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一贯爱拿手机学习的我,捧起了一本书,藤黄颜色封面,象牙白颜色纸张,字迹楷书,五号字。我喜欢拿起它,走进这些短篇文字。

       书名《黄土窑 黑沥青》,作者:李晓东。有幸见过先生一面,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喜欢讲故事,只是讲话的语速较快,我不能完全听清楚。但我清晰地知道,他和文学交集很深,他与思考连接紧密,他对民族文化的爱与祝福饱满而沉淀。

       一个月前我得到这本书,这是我第三次阅读。今天,介绍这本书的两页纸张,39页到40页。我亲爱的读者,听到我这样说,您是不是小有轻松呢,我想是的。带着轻松感走进儿童文学会得到更多收获。如同重温自己的童年时光,或者了解到一些优秀作家综合觉知与细腻表达下的童年往事。体会这个点,很像一个人具备了中年人才有的智慧,自信,坚强,乐观(等同时下的说法——自性圆满的生存状态。)既没有年龄角度的任何羁绊,也无需身份地位和能力的任何护佑。笔者是自由的书写者,和谐有趣的灵魂模样,于文字中实现穿越。真切来到年少时光,和解了所有的发生,酣畅表达时代中剪影,一帧一帧,绝伦美妙。

     《胡萝卜洗澡》有趣的一个名字。我开心品看,认真琢磨。作家说:“小时候我爸爸在外工作,我家没劳力,我妈妈挣的工分不够分给我们家的粮食,每年要交七八十块的粮钱。”这样的开端,不由得让我开启了浮想,现实,影视,插图,似乎都有一点儿,但都不十分真切。因为我不是农民,所以不懂得。我的小学阶段的同学们,他们大多都是农民,我见过麦垛,两人高,五六个人环抱那么粗。通过这篇文章,我能清晰地听懂作者想表达什么?围绕“交粮钱”展开,主线思考分配方式,亮点“胡萝卜洗澡”。作家说:“两种分法,按劳力分和按人头分。劳力指成年男劳动力,按劳力分,就是劳力才有份,非劳力没有。按人头分,就是每人都有。”全文非常精炼,大约五百字。铺陈与描述“胡萝卜洗澡”的一段是最精彩的,形象,自然,好像那股好味道能来到读者的口腔里。欢乐过后,故事再到高潮。作家说:“我当时大概三岁多,我弟弟还不大会走路。妈妈干活们干活,孩子们在地头玩。劳作一下午,队长说按劳力分,于是我家没分到一根儿胡萝卜。我大哭。从此对按劳力分还是按人头分非常敏感,并牢牢记住了。也算是对分配方式的朴素理解。”我想我是听懂了,尤其后4个字。令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一个拥抱朴素思考的人,平凡中见伟大的人。

       我还没有说“胡萝卜洗澡”的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原作,李晓东作家是一个爱讲着故事的人,更是一个会打磨故事,使其变成文学作品的魅力的人。相信,作家的性格底色从我的讲述中读者们应该能觉知到一二。个人浅见,能做到创作者与读者双囍,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是好的文学作品。这些点我都在感受着。赞美写作者,心愿如他一样,写下小故事,映射大道理。让所有看到文字的人们更加了解一个时代,理解过程并非结果。经历都是财富,文学皆是乐土。祝福每一个人都能拥抱与感受更加开阔的精神世界,文学视野,由衷赞美可以赞美的一切,包括曾经的岁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