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和国大阅兵中寻找火箭军发展的历史痕迹,可以归纳为五个发展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第二炮兵兵种向火箭军军种的发展变化;第二个变化是火箭军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变化;第三个变化是火箭军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变化;第四个变化是火箭军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发展变化;第五个变化是火箭军信息化条件下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取得新发展的变化。
共和国的安全屏障火箭军
开国大典战略核导弹和战略导弹部队对中国是一个很遥远的梦想。因此,开国大典不可能出现战略核导弹和战略导弹部队的身影。
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兵种——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正式在北京成立,向守志任司令员,李天焕任政委。
1966年7月1日这支部队成立时,由于高度保密的原因,周恩来总理巧妙地为它命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战略性独立兵种,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战略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专业技术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组成。如今火箭军(第二炮兵)已发展成能够发射近程、中程、远程、洲际核导弹的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对国家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平时起到核威慑作用,战时在敌对国家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对敌对国实施自卫核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高度封闭的部队、高度机密的部队,只有共和国大阅兵等重大受阅活动才有机会目睹它的风采。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中国中程地地战略导弹的研制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成立,为共和国大阅兵出现战略导弹部队和装备创造了重要条件。
但遗憾的是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大阅兵之后,中国取消了每年一次的国庆阅兵,因此直到1984年中国恢复了国庆阅兵,才使战略导弹部队和装备能够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向世界曝光。
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和装备首次亮相。此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国庆70周年阅兵共6次亮相。笔者有选择地展现三次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和装备参加共和国大阅兵,以彰显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历史性腾飞:
——1984年国庆阅兵。中国战略导弹和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是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当时第二炮兵的一个战略核导弹方队通过了天安门广场,世界引起震惊。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中国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
——1999年国庆阅兵。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参加国庆阅兵的有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4个导弹方队,中国的战役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洲际导弹首次集中亮相。
第一导弹方队是东风某型号地地常规导弹方队。它是第二炮兵最年轻的新型常规导弹部队,驾驭它的是创造二炮导弹旅发展史上“组建时间最短、发射导弹最多、成功率最高、精度最好”纪录的某导弹发射劲旅。
在天安门广场人们看到,第一导弹方队是中国最先进的地地弹道式战役战术导弹,它具有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一弹多头、打击威力大、越野机动能力强、作战反应快的特点,是中国战略导弹家族的主战武器之一。
第二导弹方队是中国制造的东风某型号战役战术导弹方队。它的主人是我军第一支常规导弹旅。这个旅成立后,20余次圆满地完成了试验发射任务和重大演习任务。
1996年3月,为了威慑台独势力,显示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这支神剑劲旅接受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导弹发射训练任务,赴东南沿海进行导弹发射训练。一枚枚导弹挟雷裹电,呼啸长空,准确地落在了预定海域,充分展示了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发射成功后,该旅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导弹部队在台湾海峡先后举行了两次弹道导弹试验,共发射10枚导弹,全部命中数百公里之外的弹着区。
第三导弹方队是战略核导弹方队。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眼前的战略核导弹与1984年的那次阅兵相比,身材变小了,“个头”变矮了,好像少了点儿大国长剑的气派和威风。
其实,正是这由“大”到“小”的变迁,标志着我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质量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位外国军事专家目睹此情此景,曾意味深长地感叹道:中国的导弹体积小了,威力却大了!
何止是威力大了,机动性也大大增强了。不管是深山丛林,还是大漠戈壁,有发射车拉着导弹就可以在简易道路上跑;在篮球场上、打谷场上、支起架子就可以打,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一切都固定在大山深处。打击的目标随时可以变换,而且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都能以比过去快几倍的速度完成发射,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
多年来,这个旅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无畏的气魄,连续多次参加不同级别的演习,发射导弹多枚,取得了发发命中的好成绩,形成了整体作战能力,成为中国的一支重要的核反击劲旅。
第四导弹方队是洲际导弹方队。它由我军第一个洲际战略导弹旅组成。
15年前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就是这个方队的部队官兵,驾驭着“大国长剑”走出历史的帐幕,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那惊天动地的场面,曾让世界为之震惊。如今,这个旅,在迈向科技强军的征程中,又书写出新的辉煌:3次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两次被全军评为训练先进单位。
中国东风一号战略导弹
第四导弹方队装备的是我国最新研制的地地远程固体核导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它是对付核大国进行核威胁的主战武器,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杀手锏”。
——2019年国庆阅兵。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是火箭军首次以战略军种的名义参加国庆阅兵,6个装备方队是历次大阅兵火箭军展现装备最全、最新的一次,可以透视火箭军的部队编成和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的最新成果。
火箭军装备第一方队: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等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由火箭军常规导弹旅组成。
火箭军装备第二方队:长剑-100巡航导弹方队,这款超音速巡航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反应速度快,是长剑系列的最新型号,由火箭军巡航导弹部队组成。
长剑—100巡航导弹
火箭军装备第三方队:东风-26核常兼备导弹方队,核常兼备、慑战一体,依令突击、精打要害。由由两支新锐导弹部队抽组而成。
火箭军装备第四方队: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机动性能好、生存能力强、部署转换快、打击精度高。由两个导弹旅抽组,全部来自火箭军某基地。
