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周泰杯”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征文阶段性总结

独上月楼(李玲)在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第一部分:会议报道



原文标题: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

报道:剑舞·麦田;

摄影:协会前任秘书长王建武


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是中国唯一的侦探推理文艺工作者的组织,曾经举办6届“全国侦探小说大赛”,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协会是由于洪笙教授(1944-2016)倡议创建的。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侦探推理文艺评论家和活动家。她于1992年创建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的法制文艺委员会。2004年,她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协会的第一任会长是著名剧作家、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苏叔阳先生(1938—2019)。第二任会长是公安部宣传局前任局长、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先生。


2023年4月,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召开理事会,决定改选协会领导。经过协商,理事会推荐何家弘教授为下一任会长的候选人。10月21日,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王建武秘书长主持会议,武和平会长致开幕词,张策副会长作理事会工作报告,钟利平副秘书长作财务工作报告,崔国毅监事长作监事工作报告。大会按照协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然后理事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何家弘当选为会长,鲁坚当选为副会长,胡泊当选为秘书长。


2024年4月20日,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邀请了有关领导、专家、作家、学者参会,并举办了四场文学与法学沙龙研讨会。会议中召开了协会换届后的首次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圆满成功,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将继续秉承协会宗旨,诚记先贤噂嘱,团结广大侦探推理文艺爱好者,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让中国侦探推理文艺事业开新花,结硕果。


会议由何家弘会长主持。


第二部分:会议议程



与会领导致辞(1、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赖洪波;2、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前院长慕平;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前校长程琳;4、中国犯罪学会前副会长车承军;5、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6、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军)在大会上致辞。(左上角为大会主持人:何家弘)


第三部分:

 


                                   发言者:银河悦读创办人李玲


尊敬的何家弘会长、尊敬的各位法学家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代表银河悦读中文网对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是今年年初加入侦推协会的,前19年协会对我而言是个空白。我此刻的心情,可用余秋雨的一句话来代表:“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当然,以我的年龄,奉陪到底也是一种奢望。但从我加入协会的那一刻起,我会十分珍惜每一次的参与,我们的银河悦读网也愿意成为协会的一个宣传平台,在此祝愿北京侦推文艺协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我们这个单元沙龙的主题是《推理与解谜》,首先把我对推理和解谜的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现学现卖)。简单说,推理是一种思维方式,逻辑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基本的推理方法。什么是解谜?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研究谜语并对其意思或意义作出解释。另一种是指在面对难题或谜团时,发现并实施解决办法的过程。解谜活动通常涉及分析、推理和寻找线索。很显然,我们说的是第二种含义。


从以上标准答案中,是否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推理是解谜的前提,而推理的过程并非停留在逻辑推理的层面,而是要通过寻找线索、搜集证据包括科学实验如DNA检测等,进行合理的无懈可击的推理来实现。如何以小说的形式来演绎推理、解谜、破案的过程,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烧脑,又要好看;既要有悬疑性,还要有文学性;既要合乎逻辑,又要引人入胜;让读者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当谜底揭开那一刻,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是需要功力的!



北京侦探推理文艺研究会理事、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办人独上月楼(李玲)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网站的建站史,着重就3月13日启动的首届“周泰杯”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征文进展情况向大会作了报告,并尝试从推理与解谜的角度,对参赛作品做一个概括性的分析。(因时间关系,现场发言有删节)


由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指导,银河悦读中文网主办的“首届‘周泰杯’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征文活动,自3月13日开启到今天(截稿日期:12月31日),仅仅一个多月,投稿情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测。在36天的时间里,我们网站一共收到参赛作品35篇。其中,有长篇小说2部(连载中),中篇小说2部(已完稿),短篇小说31篇,其中,翻译国外侦探推理小说23篇 。从创作者的情况看,既有侦探推理文艺协会的理事,也有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一线办案人员,既有全国作协会员,还有前驻外大使馆武官。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收到这么多的作品,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相信还有不少作品在路上。


征文作品我看了一大半,总体感觉(不一定准):国外翻译的侦探推理小说(包括日本的、英国的、柬埔寨的)相对而言,侦破过程比较烧脑。最值得称道的是,在破案过程中,不仅注重对证据的搜查取证,还注重对人性的解剖,同时涉及到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以及科学原理等诸方面因素,信息量较大,文学性、悬疑性和可读性都比较强。


