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前夕,我走进苏北淮安的“刘老庄连纪念园”展厅,邂逅了不寻常的一幕:工作人员在用手机拍摄展板,民兵女战士面对镜头深情讲解。大屏幕上的连线另一端,年轻战士们凝神聆听,炯炯目光中闪烁着思考。
他们正是长眠于此的82勇士的传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的官兵。80多年来,这个连队官兵都会在每年清明节组织仪式,缅怀英雄前辈壮举。今年清明节即将来临,党支部决定通过网祭英烈仪式、“勇士”评选留名和烈士点名默哀等方式,感悟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
跟随着连线镜头,跟随着战士们的心跳,我怀着深深的崇敬走进82年前那场殊死搏杀——
1943年3月18日,一场飘渺大雾,让刘老庄这天的早晨姗姗来迟。
突然,庄南方向传来“砰”的一声,接着又是几声零星枪响。正趴在碾谷场磨盘上勾画行军图的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连长白思才一跳而起,拔出驳壳枪边跑向庄外,边大声喊道:“紧急集合,准备战斗!”
1943年春,日军第17师团向我盐阜根据地发动“梳篦式扫荡”。3月17日傍晚,护卫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的第19团刚进入刘老庄,驻淮阴县城的日军第54联队接到密报,立即出动1600多人,连夜奔袭刘老庄。
白思才跑进“抗日沟”,通信员就奔来传达营长命令:4连在庄南一线阻击敌人,掩护乡亲们向东北转移。坚持半小时,立即撤出战斗。
刘老庄是苏北平原一个人口不足百户的普通庄子,战术上无险可守,仅有一条当地百姓为防御日寇侵袭挖掘的环村工事——“交通壕”,又名“抗日沟”。惯于近战的战士们趴在沟沿上,紧盯着隐约闪现的日军刺刀和膏药旗,各自锁定射击目标。当敌人行至距离壕沟四五十米时,随着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猛然开火,猝不及防的鬼子倒下一片,纷纷掉头狼狈溃逃。
日军偷袭失败,气急败坏地向4连阵地展开炮击,霎时间炮弹铺天盖地,爆炸声仿佛天崩地裂。
炮击声刚消失,白思才抖掉泥土一蹦而起,此时半小时早已超过,遂率全连按计划撤离。不料跑到东头拐弯处,却被一棵炮弹炸倒的大树堵住了去路。这时,听到沟外传来说话声,赶紧循声望去,是几个老乡在拉扯受惊的骡子。
白思才心一沉,热血霎时冲上脑门:“只要有一个乡亲没撤走,阻击任务就不算完成!”他当即命令全连返回阵地。指导员李云鹏握着拳头对战士们说:新四军是人民群众的“钢铁长城”,只要4连在,鬼子就别想从咱们这堵城墙上跨过!
82名勇士齐声用一个“杀”字回应,吼声震天。
上午9时许,日军发动第二波冲锋,却在距离4连阵地百米处展开机枪扫射。猫在沟底的白思才怀疑敌人有诈,便伸出大刀,从刀面照影中仔细观察,原来,狡猾的日寇是用中央火力压制我军难以抬头,却趁机从两翼向我阵地悄悄逼近。
白思才16岁参加红军,是经历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战士,战斗经验丰富,一眼就识破了鬼子的险恶伎俩。枪声震耳欲聋,他握起两颗手榴弹举了举,身旁的战士们心领神会,立即一个接一个地传令下去:准备投弹!
50米,20米,敌人机枪射击骤停的瞬间,壕沟里突然飞出一排排手榴弹,冰雹般地砸在阵地前沿,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4连战士们起身一阵猛烈射击,打得鬼子抱头鼠窜。
紧接着,日军第3轮进攻也铩羽而归,不到200米长的壕沟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上百具鬼子尸体,最近的离沟沿不过两三米。但4连也付出了巨大代价,3轮激战加日寇炮击中,有30多名官兵英勇牺牲。
第4轮反冲锋战斗中,白思才突然听到西侧阵地上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刚扭过头,只见一班长喊叫着朝他跑来:“连长,我们子弹快打光了!”
