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西汉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赵氏。他是继汉武帝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刘弗陵即位时,年仅八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一年后,金日磾病死。元凤元年(前80年),霍光除掉上官桀、桑弘羊,独揽大权,而刘弗陵未听政,政事全权由大将军霍光决定。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开盐铁会议,旋罢榷酤。任内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匈奴、西南夷、乌桓的扰乱被平息,叛汉的楼兰王安归被斩,与匈奴亦恢复和平,被扣押多年的汉使苏武得以回朝。在刘弗陵与霍光的治理下,出现了武帝以后的中兴局面,史称“昭宣中兴”。汉昭帝的事迹在《资治通鉴》卷二十三有比较全面的记载,原文如下:
孝昭皇帝上始元二年
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左将军桀为安阳侯。
或说霍光曰:“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光然之,乃择宗室可用者,遂拜楚元王孙辟强及宗室刘长乐皆为光禄大夫,辟强守长乐卫尉。
三月,遣使者振贷贫民无种、食者。
秋,八月,诏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今年田租。”
初,武帝征伐匈奴,深入穷追,二十馀年,匈奴马畜孕重堕殰,罢极,苦之。常有欲和亲意,未能得。狐鹿孤单于有异母弟为左大都尉,贤,国人乡之,母阏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也,乃私使杀之。左大都尉同母兄怨,遂不肯复会单于庭。是岁,单于病且死,谓诸贵人:“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及单于死,卫律等与颛渠阏氏谋,匿其丧,矫单于令,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左贤王、右谷蠡王怨望,率其众欲南归汉,恐不能自致,即胁卢屠王,欲与西降乌孙。卢屠王告之单于,使人验问,右谷蠡王不服,反以其罪罪卢屠王,国人皆冤之。于是二王去居其所,不复肯会龙城,匈奴始衰。
孝昭皇帝上始元三年
春,二月,有星孛于西北。
冬,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初,霍光与上官桀相亲善。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决事。光女为桀子安妻,生女,年甫五岁,安欲因光内之宫中;光以为尚幼,不听。盖长公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安素与外人善,说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
这段话的白话文意思是,孝昭皇帝上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
春季正月,汉昭帝封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左将军上官桀为安阳侯。有人劝霍光说:“将军没看到诸吕(吕后家族)的结局吗?他们处在伊尹、周公那样的辅政高位,把持政权却疏远皇族宗室,不与他们共享权力,导致天下人不信任,最终灭亡。如今将军身居要职,皇帝还年幼,应当接纳宗室成员,多与大臣共同执政,反其道而行诸吕的做法。这样才能免除祸患。”霍光认为有理,便挑选宗室中可用之人,任命楚元王的孙子刘辟强和宗室成员刘长乐为光禄大夫,刘辟强还兼任长乐宫卫尉。
三月,朝廷派遣使者救济没有种子和粮食的贫苦百姓。
秋季八月,昭帝下诏:“往年灾害频发,今年蚕桑、小麦又受损,之前借给百姓的种子和粮食不再收回,今年的田租也免除征收。”
当初,汉武帝征伐匈奴,深入追击二十多年,匈奴的牲畜因连年战乱多流产死亡,百姓疲惫困苦,常有与汉朝和亲的想法但未能实现。狐鹿孤单于有个异母弟弟任左大都尉,贤明且受国人拥戴。单于的母亲阏氏担心单于不立自己的儿子,反而立左大都尉,便私下派人杀了他。左大都尉的同母兄心怀怨恨,不再到单于王庭朝会。这一年,单于病重将死,对贵族们说:“我的儿子年幼,无法治理国家,就立弟弟右谷蠡王为单于吧。”单于死后,卫律等人与颛渠阏氏合谋,隐瞒单于死讯,假传单于命令,改立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左贤王、右谷蠡王心怀不满,想率领部众南归汉朝,又担心无法到达,便胁迫卢屠王,想一起西降乌孙。卢屠王向新单于告发此事,单于派人调查,右谷蠡王不服,反而反咬卢屠王有罪,国人都认为卢屠王冤枉。于是左贤王、右谷蠡王离开王庭,不再参加龙城会盟,匈奴从此开始衰落。
孝昭皇帝上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
春季二月,西北方出现彗星。
冬季十一月初一(壬辰朔),发生日食。
起初,霍光与上官桀关系亲密。霍光每次休假出宫,上官桀常代替他入宫处理朝政。霍光的女儿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生了个女儿,年仅五岁。上官安想通过霍光把女儿送入宫中做皇后,霍光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同意。盖长公主私下与门客河间人丁外人亲近,上官安一向与丁外人交好,便劝丁外人:“我的女儿容貌端正,若能借长公主的机会入宫成为皇后,我父子在朝为官,又有皇后的外戚之重,这事能否成功全在您。汉朝旧例,通常让列侯娶公主为妻,您还担心不能封侯吗?”丁外人很高兴,便向盖长公主进言。长公主表示同意,下诏召上官安的女儿入宫封为婕妤,上官安被任命为骑都尉。
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对辅政者的权力平衡之道有所认识。霍光通过接纳宗室、分权大臣,避免重蹈诸吕“专权疏亲”的覆辙,体现了“分权制衡、笼络人心”是巩固辅政地位的关键,尤其在君主年幼时,需通过联合多方势力稳定朝局。在汉昭帝时代,重视民本与治国根基。朝廷两次救济贫民、免除租贷,说明“轻徭薄赋、安抚百姓”是应对灾害、稳定统治的核心——百姓安定则国家根基稳固,反之则易引发动荡。
这段文字记载了单于内部矛盾对政权的摧毁力。匈奴因单于在继承权上产生了矛盾,阏氏杀左大都尉、假传遗命改立单于;贵族分裂(左贤王等叛离),直接导致联盟瓦解、势力衰落,印证了“内部团结是政权强盛的前提,内耗则是衰败的开端”。
在汉朝这边,外戚与宫廷政治存在隐患。上官安通过公主门客运作女儿入宫,揭示了汉代“外戚、宗室、宠臣交织”的宫廷政治生态。此类私下交易虽能短期获利,却为后续权力斗争(如霍光与上官桀的反目)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