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零年百团大战后,一九四一年八月侵华日军对我晋察冀北岳地区施行“铁壁合围”战术,进行烧光、杀光、抢光 三光政策。晋察冀军区鉴于井陉交通线在日军“大扫荡”中被破坏,为了恢复晋察冀军区与八路军总路太行军区的联系,成立了晋察冀军区铁路交通队。四分区九区队奉命在娘子关地区开辟南北交通线。军区交通参谋陈让山调平定路北县委工作,任县大队参谋,长住平定县游击大队谭珠生大队部,侦察方面与北岳第四军分区侦察科取得联系。负责武装开辟两大抗日边区的秘密交通线工作。
平定县游击大队抽出24名智勇双全的战士组成了各12人的侦察班和交通班,开展交通线工作,对正太铁路路北地区日伪军占领区的敌人进行情报侦察,镇压汉奸,配合民兵破坏交通,接送情报、文件和护送领导干部过往正太铁路封锁线,运送弹药等任务。
由于一九四一年日伪军“大扫荡”时平定路北县二区区委书记张建仁在11月份21日后到下董寨做反扫荡工作时被捕,12月中旬平定路北县宣传委员林一新(邵成瑞)和二区区委赵珪到下董寨开展抗日工作时,赵珪同志被捕杀害,造成平定路北县二区干部严重损失,形势恶化。到一九四二年,上、下董寨通往娘子关道路荒芜,长的白草过膝,路断行人,抗日工作无法开展。
中共北岳区四地委调派县委副书记田星云,县委组织部长赵焕然,县委委员、交通参谋陈让山加强了平定路北县的反扫荡斗争力量。
一九四三年春县委研究决定,由交通参谋陈让山、二区区长崔召华带县委指示信件,派遣董礼庭返乡开展抗日工作,建立红色交通线“三義堂”秘密联络站。
董礼庭,原名董植富,曾用名董建蔼,1938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跟随平定(路北)县秘书董子芳到理家庄找到县委书记梁晋平参加革命,1939年春,在日伪军围攻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转战在秋林村,在秋林村狼窝掌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秘书是县委委员甄杰仁。后因工作需要集体化名,坡底村张瑢改名张建仁,董植富改名董建蔼,延安抗大学习调来的盂县人郑世黄(女)改名刘建卿。改名后奉县委指示以牺盟会特派员的身份到黄统岭、西头岭、冯家峪、黄龙岩等村发展群众组织,发动群众抗日。
一起工作的有妇救会主席王春荣(王河),妇救会秘书是延安抗大学习回来的石平。1940年初,有中共平定(路北)县县长梁晋平、县秘书朱哲仁安排董礼庭到抗日军政大学晋察冀二分校学习。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改名为董礼庭,6月份毕业后,有晋察冀第二军分区二地委派牺盟会中心区薛风霄调董礼庭到晋察冀二分区牺盟会中心区任宣传部长,主管牺盟会公章、文件刻版印刷、文件收发和党小组工作。地委书记是张连奎。牺盟会秘书是李希庚,吕东专员也住南沟村。一起工作的有薛风霄、张振国、刘平、李庭章、樊育仁。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出击时,以八路军晋察冀第二军分区战地团的编制,董礼庭任政治教导员、李庭章任队长带领集训大队到代县参加百团大战,11月中旬百团大战结束后调回晋察冀第二军分区,在五台县狮子城参加抗战胜利三周年庆祝大会,会后李希庚派董礼庭到晋察冀边区驻地阜北柏草坡找宋劭文主任开会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改组。牺盟会改组为抗敌后援会。会后带公章、文件、服装返回晋察冀第二军分区。
1941年初董礼庭因肺结核病,当时晋察冀二分区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品和办法。组织上安排李希庚给开了免收党费、供给证明和检查本县区工作的三个手续回平定(路北)县养病,平定县委和二地委联系调董礼庭帮助平定(路北)县工作。
在1941年扩军工作紧张时董礼庭和王萍东在黄统岭检查帮助扩军工作胜利完成。1943年春,平定(路北)县委开会决定,派县委委员、晋察冀军区交通参谋陈让山和二区区长崔召华带县委指示信件,并给当时在下董寨村改选抗日村干部的民政助理刘永昌写信,派遣董礼庭以抗日副村长的名誉开展本地抗日工作,开辟红色交通线秘密联络站。直接领导是陈让山,交通员高桃元,侦察员王子清负责交通线的联络工作。下董寨村村警李剑和西塔堰村董广生负责过往白蹄沟、东西塔堰封锁线。
1944年董礼庭担任小区委书记、抗日村长,组织上下董寨、金窝庄、偏埌、额狮村片区的对敌斗争。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阎锡山的十中队抢占娘子关,县委敌工部部长刘松青派赵子城派遣董礼庭到娘子关搞地下联系工作,瓦解敌人。在1945年10月有区长崔召华和平定(路北)县政府秘书赵长城配合董礼庭在下董寨村征收军粮,任务完成后,转入平定(路北)县城工部派遣到娘子关做地下工作。上线是赵子城,下线接头人是阎军在坡底村复仇队的地下工作人员赵巨星(赵桐智)。
1946年初秋,县委甄杰仁捎来地委口信,让董礼庭返回晋察冀地委工作,由于阎军封锁,三次过不了盂县七里峪封锁线。二地委向张家口转移后,董礼庭又绕道北京到张家口找地委组织。因张家口失守,地委撤离,返回平定(路北)后在阳泉兴隆街兴盛巷开办“瑞记粮店 ”建立情报站,平定(路北)县民政助理刘永昌到“瑞记粮店”配合董礼庭工作。平定(路北)县社会部部长、公安局局长李长盛、情报股刘文忠、侦察股李栋英和县委城工部部长刘松青等人保持联络工作。
阳泉解放后,兴隆街兴盛巷瑞记粮店更名为共和街38号,1953年公私合营后,董礼庭到阳泉工程局工作。1953年11月份,中央赴山西政治经济考察团、团长崔五威至阳泉调董礼庭回人民日报社工作。因本人文化所限和联系不到原地委书记李希庚两种原因,就留在阳泉工程局工作,后调阳泉钢铁厂,1963年因公受残,因残离职,1994年病故。
原娘子关旅游公司书记董书智根据父亲董礼庭革命回忆书写
202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