如:原驻柬埔寨大使馆武官王忠田的柬埔寨翻译小说:《探寻真凶》就很烧脑,推理和破案过程也十分精彩。


小说是从悬念开始的。无辜的女主人公被指控犯了杀人罪,冤判五年有期徒刑。出狱后,她一直想不通究竟是谁杀死了波利特而把罪名嫁祸到她的头上,使她遭受不白之冤。


死者波利特与女主人公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女主人公把他视为哥哥,但死者却一厢情愿爱上了女主人公。一日,女主人公正在楼上的卧室等着新婚四个月的丈夫,波利特却在女主人公楼下壁炉旁的沙发上被枪杀。由于女主人公的母亲、丈夫以及家里的雇工都在楼外而不在现场,警察认定凶手就是女主人公。理由是,她与青梅竹马的波利特是情人关系,她大概是受到了波利特的威胁,才与他人结婚的,女主人公害怕波利特把他们的骗局告诉丈夫,杀人灭口。


女主人公出狱后,决定找到射杀波利特的枪支,还自己一个清白,但却又找不到任何头绪。


在没有读到最后的真相时,我曾产生过两种判断:第一个判断是,凶手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他洞察了波利特对妻子的隐情,因为嫉妒而杀人;后来,又怀疑波利特是自杀,因为他曾经向女主人公表达过对她的爱,还说,如果女主人公选择别人做丈夫,就要破坏她的幸福,不让她的生活得到安宁。绝望,是有可能导致自杀的,我怀疑是他以自杀来报复女主人公,毁掉她的生活。可是,他又是怎样自杀的呢?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冤案被纠正来自一个偶然事件,就是当年办案的探长从一个用橡皮条自杀的案件中受到启发。


“法医观察到死人的头上有一个疱。他的结论是,一定是有一个人先把那个人打昏,再挂到绳子上。”但真实情况是,“那个人是用一根橡皮条上吊自杀的。当他踢开脚下的凳子时,橡皮条弹起,他的头在天花板上撞出了一个疱。”于是他想到女主人公杀人案可能另有隐情。


突破口来自探长的三点推理:第一,死者生前精通机器装配技术,这与橡皮条这件奇怪的死亡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二,波利特与女主人公青梅竹马,他可以自由出入女主人公家,而且做事情不受任何人干扰;第三,当时是夏天,但是波利特却选择了没有生火的壁炉旁边的沙发,就像是冬天坐着烤火似的,不合常理。


于是探长走近四方形的壁炉,把头伸进烟道,真的找到了一个铁箱子,一个弹簧,一条钢丝,和一把被烟熏黑的手枪。这支手枪上拴着一条细钢丝,可以随着探长的手劲伸缩。接着他坐回沙发上,把手枪对准自己的右侧太阳穴。


就这样,真相大白:波利特是自杀的。当他扣动扳机射中头部以后,人会立即跌倒,枪从手中脱离,由于焊接在烟道里的铁箱中弹簧的力量,手枪就会被拉进烟道。案件就这样被侦破了!


这里不仅有符合逻辑的推理,现场勘察验证,更有对犯罪心理的深度剖析。这也是一个正义迟到的故事。


在这里,有个人物举足轻重,就是那位探长。对于重新调查的动因,他没有使用高大上的使命感之类的词汇,而是一种很本分的说法:“是的,我想查清这件事情。我想,在自己还年轻力壮时努力做出点成绩,好在退休前能够晋职晋衔。”这种想法很真实,也很现实,容易让读者接受。其实,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忠于职守是第一位的。我们有理由确信,这样的故事在柬埔寨的确发生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探长的职业良心。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很适合改编成目前最火的短视频。


再如:杨军老师翻译的日本侦探小说《证言》,则更为深刻地切入人性,从对人性的判断入手进行推理,最终解谜。


故事梗概:在日本某地晚间9点到10点之间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嫌犯是个贫穷的乡下人,他自称拾到一只手表拿去变卖,没想到这是被害死者的遗物,于是被当作杀人嫌犯被捕。在此之前,这个乡下人曾去一个夜总会消费,高昂的费用花光了他身上所有的钱。女招待美佐子看到他颓丧的背影,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追了出去,自掏腰包,给他一点坐车的钱。


