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称呼,境内沙丘遍地、沟壑密布、荆棘丛生,各方敌对势力很难影响到这里,是打游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居于敌我各方以及我方各根据地的中间部位,再加上人烟稀少,成为我党我军的重要的地下交通线。在这片土地上,1.5万名内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112人,许多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斗争的足迹,寸寸红沙地,遍洒英烈血,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点锻造出了“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牢记信念、勇往直前”的红色沙区精神。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黄红色沙区即组建成立了抗日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武装抗击敌人斗争。1939年,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部开辟建立了以内黄沙区为中心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内黄沙区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最早的中心区。1940年4月底,冀鲁豫军区在沙区的内黄县南张保村成立,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最早的军事领导机关,标志着冀鲁豫边区抗日武装有了统一的坚强领导,从此开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同时,在沙区对八路军第二纵队进行整编并宣布成立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在内黄县张固村选举成立。

  在日寇企图寻找我主力决战的目的落空后,1941年4月,豫北大地的沙区正值枣林待绿时节,却被日军的铁蹄踏碎安宁,时任日军中国派遣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1.5万余名日伪军,在飞机、坦克、骑兵、炮兵的配合下,日寇对以内黄沙区为中心的冀鲁豫根据地进行“绝望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采取“大合击”“小包围”“严密封锁”等手段,纵横搜索沙区,穷凶极恶的敌人,像发了疯的野兽,每到一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财物就抢,将沙区化为人间炼狱。

  4月14日下午,日军在千口村把抓来的群众用机枪扫射、刀砍、活埋、刺刀挑、婴儿活活撕裂等手段,1000余名群众在千口村刘景佩家场院里倒在机枪扫射下。数百人在硝河坡旁因拒绝脱光衣服遭毒打,残酷杀害沙区无辜同胞后又被马蹄践踏。更残忍的是在杨固村把群众被捆绑后投进六眼水井,水井填满了,再压上沉重的石磙、门板、碾盘等,又用炸弹把石磙、碾盘炸碎,然后用沙土把井口封死,其中一口井内便有128人遇害,同时还在村内村外一些水坑、旱沟枪杀、活埋我同胞1200余人,28户人家被杀绝,杀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了世界上最野蛮、最无人性的暴行记录,这便是“万人坑·血泪井”。

  为了彻底摧毁我沙区抗日根据地,在大屠杀之后,接着便是大烧大抢。方圆500里的沙窝基本区,内黄县、高陵、顿丘县、卫河被烧毁村庄141个村庄的万余间房屋被烧,其中80个村庄全部变为一片焦土,一些村庄连鸡窝、猪圈都被烧得净光,幸存者在伤痛中流离失所。

  在大杀、大烧的同时,日军还疯狂劫掠百姓财物,抢劫的被褥、家具、粮食、红枣、花生、猪、羊、鸡、鸭等用大车拉走。敌人还将全沙区12.8万余株成材枣树和其他林木砍伐殆尽,被砍倒的树木,大部被烧毁或用汽车拉走,所剩部分横七竖八地满地皆是,昔日枣林密布的沃土,在侵略者的肆虐下满目疮痍,沦为浸透血泪的人间炼狱,沙区一片景象凄凉。

  一道道炮火连天,一朵朵黑云蔽日,一声声哭喊响彻云霄,一条条生命挣扎前行,但沙区的群众并没有就此放弃希望,阴霾之下,刚毅不屈的英烈们奋勇上前,挥洒鲜血。沙区的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一边积极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一边和鬼子伪军在沙丘枣林周旋打游击,又将沙区硝河芦苇荡开辟为与敌人战斗的战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沙区的党组织,虽然屡遭破坏,但始终在坚持战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铸就了“不畏强暴、勇敢战斗、前赴后继、砥砺奋进”的“红色沙区”精神,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8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奋斗的豪情,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红色沙区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红色沙区凝视着一具具抗日英烈的铮铮铁骨,一幅幅残忍撕裂孩子的图片,一串串死亡人数的数字,时空仿佛交织,让人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那份悲壮与激昂。我想他们也期盼着吾辈能负芒披苇,为这大江大河书写新篇。铭记历史并不意味着睚眦必报,而是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如今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感受到沙区文化的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感受到沙区人文的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人杰地灵;可以感受到沙区自然风光的山清水秀、突兀森郁、风景如画;可以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色沙区精神。

  面对日渐美丽富饶的沙区,一切话语都是多余的,只有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祈祷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关于我们精神立足的地方会变得更好,只有抱着一颗乐观的心,乘着新时代的春风,让青春在广阔天地绽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秉持忠诚之心,胸怀拼搏之志,铸就担当之魂,勇敢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统一起来,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觉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伟业当中去,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