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灯与月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这首词以一个怀春的少女的口吻,讲述了她的一段相恋和失恋的经历,同时也表达出她对所爱的人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上片回顾了去年元宵节夜晚与情人幽会的情景。一二句点明时间、地点,描绘出灯会上灯光璀璨、交相辉映的场景盛况:去年元宵的夜晚,花市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如此为后面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为后面的欢悦起到正衬作用。“如昼”二字写出了灯会的灿烂、绚丽景象。究竟具体的景象是怎样的?我想应该是“东风夜放花千树,又吹落、星如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词句)。但是词作者没有这样铺排描写,留下空白,让读者以想象填补出来。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第三句摹景,第四句叙事,显得那么自然而然,身临其境:就在元宵节的傍晚,在黄昏以后,银盘似的大月亮冉冉升起,正挂在柳树的梢头,少女和心爱的小伙在月亮照耀的柳树下相会了,二人卿卿我我、相依相偎,我们好像听到了他们情意绵绵的话语。

  下片抒发今年元宵节夜晚见不到情人而倍加思念的情绪。五六句用概述的话语重现元宵节夜晚灯火盛况,为后面的伤悲起到了反衬作用。今年又到了元宵节的夜晚,灯火跟去年一样的辉煌,花市上还是那般繁华热闹景象。七八句,在描绘今年元宵节的场景之后,情节出现逆转,从欢悦转到伤悲:然而却不见去年和我相会的人,此刻只有我一个人在街上踽踽独行,想到这里,我的泪水沾湿了春衫的衣袖。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刻,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个失恋的女孩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以袖拭泪、楚楚可怜的样子。至于他们是因闹矛盾而分手的,还是客观原因离散的等等,令人费猜,这一切都需要读者的想象来填充,如此就造成一种“空筐”效应,给读者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词,上、下片相似,但情感却相反,今昔对照,揭示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也是一段生动的电影镜头,借事抒情、以事托情。另外上片的“去年相约”与下片的“今年不见”矛盾的统一,造成强烈的张力效应,把两阙的板块粘合起来,使结构趋于严谨,浑然一体。全词不用典故,语言明白如话,饶有韵味,从头至尾线性叙述,呈现一种流动感,结句又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