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秋的北京怀柔,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会场群芳毕至,宾客如云。  


当我和女检察官同行们拉起一条长达十余米的红色横幅“中国女检察官协会”出现在大会开幕式上,立即成为世界各国不同肤色姐妹们注视的焦点。从这一刻起,中国2.6万多名女检察官的代表首次亮相国际论坛,为中国检察史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30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亲历者,我以无比自豪的心情重新翻开这一页,所有的经历清晰如昨。


 参加北京世妇会 聆听妇女与法律的对话   

“妇女与法律”作为北京世妇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中国女检察官协会申办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研讨会的讨论议题。1995年9月4日下午1时,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主办的“妇女与法律”论坛拉开了帷幕。本来只能容纳50人的会场挤进了100多人,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国内数省的妇女代表,中国女市长联谊会、中国女法官协会的成员也到场助阵。   

主持人用流利的英语、汉语交替宣布:“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举办的NGO‘妇女与法律’论坛现在开始!”会场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接着宣布,该论坛准备就“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妇女与立法”“女检察官在执法中的特殊作用”这三方面展开研讨。   

有一位外宾提问:“中国有多少女司法工作者?”时任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会长张凤阁以她特有的幽默感回答说:“中国有多少女司法工作者,我没有统计过,但我知道中国检察机关有20多万检察官,其中女检察官2.6万人,占全国检察官总人数的15.7%,你们可以由此计算出中国有多少女司法工作者。”尖锐的提问和精彩的回答使会场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所有参加妇女与法律论坛的女检察官与妇联领导合影留念,第二排左一为时任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胡克惠,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会长,现退休)

紧接着,身着民族服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女检察官努尔尼莎发表了题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参与立法活动的现状》的演讲,武汉市刑检处女检察官陈筱华就《妇女参与立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检察日报》的女记者骆兰兰则发表了题为《关于妇女参与立法的几点建议》的演讲……她们的发言让台下嘉宾听得津津有味,有人认真记录,有人拍照录像。   另一位外宾问道:“中国女检察官在妇女运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有没有妇女运动的领袖?”时任北京市女检察官协会会长曾岫萍和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勇霞,分别介绍了中国各级政府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维护妇女权益中的工作情况,并讲述了女检察官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左一)在论坛上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法律监督中的女性优势》

我是本论坛最后一名发言人,在正式发言前,我请与会人员观看了北京市女检察官协会录制的《女检察官的风采》专题片,当电视荧屏上出现英姿飒爽的女检察官形象及其在法律监督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卓越成就时,全场与会人员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不少女检察官的眼睛都湿润了。   

五分钟的录像播完,我激动地对与会人员说:“中国女检察官不仅是检察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还以她们自身特有的优势在法律监督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检察机关需要女性,女性检察官也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施展我们的才干!”发言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两个小时的论坛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但会场上的热烈气氛还在持续,很多人没有离场,继续与女检察官们展开互动讨论。 

会场上第一排坐着一位头戴红礼帽的菲律宾女华侨,她年轻美丽的面庞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发言时,多次与她对视,她的眼神真诚而热烈。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诚恳地说:“我没想到,中国的女检察官都这么漂亮,这么能干!”我笑着回谢她,心里溢满了光荣与骄傲。   

时任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非政府组织论坛组织部部长的马延军称赞道:“论坛办得非常成功!你们真是一支整齐的高素质队伍,给我们中国妇女和中国的公检法都争了光,非常感谢你们!”

   

践行法治精神 传播正义之声   

北京世妇会为中国女检察官搭建了一个树立自身形象的国际舞台,自此,中国女检察官也加速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以北京市女检察官协会为例,北京世妇会之后,该协会成员多次应邀走出国门,面对面地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的检察官开展交流,共同研讨检察制度,共同商讨反腐对策。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国内接待了来自俄罗斯、瑞典、丹麦、日本、德国等国和港澳地区的检察官考察团,首都女检察官的职业素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部分女检察官们(右四为本文作者)

北京世妇会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伤害的妇女和孩子们。光靠办案是不够的,得让更多人懂法、用法。于是,我用心记录了在检察院工作多年遇到的真实案件,写成了《女检察官手记》(作家出版社出版)。没想到,书籍出版之后反响很大,很快脱销。之后,还被拍成了电视栏目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150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看到这些法律故事被这么多人听到、看到,我真的特别欣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妇女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我国妇女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本人深受北京世妇会精神的感召,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拍一部反映检察官真实工作和守护正义的电视剧?就这样,我作为制片人,在2014年参与打造了37集检察题材电视剧《守望正义》。这部剧展现了检察官们如何在工作中秉公执法、维护公平。该剧不仅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方电视台播出,还走出国门,在越南第一电视台播出。更让我感到光荣的是,2019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部剧入选中央政法委会同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主办的“70年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推荐名单。在我看来,这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践行北京世妇会关于“妇女与法律”的倡导,让法治精神传播得更广。   

尽管我在2008年就退休了,但北京世妇会点燃的那份责任感持续激励着我,我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2017年,我创建了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希望能打造一个传播正能量文学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女性的故事和力量,编辑出版了《母亲的力量》《为她而歌》等书籍,记录和展现当代女性的风采。   

回顾这些年,从北京世妇会的发言台一路走来,无论是在职时担任检察官,还是退休后建网站、编写书籍,我始终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守护妇女儿童权益、传播法治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北京世妇会的精神就像一盏灯,一直指引着我在这条路上前行。   

今天,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的中国女检察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建功立业,为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书写更为绚烂的精彩华章。


北京世妇会花絮(珍贵照片留存)


左起:作者本人、时任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胡克惠、时任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曾岫萍(已故)、时任武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晓华

中国女检察官代表与出席世妇会的外国妇女代表合影留念



世妇会花坛前,一位日本妇女跑过来,用半生半熟的中国话对我说:我喜欢中国的旗袍,能合个影吗?我欣然应允。于是有了这张合照。



注释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怀柔召开。“妇女与法律”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中国女检察官协会申办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研讨会的讨论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即全世界妇女在2000年以前,进一步实现男女平等、参与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妇女的解放,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乃至维护世界和平,都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历史和现实中,妇女地位的每一次提高无不体现在法律之中,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的地位,是一切关心妇女问题的机构或个人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妇女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女检察官协会成立伊始,就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妇女权益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申办“妇女与法律”为主题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研讨会的目的,就是通过研讨妇女与立法、妇女在执法中的地位与作用、男女平等原则在各国法律中的体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与事实上的男女平等、对妇女进行特殊法律保护的意义、我国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立法与实践、提高妇女法律地位的一般途径和做法、青春期女性的法制教育与犯罪预防等问题,向世人昭示妇女与法律的密切关系,动员广大妇女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参与立法与执法,而且要模范地守法,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来不断提高妇女的地位。

——引自中国检察出版社《妇女与法律》序言。作者:张凤阁,原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会长、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厅长,已故。


【2005年初稿,2025年9月13日修订完稿】

       本文已刊于2025年8月20日《中国妇女报》和8月22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公众号(标题有修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