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按: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世界最关注的是“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和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这些战略核导弹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核武器技术的顶尖国家。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个曾被西方核大国进行核威胁和核讹诈的国家,是如何发展成世界核大国?是如何用核武器捍卫世界和平?是如何向世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本文将逐一道来。
八、面对足以毁灭人类的核武器,中国政府的应对自如化险为夷
对于世界核大国对中国的核威胁、核讹诈,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不惧怕、从未屈服,针锋相对,坚决斗争。
——中国对美国核威胁、核讹诈的态度。1950年9月5日,在酝酿中国要否出兵朝鲜时,针对有人对美国原子弹的担心,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讲道:敌人是不可怕的,它的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是吓唬人的。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对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为防美国在朝鲜打原子弹,志愿军做了哪些准备呢?
(1950年12月,一枚原子弹被美军悄悄送到朝鲜半岛附近的航母上,毛泽东得知后,霸气地说道:“他们打多久,我们就奉陪多久,一直打到胜利!”)
入朝作战前,部队就统一思想,解决对敌人打原子弹的认识问题。部队反复向战士说明,原子弹的威力、爆破力、冲击波比汽油弹大几百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就使用过原子弹,要估计到它比广岛的原子弹还大一些。但现在我们所处的作战阵地比广岛、长崎有利,广岛是平原地区,城市建筑和人口密集,而且当时长崎、广岛的日本人处于完全没有准备的平静状态,而我们是有准备的,处于战时紧急状态,地处山区、丘陵,在阵地上有坚固的工事,有坑道、有交通壕,有掩体,这就使原子弹的威力受到限制。
入朝作战后,又假定敌人会打原子弹而采取了各种办法避免损伤。志愿军利用地形地物,依自然山脉挖坑道、挖通道作掩护,军师领导干部分头下到连队,一个洞一个洞地分头看,边察看,边指导。凡是直线的洞,决定在洞中再挖洞,在洞口外再加强修防御墙,以防冲击波的冲击;在冲击波弱的地方,再挖一个出口。在师团营支撑点和指挥所一般都增加一个洞口,就是一条洞挖三个口,筑多层的防冲击波的墙。根据人员数目,还在洞中储备了充足粮食、水、弹药、作战器材和必要的医药器材,以防敌人的攻击。
(山洞掩体中的志愿军)
在战术上,采用近战。因为敌我阵地相离太近,分不出敌我,敌人在阵地上打原子弹的可能性更小,敌人若投放原子弹,自己也逃脱不了原子弹的冲击。
此外,志愿军还动员当地群众挖防空洞,同时进行防空教育,并进行了防原子弹的演习。
对于美国多次核威胁、核讹诈,中国通过多种渠道予以揭露。1960年9月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墨西哥外宾时说:“中国人民是在美国原子武器射程之内的,是在美国炮口的下面。不但在日本有美国基地,南朝鲜也有美国基地,菲律宾也有,台湾也有美国基地。台湾是中国的一省,现在被美国占领。我们处在包围之中,在美国原子武器的射程之内。”
中国还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这个特殊渠道,揭露和抗议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1963年8月7日,在中美大使级会谈第116次会议上,中国代表王炳南对美国大使说:“美国对中国和远东的核威胁是存在的。你们在关岛建立了战略核轰炸基地,现在你们又在那里建立北极星核潜艇基地。你们在冲绳设立了核导弹基地。你们要把核潜艇停泊在日本的海港,你们的F-105D核战斗轰炸机进驻日本。你们在南朝鲜和台湾派驻了拥有种种核武器的部队。一句话,你们已经把我国和远东的重要城市和广大农村置于你们的核基地的直接威胁之下。不仅如此,你们驻太平洋地区的空军还有许多分布在各地的能够携带核武器的飞机。你们驻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则经常保有能够携带核武器的攻击航空母舰和潜水艇。
(志愿军在防炮洞中生活的情景)
总之,在中国的东方和南方,在远东的许多地方,都有你们的核武器。更加严重的是,你们还在中国的毗邻地区举行种种核武器演习。你们曾经派遣核潜艇参加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军事演习。就在7月25日,即美英苏三国代表草签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的同一天,你们的第七舰队还在台湾北部海面举行投掷原子弹的演习,这是你们针对我国和远东的赤裸裸的核战争挑衅。你们的最高级军方人士,经常发出核战争的叫嚣。你们的空军武器系统司令部司令施里弗上将就公然说,要把民兵式洲际导弹的射程大大增加,‘以便把红色中国的目标包括进去’。你们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竟然威胁说,在美国同中国进行的任何冲突中,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这些语言都是彻头彻尾的核讹诈的语言。”
针对美国企图破坏中国的核设施,中国领导人表示毫不惧怕,并准备了相应的对策。1965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外宾时说:“美国人放出空气来,要把我们的原子弹厂炸掉,那就呜呼哀哉了。有人就说,工厂可以炸掉,但是思想不可能炸掉,你炸掉第一批原子弹厂,他有这个思想,可以建第二批。”
(不畏惧美国核威胁,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尽管美国政府一次次计划核部署,但最终也未敢启动核按钮,中国人并没有被核讹诈吓倒。
——中国对苏联核威胁、核讹诈的态度。对于苏联的核威胁,中国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揭露和批驳。1969年中苏冲突达到顶点,苏联准备对中国实行“核外科手术”,摧毁中国的核设施。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国向苏联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并告诫苏联中国已经准备打“核大战”,来反击苏联发动的核战争。
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会晤时,提出了“听说苏联要对中国的核基地实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问题。周恩来总理特别强调:“当中国的核基地被苏联摧毁时,中苏将处于战争状态,并将把战争进行到底,即使苏联很顺利地通过突然袭击和先发制人的手段进行了核打击,则苏联也将为未来的千百年造成巨大的政治问题。”
(解放军防化兵在原子弹爆炸后进入沾染区研究如何防核辐射)
9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核讹诈救不了新沙皇的命》,文章特别提到,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扎哈罗夫说,苏联战略火箭部队随时准备行动打击敌人,对苏联的核讹诈进行揭露。