嫌犯的律师相信乡下人不是杀人凶手,但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于是想赌一把,只要美佐子在法庭上证明案发当晚,嫌疑人是晚上10点之后离开夜总会的,那个乡下人就能摆脱嫌疑。虽然美佐子已经记不清乡下人离开酒吧的具体时间,但心地善良的美佐子不忍看到那个乡下人被判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在法庭上证明乡下人是10点10分离开的。这个“伪证”救了乡下人,却差点让美佐子死于真凶制造的车祸。


乍一看,这是一个如何让真凶落网的故事,但透过案件的侦破过程,其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度认知和剖析。正如中村律师对美佐子所说的,“他在打着两个赌:一个把真正的凶手拉进这个圈套中去,如果成功了,他就必然要承认是他杀死了董事。因为有人看到了撞你的那辆车的车牌号码;另一个就是你的心。对于两个月前初次来的客人,是记不清他什么时候离开的。金田(乡下人)在出了店子之后,你还追了出来,交给他500元车钱。当我听到这件事时,就产生了要赌一下你的心的想法。尽管这是件十分危险的‘赌博’,但我还是充满了信心。”律师赌的就是女招待美佐子的善良,赌她不会因为自己的证言而真的导致那个可怜的乡下人被判20年......赌的是真凶会萌生灭口的犯意,从而暴露自己。果然,当美佐子在法庭作证之后,真凶开车撞向她,幸好,只是受了伤,并无性命之虞,这也是律师“引蛇出洞”的计谋。


真正的凶手落网了,乡下人也远离了这个可怕的城市,回到故乡。离开前,他委托律师送给美佐子小木偶人。这做工简朴的木偶,使美佐子回忆起了故乡的景色。她突然想到,出来好多年也没有给父母写信了。文章最后的结束语特别温情:“她一边看着这个木偶一边想:今天下班,一回到公寓,头一件事就是要给乡下的父母写封信。”


国内侦探小说目前投稿不多,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资深公安期刊编辑张国庆的小说《偶遇》。相对国外翻译小说,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推理过程不是很复杂,甚至被笼罩在一种轻松浪漫的气氛里,但破案的那一刻令人拍案叫绝。


女检察官梅静的侦破纪实《谁偷走了电影人的孩子》则更为注重证据的收集的运用。2019年春节期间,《流浪地球》等电影遭大规模盗版,而它们是无数电影人的劳动结晶,它们就像电影人的“孩子”,是谁偷走了它们?为了侦破此案,公安检察人员在破案中“不断精细化”。文中写道“11本银行账、数万笔手机流水、45份电子物证检查笔录、66份证言,如同一张巨大的拼图,让这个‘盗版帝国’的疯狂表演在世人面前一览无遗。”女作家的细腻描述,赋予故事较强的文学感,读起来不感到生硬,有较强的可读性。


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精彩的侦探故事无法一一与大家分享。欢迎更多的爱好侦探推理小说的年轻朋友们、大学生们也能加入到征文大赛中,涌现出更多的既烧脑又好看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请大家记住我们网站的名字“银河悦读”,百度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主持人:您曾是女检察官,也是一位检察作家,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办案故事?


我是一名有着29年检龄的女检察官,也曾经做过几年公诉人,2001年至2002年,我还把自己办理的一些案件,以笔记体形式的《女检察官手记》投稿彼时最火的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大约有130多万读者跟读跟评,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同名出版。


在这些案件中,也涉及到推理和解谜,用我们的行业术语说,就是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案件做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轻罪与重罪的判定。简言之,推理和解谜其实就是查明真相的过程。


印象最深的是30多年前我担任助理检察员第一次独立办理的案件。这是一起强奸案,被告人一进提讯室,就大呼冤枉,说他没有强奸,女方是自愿与他发生性行为的。


大家知道,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是判断是否构成强奸案的最重要的要件。但强奸罪通常没有第三者,只有被告人的口供和被害人的指控,加之30年前还没有DNA检测技术,强奸案件的定罪往往以女方指控为主。被告人一旦翻供,就比较麻烦,必须拿到过硬证据才能认定。


看了一下公安卷宗(被告人有持刀恐吓强奸的交代,只是没有找到凶器),但根据被告人的供述以及我的观察和判断,他的辩解似乎找不到漏洞。


问:你在公安机关交代,拿刀威胁了女方,为何又不承认了?


