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战线转战残疾人事业,从“最美教师”到全国政协委员,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却是张丽莉始终如一的初心——“用光芒点亮更多光芒,用生命影响更多生命。”这位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现任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正以自己的生命实践,诠释着何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大爱。

  2012年5月8日,一辆失控客车突然冲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毅然挺身而出,为救学生被卷入车下,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她把生机留给学生,以无私大爱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这位普通教师舍己救人的壮举,迅速传遍全国,赢得亿万人民的敬佩与掌声。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程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望张丽莉,高度赞扬她:“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人民教师爱生如子的大爱情怀,塑造了新时代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

  因其一贯优秀的表现与危急时刻的英雄壮举,经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党支部大会通过、市教育局党委批准,张丽莉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纯富宣读了这一批复。

  2012年七一,张丽莉庄严举起右手宣誓入党,心情无比激动。从高中时期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她的夙愿。她动情地说:“在我身受重创时,是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支撑着我;脱离生命危险后,更是敞开怀抱接纳了我。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她坚定地表示:“今后我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信念,为她扬起了继续前进的风帆。

  共产主义是张丽莉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人生才有方向、有力量。积极健康的信仰赋予人强烈的使命感,使人超越困难、坚韧拼搏,直至实现理想。张丽莉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的英雄,正是源于信念的力量。

  早在提出入党申请之时,她便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超越小我,活出了价值、意义与快乐。她的精神支柱,来自于清晰的自我认知、积极的价值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务实的基本立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她都善于为自己确立精神支撑,从中汲取力量,不断迈向更高目标。

  朴实与善良是张丽莉为人的底色,也向外传递出道德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她融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于一体,在平凡点滴中践行高尚师德。月工资仅千元左右,她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她不以私利为最高原则,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奉献中熠熠生辉。她用鲜血与生命唤醒了社会的良知,其事迹所带来的心理共鸣与价值引领,对重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是张丽莉的核心价值选择。危急时刻,她毫不犹豫冲上前去,以双腿换回学生的平安。当被问及那一瞬间是否冲动,她坚定地回答:“学生的生命,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面对终身残疾的现实,她安慰父亲:“如果我不去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我们一个家庭的不幸,换来四个家庭的幸福。”这番话,令人动容,更令人肃然起敬。这位曾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年轻女性,以义不容辞的担当,彰显出精神力量的崇高。

  乐观积极,是她面对一切困难的武器。得知自己失去双腿,她说:“即使那时我的生命没了,我也不后悔。更何况我还活着。如果再选一次,我依然会冲上去。”她反复对身边人说:“活着真好!”并宽慰父亲:“只要我能回到讲台,就不后悔。”这份坦然与豁达,将成为她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力量源泉,也为社会树立了精神的榜样。

  因其突出贡献,张丽莉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等30多项荣誉。

  阶段康复结束后,张丽莉主动向党组织申请投入工作。她先后在黑龙江省残联多个部门挂职,全力服务残疾人群体。“爱得其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省残联的服务品牌项目,致力于消除残疾人居家障碍、改善生活环境。因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卓越的工作能力,张丽莉在黑龙江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

  她曾遇到过一对同为肢体残疾的母女。那位母亲紧紧握住张丽莉的手激动地说:“以前我整天窝在家里。自从残联帮我家门口修了坡道,现在我能自己摇轮椅出门了!我还想着以后能摇着轮椅去上班呢!”张丽莉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背后,都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

  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张丽莉累计提交涉残疾人提案11份,内容涵盖就业、医保、康复、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努力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我不仅是一名残疾人,更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残疾人群体的心声与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最现实的问题,是我的使命和责任。”她说。

  近十二年来,张丽莉持续呼吁推进无障碍环境立法。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看到众多残疾人的关切得到回应,她倍感欣慰。她不断以个人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山区留守儿童讲故事,向贫困地区寄宿生捐赠棉被,个人出资1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积极参与“春蕾助学·金秋圆梦”等公益项目……

  “我常思考,如何让生命之光照亮更多人。过去当老师是传递知识,现在我希望成为一名‘高尚的、擎着火把为残疾人照亮前路’的残疾人工作者。”张丽莉这样说。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精神世界犹如大厦,不可无支柱;人生如航船,需凭信念扬帆。每一个渴望生命发光的人,都应在心中植下积极向上的信念,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勇毅前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