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内地人只知道“五常”,并不知道“延寿”。
这次东北行采风活动,恰恰就是银河悦读网站与长寿湖分站联合主办的。长寿湖分站就在延寿县。
延寿县,隶属于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南与尚志市为邻。延寿历史悠久,境内有辽金时代和抗联、剿匪遗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松江省委、省政府驻地,北满根据地的政治中心,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英雄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
延寿县距离哈尔滨200公里。那天,在前往延寿的路上,经过尚志市,大家在高大的赵尚志骑马塑像前合影,并向塑像致敬。
在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里,赵尚志在东北抗日战场上那句“小日本,我赵尚志回来啦”喊声,时常在我耳边回响。赵尚志让日本鬼子闻名丧胆。他主要在巴彦、珠河地区开展抗日游击工作。他一边打鬼子,一边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由上百人的抗日游击队伍发展到一千多人。赵尚志指挥上百次战役中的“冰趟子战役”消灭鬼子最多,而抗联战士牺牲极少,鬼子300多人全军覆没,剧中再现了这场精彩战斗场面。1942年2月,在率领队伍攻打梧桐河伪警察所时,被叛徒从背后打伤后被俘。临牺牲前,躺在担架上的赵尚志遗憾地说:“本以为会死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没想到会死在一个汉奸的手里,不值!”赵尚志一生忠诚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一个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英名永远被国人铭记。
李兆麟是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受东北民众救国会和时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乔木的派遣,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1934年起,李兆麟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他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李兆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李兆麟在抗战岁月中写下《露营之歌》,成了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在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中,冯仲云是一位儒雅的教授形象。冯仲云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余巷镇一个小职员的家庭。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的中国,军阀混战,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杀害了许多共产党员,在北京串通军阀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就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环境下,1927年5月,冯仲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国少了位数学家,却多了位著名抗联将领。1932年,冯仲云奉党的委派出任全满反日总会党组书记,次年任满洲省委秘书长。1932年10月,冯仲云作为满洲省委南满巡视员去汤原,整顿重建受了挫折的汤原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精神,党命令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武装部队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北满省委会议上因被指责折中、调和、撤消了他北满省委书记职务,改任省委宣传部长。1939年,冯仲云以省委宣传部长的身份到下江指导工作。他重整北满抗日阵容,以抗联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之后,部队在嫩江、讷河、德都、北安一线打击日伪反动势力。李兆麟、冯仲云指挥的抗联第三路军,是当时东北抗日队伍中力量强、战斗频繁,对日寇打击很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解放后,冯仲云先后担任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68年3月去世,享年60岁。
我之所以在这里叙述一下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三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是因为在延寿这片热土上,他们和其他抗联队伍一起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日本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战胜利。彭真在沈阳对冯仲云说:“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今天,我们看到的延寿,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一路上,一望无际的水稻正由青变黄,这黑土地长出来的东北大米早已享誉全国。同样在这片土地上,英雄的故事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在长寿湖景区,我们远望长寿山,群峰起伏,绿树成荫。在长寿湖边漫步,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仿佛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最令人瞩目的是对岸湖边的摩崖“寿”字,它依湖而立,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显得灵性而壮美。这个巨大的草书“寿”字,高三十八米,宽十八米,鲜红色,被誉为天下第一“寿”,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长寿的寓意。岸边精致的石板上还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寿图,以及不同笔体的寿字,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驻足观赏。我曾看到一个视屏,冬天零下30多度,延寿文友在这个“寿”字前的湖面上载歌载舞,解读长寿人生的意义。
在长寿山庄,登高远望,满目苍翠。在果园里,享受着采摘的快乐。 山庄的文艺演出,文友们登台助兴,大家手牵着手边歌边舞的篝火晚会,给大家留下了美好记忆。
(图片为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