9月17日,毛泽东主席亲自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口号》加了第22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10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苏联方面又在中苏边界挑起新的流血事件,同时反诬中国进行边界挑衅,并且更加露骨地影射中国要对苏联发动核战争。”“中国政府曾多次郑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诬蔑中国要发动核战争是荒谬的、可笑的。但是,中国也决不会被战争威胁,包括核战争威胁所吓倒。如果一小撮战争狂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袭击中国的战略要地,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七亿中国人民就要奋起抵抗,用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
(防化兵在防范原子弹袭击的演习中,对进入沾染区的官兵进行战场洗消)
同日,周恩来总理在中苏边界谈判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会议上说:他们扬言要摧毁我们的核基地,露骨地进行战争威胁。我严肃而诚恳地告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我们不要打仗,我们现在自己的事还搞不过来,为什么要打仗?但我们也决不会被战争威胁包括核战争威胁所吓倒。所以我当面向他们讲“你们说要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来摧毁我们的核基地,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就宣布,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侵略,我们就要坚决抵抗,抵抗到底。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才把这个话告诉你”。
由于中国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向美苏表明中国对于核威胁的态度和举措,美苏担心核袭击中国造成的严重后果,始终未敢打开核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
1969年,面对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和核威胁,中国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各大中城市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群众运动,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战备状态。
1969年9月25日至27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中央军委作战会议召开,研究落实加强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的战备问题。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征兵百万的命令,决定1969年冬季征兵109万人,补充兵员。
(全军开展“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三防”训练)
同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中央还决定将在北京的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批党政机关及其干部家属疏散到外地。为了防止苏联的入侵和核打击,全国进行了军民总动员,准备随时迎敌;同时,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并转移到大小“三线”地区。
中国充分积极的备战,使美苏都不难得出进攻中国得不偿失的结论。1970年6月11日,美国《中情局关于中国常规和防空部队的评估》认为:“尽管存在重大的弱点和不足,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相当强的防御能力。这些力量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和领土使得攻击中国的地面战争成为最可怕的选择,即使是对大国而言。”
到了1976年11月11日,美国《中情局关于中国的防御政策和武装力量的评估》仍认为:“总的来说,中国的军事威慑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根据战争的性质,其效果迥异。例如,对于地面的入侵,由于其庞大的常规部队(纵深防御的良好准备和部署),辽阔的地理疆域,大量具有高度组织性的人口和长期战争的动员能力,中国已经具备了高水平的威慑能力。”即便到了今天,抛却对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必须承认,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积极备战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需要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毛泽东主席这一代领导人从国家安全考虑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定,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中国对英国的核威胁、核讹诈的态度。中国对英国不自量力、雕虫小技的核威胁、核讹诈置之不理。
对付西方大国核威胁、核讹诈最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以核制核”。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加快核试验,打破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莫斯科回来之后,曾对身边的警卫员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这个时候,毛泽东主席已经看过了苏联核试验的纪录片。苏联成功爆炸了原子弹,这无疑对毛泽东主席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也就是说,不能把原子弹仅仅看作“纸老虎”,还要看作“铁老虎”“真老虎”。
1951年8同,世界著名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请从法国归来的中国科学家转告毛泽东主席:“你们反对核武器,就要先拥有核武器。”
1964年8月22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参加第十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后访华的外宾时说:“我们的国家将来可能生产少量的原子弹,但是并不准备使用。既然不准备使用,为什么要生产呢?这是我们作为防御的武器。”
毛泽东主席为了应对西方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条件极其困难,世界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困境中,勒紧裤带研制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彻底打败了西方大国的核封锁、核垄断,随着中国核武器装备的不断完善,世界任何一个拥核国家再也不敢对中国进行核威胁、核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