征订了30本《战旗美如画》,要留给我的志愿军亲友、战友及后代,珍藏与传承。

      他特别强调,年青一代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动员更多的人特别是年青一代,都来阅读《战旗美如画》,学习《战旗美如画》,赓续《战旗美如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有更多的年轻人会像我们当年那样,勇敢奔赴第一线,用鲜血和生命染红战旗,保家卫国! 

      胡永丰将军的激昂发言,令人热血偾张,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胡永丰将军为曹耘山、唐双和夫妇题词并签名。

      座谈会上,曹耘山、唐双和、曹立亚、朱祖阳、王媛媛、陈辉、江山等先后发言,对《战旗美如画》一书给予很高评价,同时也对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王媛媛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创作的《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一书,重温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司令员与司机之间所建立的生死情谊,随着她的娓娓道来,两个爸爸在血与火中建立的深厚情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陈辉大校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志愿军烈士遗骨“回家”的情况,对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烈们,大家表示了深切的敬意;江山介绍了中红网如何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主旋律,始终致力于传播老一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情况,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朱祖阳就红色基因传承中应当回答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曹耘山曹立亚兄妹俩在发言中都提到一个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必须把向青少年的传承放在第一位。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到父辈革命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大多数人又经过部队的锤炼,对传承红色基因是有自觉性的。但由于社会现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我们的下一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对老一辈的情感相对疏离,对革命先烈的故事了解得少,对接受和传承红色基因相对淡漠,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光靠图书传播、光靠传统的说教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包括影视,包括现在最热门的短视频,以及高科技等渗透性更强的方式,让年青一代对红色基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效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与学校建立共建关系是个好办法,要让学校成为宣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首肯。

       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赠书仪式和座谈分享会圆满礼成。大家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活动花絮】


      

      

     

 

执笔:中红网:江山、黄玲  银河悦读网:独上月楼

摄影:金梅    朱祖阳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