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手捧新书,如获至宝一般。急不可待在朋友圈里晒图,感谢李晓东作家赠书。“在窑洞与煤矿结合的独特场域中,一个孩子于时代巨变中长出丰沛的生命力。”
这是一本优质的儿童文学——散文集,非常荣幸得到这本寓意光明的书籍。这将是指导我学习儿童文学写作的优质启蒙读物。感谢李晓东作家的无私赠予,衷心感谢先生,小女不才,无以为报,唯有不辍努力!
说来很巧,在这本《黄土窑 黑沥青》的书籍里,我看到了曹文轩作家的名字与作序。在十几年前,白鸽子有幸见过先生一面,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会议室,作为读者,我看到了儒雅的他。先生轻声细语,待人真诚,没有架子。我们有一帧合影,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种思考涌动,两位先生有着相似的灵魂。
写完这段话,又配了几张书籍的照片,看了一眼挂钟,眼看就到和新朋友约好的锻炼时间了,于是起身出发,约一个小时,我没有拿一下手机,等我再次打开它,我倍感幸福。原来喜欢这种叙事风格的作家不少,被同伴关爱与祝福着就是美好本身。这是我的拙见,也似乎就是真理。
心中想着要感谢大家,就决定要分享一些书籍的内容,于是我开始读书,读出声音来,像影视剧的导演一样。哈哈
我在朋友圈里表达心意:感谢作家们的点赞,我正在读第一篇《噼里啪啦摇杏子》(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2015.6.20),李晓东作家的这篇散文入笔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能比较强烈地感受到李晓东作家非常喜欢诗词文化,且研究得非常透彻。第一段的结尾写得很讨巧,他怕是心底在笑着说“桃之夭夭”。
自感作家描绘杏花挂枝头的一段堪称绝佳,他说:“白里透粉、毛茸茸的,仿佛蜂的身子、蝶的翅膀般的花朵。一下子就开得那样繁,让春天来得突然而又热烈。”这两句描摹太美好了,惊艳了我。鄙人不才,尚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比喻。怕只会说,蓄势待发的花苞,在春风的送暖中,争先恐后着,露出了整个身体。微白色,浅粉色,透着亮光。
李晓东作家的文学作品有点点戏剧和喜剧结合的微妙感觉,作家说了几段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与山杏的相处故事,品尝约百日间的各种杏子,从嫩的一股子水到长得裂开的老果。在这种喜悦文学的引领带动下我像是清晰的回忆出一些我与杏儿的点滴。
还有值得赞美与学习的一处描写,杏的成熟,李晓东作家这样说:“杏儿和麦子一起成熟,比西瓜还要早一些。”这生动的笔触,贴地气儿,暖人心。个人喜欢简单的叙事,柔和中有质朴,会特别吸引我。当说到有关摘杏的叙述时,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有趣连接着有趣。作家告诉读者未改良品种,较为原始,味道极好。看着看着,这独属于杏儿的酸味便透过纸张在我的口腔里弥漫开来。这恐怕就是文学可以使人身临其境,优秀文学可以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在真实显化吧!
我继续地看,您慢慢地听,杏干的样子在李晓东作家的形容中活灵活现,本篇的最后一句尤其耐人寻味,意犹未尽,表达出了时代的真实感和此刻的幸福感。实在是妙啊!十年光阴走过,祖国腾飞巨变,人们脱贫致富,民族屹立世界。
我是个爽快人,不舍得卖关子,啥时候行动的,图片里有。此刻想告诉大家的部分,我要一股脑儿毫无保留地表达,作家说:“当然,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们的,不久,就连着晒杏干时落在里面的土一起进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