答:我上哪儿去拿刀啊!公安讲了,哪个女的没有被强奸非要说自己被强奸了,这不是给自己扣屎盆子嘛?认定是我说了假话。公安说了,认罪态度好可以从轻发落。我便承认自己犯了强奸罪,以为态度好就能放了,没想到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还要起诉到法院,那我就不能承认了!


也就是说,公安机关认定他犯了强奸罪来自两点推理和判断:第一,女方没有被强奸不会给自己“扣屎盆子”,女方的指控有可信度;第二,女方说被告人拿刀威胁了她,被告人也承认了。


我开始认为,他是看我年轻(30出头),又是女的,想蒙混过关。于是严厉警告他,我国的刑事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老实交代,后果自负。可是,怎么分析他的辩解,都看不出破绽。


于是,我决定去犯罪现场看看,不看不知道,一去吓一跳。那个地方就是一条土路边上的穿堂小砖房,两头没有门,里面都是屎尿,被路人当公共厕所了。那个地方根本下不去脚,被告人说,他们两人是以站立姿势完成了性交过程。而且,那条土路也不僻静,经常有人经过。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我认为女方有可能说了假话。于是决定对女方进行询问。女方到检察院之后,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说话也是吞吞吐吐。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她落座后,有位老检察官凑在我耳边说,这个女的长了一双“勾魂眼”。可能因为我是女的吧,我没感觉,只觉得她的眼睛很漂亮!(后来这个案件收入《女检察官手记》,题目就是《勾魂的陷阱》)


询问中,女人躲躲闪闪,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


我问她,你跟被告人素昧平生,就是在商场里相互看了一眼,怎么就搭讪起来了;被告人出了商场,你也跟着出来,还坐在被告人自行车的后座上,让被告人送你回家;如果没有好感,怎么可能这么随便跟着陌生人走?据被告人讲,骑自行车带她的过程中,双方一直在聊天,还互报了真实姓名和年龄,得知女方大男方两岁,被告人还叫了她一声“姐”,如果没有好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到了那个穿堂小砖房,满地屎尿,怎么还往里进?女方辩解说,被告人拿刀威胁了她;我问,刀子哪儿来的?她说,是被告人随身携带的。我告诉她,我去了现场,小砖房无门,完全可以逃脱。加之,双方采取的是站立姿势,没有女方的配合,不可能既遂。更重要的是,那个小砖房临近一条人来人往的土路,不远处还有居民住房,即便对方拿刀威胁,也很容易呼救逃脱;更不能理解的是,女方在被“强奸”后,为何还让被告人骑车把自己送回家?显然不合情理,也不合常理。


说完以上疑点,我对女人重重说了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女人哇地一声哭了,承认自己说了假话。原来,她与被告人在商场邂逅,互有好感,在小砖房自愿发生了性行为,她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没承想,被告人知道了她的真实姓名和住址,还多次约她出来,而这个女人已经有了男朋友,内蒙人,高大威猛,性格暴烈,她担心自己的事一旦被男朋友知道,难免一场暴打甚至断绝关系。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男朋友知道了真相,非把自己打死不可!”为了断被告人的纠缠,她便对男朋友谎称自己被欺负了。男朋友让她把被告人约到紫竹院公园,要狠狠教训被告人一顿。被告人如约到了公园,被女方男朋友等一群人暴打,因为是在公园这种公共场所,惊动了公园派出所民警,经过一番讯问,发现这里竟然牵涉到强奸犯罪,于是将案件移送到公安分局。


就这样,真相大白,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强奸罪,但那时还有流氓罪,又是“严打”期间,按流氓行为,对被告人做出劳动教养两年的行政处罚决定。


回过头看,在这个案件中,也具有“推理和解谜”的要素。如果听信女方的诬告,被告人很有可能蒙受不白之冤,一旦判刑,他的一生也就毁了。由于我们审慎对待被告人的翻供,做了实地勘查,并经过细致盘问,作出了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让所谓的被害人无法自圆其说,最后不得不讲了真话,从而真相大白,避免了一起错诉案件的发生。


重温这次办案过程,正如电影《第二十条》一句经典台词所指出的:“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他人的人生”。