反“扫荡”以来,第19团连日苦战,根本无从得到补给。眼前这场战斗,4连以82人血战1600个多日寇,兵力之比近20:1,虽然敌人装备精良,但我阵地坚如磐石。白思才咬牙下令:“靠近再打,不准放空枪!”
经过连续几轮交火,日军已大致估算出对手的分量:不过是百八十人、三两挺轻机枪。遂改正面强攻为迂回包围,欲以南北夹击啃下“硬骨头”。
日寇算盘打得如意,殊不知面对的是一支英雄连队。他们曾是“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昌城的先锋班,曾是长征飞夺泸定桥、血战腊子口的突击队,曾是平型关战斗中直插敌阵的尖刀排……团长胡炳云说:“4连的战士,个个以一当十!”
敌人的第7轮进攻更加丧心病狂,悍然施放毒气弹。4连官兵以钢铁般的斗志守住了阵地,但战壕内外一片焦土,人员伤亡惨重,连长白思才的右臂被弹片削断,指导员李学鹏中毒负伤,副连长以下干部全部牺牲。
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4连官兵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幸存的18个战士遍体鳞伤,嘴唇干裂。明知身处绝境,却个个挺立胸膛,眼中迸射着炽烈的怒火。李学鹏烧掉全部文件,白思才命令18 支步枪上刺刀,其余枪支全部砸毁。
黄昏时刻,阵地前陡然响起日军歇斯底里的狂叫声。最后的白刃肉搏到了,白思才一把甩掉上衣,吼着“共产党员跟我上!”挺枪带头杀入敌阵。
这是一曲气吞山河的铁血壮歌。战士们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断了,就用牙齿和拳头跟敌人搏斗。连长白思才身中17刀,硬拼到捅死3个鬼子后才倒下;指导员李学鹏一刀刺入鬼子胸膛,自己也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炊事员王林被刺刀刺中腹部,仍奋力挥起菜刀砍断鬼子的脖子;卫生员杨林标对敌人的刺刀不避不让,一把将剪刀插入鬼子的喉咙……
刘老庄阻击战,82勇士坚守达12小时,直至全部壮烈牺牲。战后,日寇找遍战场搜寻战利品,没有抓到一个活着的俘虏,没有找到一张纸的文件,没有看到一件完整的武器,得到的唯一“奖赏”,就是170多具同伙尸体。
82勇士牺牲后的第3天,新四军第3师7旅党委作出决定,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远在延安的朱德总司令接到战报后,给予高度评价:“全连八十二名战士,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走出展厅,犹如走出烽火岁月。随着女战士的讲解,我的目光凝落镌刻于花岗岩上的鲜红文字:2014年,82烈士入选国家首批300个抗日英烈群体名录。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群体”……
这些炫目的艳红,仿佛英雄的鲜血凝成,令我血脉偾张。在我看来,这是时光给予一个英雄群体的崇高注解,我更想到,千里之外的官兵们,此刻同样在咀嚼着那一束束闪耀历史天空的不朽诗行——
当炮弹呼啸而至时,副连长石学富奋勇扑向战士,以牺牲自己掩护战友;文化教员孙尊明双腿被炸断,仍在战壕里爬行着传递战斗命令。
当弹药消耗殆尽时,一排长尉庆忠毅然爬到敌人的尸堆里,中弹后仍拼着最后力气爬回阵地,把收集到的弹匣和几支三八大盖推进壕沟。
当陷入敌人包围时,连队党支部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批准7名战士火线入党,同时集体定下战斗决心:誓以无一人生还,决与阵地共存亡!
当群众返回家乡时,立即赶去庄南收殓烈士遗骸,并挑选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支援4连重建。之后又建起占地480亩的“刘老庄连纪念园”……
英雄远去,精神不朽。
82勇士化作璀璨星光,照亮一茬茬“刘老庄连”官兵的征战之路。解放战争时期南征北战,抗美援朝战场屡立战功,和平年代又在汶川抗震、国际维和中勇当先锋,先后两次亮相国庆阅兵,成为人民军队的一面鲜红旗帜。
连线“滴滴”,誓言铮铮,恰似向强军目标迈进的铿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