火箭军装备第五方队:东风—5B核导弹方队,由火箭军某导弹旅单独组成。这个上世纪60年代初组建的老牌导弹劲旅,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战略导弹数十发。
火箭军装备第六方队:东风-41核导弹方队,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杀手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特别强调的是2019年国庆阅兵的长剑—100巡航导弹方队首次亮相。长剑-100巡航导弹属于超音速巡航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反应速度快,号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航母杀手”
这次大阅兵受阅是中国最先进的战役战术导弹、常规导弹、核常兼备导弹、巡航导弹、战略核导弹、洲际核导弹集中亮相;也是火箭军常规导弹旅、战略核导弹旅、洲际战略导弹旅、巡航导弹旅等精锐部队的全景亮相,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核大国的维护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任。
下面回顾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伴随着共和国大阅兵的步伐从第二炮兵兵种到火箭军军种的重大变革。1959年7月,军委炮兵将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军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此后,一些大军区也组建了地地导弹营。1964年1月,地地导弹营扩编成地地导弹团。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兵种——第二炮兵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近程地地导弹旅、中程地地导弹旅、远程地地导弹旅,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可固定发射、可机动发射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使第二炮兵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上世纪60年代第二炮兵成立时到90年代末,第二炮兵部队以承担有限的战略核反击任务、有限的战役战术打击任务为主,装备数量有限和装备质量尚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遂行独立战役任务的能力不足,不具备作为独立军种存在的基本条件。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兵种到军种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10年代末,第二炮兵部队在装备数量和装备质量上有了长足进步,许多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成为独立军种存在的条件。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军旗,第二炮兵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成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中国主要的核威慑和核战略反击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从兵种提升到军种的火箭军仍然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控,定位是以陆基战略核导弹和常规导弹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战略威慑、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也可与其它军种联合作战,或单独作战。
火箭军提升为军种后,着眼“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聚焦打仗,坚持“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摔打部队。常态开展部队战备拉动和作战流程检验演练,先后组织4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与战区、其它军种联手,展开突击攻防、联合行动30多场次,发射导弹数百发,采集各类作战训练数据百万余条,探索出集群发射齐射齐落、全方位无依托发射等一批训法战法创新成果。
大国利剑驶过天安门广场
如今,火箭军已形成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固态与液态并存的武器系列,实现“导弹装备集成化、操作系统简便化、指挥流程信息化”;作战方式从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作战样式从依托既设作战阵地到无依托、野战化机动发射、随时能打;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迅速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飞跃,正在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突飞猛进。
已经临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是火箭军部队和装备第7次向世界亮相,必将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自豪。
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有必要再讲明共和国大阅兵一个被忽视的特点:大阅兵不断淘汰落后和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军兵种,增加新的军兵种。开国大典至今,共和国大阅兵先后取消了多个军兵种:
——骑兵。开国大典阅兵式骑兵曾是主力方队,国庆10周年大阅兵,把连续11次参加国庆受阅的骑兵取消了。我军骑兵的鼎盛时期达12个骑兵师,在历史上它是陆军中仅次于步兵的最大兵种。国庆受阅取消骑兵说明这个古老的兵种已经适应不了陆军现代化的发展。
——探照兵。1950年8月10日,我军第一个探照灯团在上海成立。此后,我军先后成立了5个探照灯团,到1957年我军共有6个探照灯团和3个独立探照灯营。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有3个探照灯团参战,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空军和高炮部队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4架,立下赫赫战功。
探照兵参加国庆大阅兵
1974年4月,探照兵撤编,原因是我国先进雷达的不断问世,各国先进战机的不断发展,探照兵也不适应现代战争。为此,多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探照兵,从此消失在共和国大阅兵的行列中。
——铁道兵。1953年9月,成立了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的鼎盛时期达到40余万人,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作为一个兵种在我军消失。1959年,铁道兵参加了10周年国庆阅兵,这也是铁道兵唯一一次参加国庆阅兵。
——对空情报兵。这是一个靠目视和望远镜发现敌机的兵种,1949年4月,我军第一批21个对空监视哨在北京成立。随后,在济南、徐州、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对空监视哨。
1950年3月25日,我军第一个对空监视哨营在上海组建,总参谋部授予该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空监视哨第141营”的番号。1953年7月25日,美军航空兵F—47型飞机2批4架和F—51型战斗机2架连续低空袭扰上海地区,在我军雷达未发现目标的情况下,141营对空监视哨发现了目标,准确地上报了敌情,空2师飞行员及时起飞迎战,击落、击伤美军F—47型战斗机各一架。到1951年12月,我军共成立了12个对空监视哨营。
1952年5月5日,我军第一批对空监视团(后来称对空情报团)成立,当时成立的3个团的番号是:对空监视121团、122团、123团,分别布防在天津、济南、青岛。到1957年5月17日,对空情报兵解散时,我军共建立了17个对空监视团。从此,对空情报兵也消失在共和国大阅兵的行列中。
此外,1966年8月1日,基建工程兵正式成立,兵员近49万人,承担国家水文地质普查、铀矿与黄金勘探生产,以及北京等城市地铁与市政建设等任务,1984年底撤销改编。基建工程兵成立时。我国取消了国庆阅兵。1984年恢复国庆阅兵时,基建工程兵撤销改编,与共和国大阅兵无缘。
2015年12月31日,战略支援部队于成立,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五大军种。战略支援部队承担着综合保障和支援的重要任务,为其它军种的作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24年战略支援部队撤编,所属部队重新组合。共和国大阅兵不会再出现战略支援部队的身影。
随着我军新的兵种产生,共和国大阅兵很可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2024年4月,我军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等新兵种的组建,也将容纳到共和国大阅兵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