 

最后,我想给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提个建议,就是我们协会应当重视从侦探推理小说到“影视化”(“短剧化”)的跨越。


王蒙说,“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硬通货’。”无论是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之作,还是有史诗质感的历史演义,亦或扣人心弦的军事谍战等类型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电影电视发展提供了源头和母本。如:《河边的错误》《不完美受害人》《消失的她》


2023年10月,阅文集团在其官方作家服务公众号“作家助手”上发布“短剧剧本征集令”,面向广大创作者征求原创或IP改编剧本。如被签约,短剧编剧可获得1.5-5万的保底加最高2%的流水分账。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


我希望,我们侦探推理小说大赛能够涌现出可以孵化为电视短剧好作品。因为悬疑性、侦探性和破案性的短剧是很受年轻观众喜欢的。


我的女儿和外孙女迷上了一档综艺节目“大侦探”,节目以特定空间中发生的“案件”为背景,几位玩家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共同面对一起精心策划的“案件”,通过搜集证据和推理找出真正的“凶手”。我觉得有点“幼稚”,没好好看过,我的女儿和外孙女却看得津津有味,几乎每次真相大白时,都能听到她们的尖叫,因为她们又猜错了!


我想说的是,侦探破案小说,对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我觉得,我们协会不能把眼光只是仅仅盯在文本创作上,如果发现了适合影视剧孵化的优秀作品,应大胆尝试,争取得到视频平台的认可与支持,譬如拍摄成微短剧,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追风者》,也有一段很漂亮的侦破推理过程。为证明魏若来究竟是不是枪杀李晟达的凶手,有三方人。一方是侦缉队(国民党),必须治魏若来死罪;另一方是共产党(女主人公沈近真),必须证明魏若来无罪,还他一个清白;还有一个第三方,就是外请的国外枪械专家。通过一系列侦查和推理,最后证明魏若来无罪。


调查和推理论证的过程分了四步:


第一步:靶场试枪。魏若来承认他抢了张鸣泉的手枪,但他没有杀李晟达,他甚至都不会用枪。于是,三方决定靶场试枪。在靶场,魏若来一连开了六枪,有四枪射中靶子,威廉发现魏若来握枪的姿势不对,认为他不会开枪,又从技术方面做了分析,认为李晟达胸口留下的伤口很专业,以魏若来的用枪方式分析,不是魏若来所为。


第二步:现场勘察。侦缉队林樵松不服气,指证魏若来有可能是伪装不会用枪。第三方威廉提议去案发现场勘察,发现留在现场的脚印尺码和魏若来的不符。林樵松辩解说,这是一个野码头,来的人多,不能证明那个脚印是谁的。此时,中共方面的女一号沈近真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枚弹壳,她立刻拿给邓泽和威廉


第三步:检验弹头。侦缉队林樵松说,他从李晟达体内取出弹头,威廉说,那就去验子弹头,看看是不是从魏若来手枪里射出的。后发现,虽然那颗子弹是从魏若来的手枪里射出的,但从那枚子弹留下的血迹看,还比较新鲜,不符合死者10天前已经死亡的迹象(真实情况是:侦缉队刚刚用那把涉案枪毙了一个死刑犯,这颗子弹是从死刑犯身上取出来的)。


第四步:法医介入。中共方沈近真强烈要求法医介入,用子弹上的血迹和李晟达作血型交叉比对。即将真相大白之时,侦缉队林樵松借口子弹拿错了,赶忙调换为李晟达体内取出的子弹。


第五步:弹壳比对。第三方最终查明:从李晟达体内取出的子弹与魏若来的枪型号不符,但和沈近真在现场捡的弹壳是同一型号,说明打中李晟达的另有其人,最终排除了魏若来枪杀李晟达的嫌疑。


由此可见,推理过程并非只是从若干前提到推论的一种理性判断过程,也要结合现场侦查、实际演练、取得证据、科学检验等多方面收集证据和科学论证的过程。


鉴于很多侦探小说都具有悬疑性、可读性和可视性,完全有希望转化为覆盖性更广的电视短剧,还可以起到更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期待喜欢侦探推理小说创作的文友特别是大学生们踊跃给银河悦读网投稿!



祝贺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暨会员大会成功举办!


再次鸣谢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