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4年的中华民族抗战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军民同心、艰苦鏖战、血泪交织的英雄篇章,无数抗战先烈、中华儿女为了驱除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与围剿,为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安宁、独立与尊严,赴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祭忠魂,着力谱写了一曲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英雄赞歌与恢弘史诗。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优秀抗战影视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蕴含着博大精深、浴血鏖战、艰苦卓绝、令人敬仰的抗战精神之四大看点、主要特征、历史意义与重要启示。

  值得充分肯定与赞赏的是:66集经典大型电视剧《东方战场》全景式地再现了1931年至1945年14年间中国历史上气势恢宏、不惧强敌、出生入死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那个时代国际国内的一大批风云人物群像,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江桥抗战、伪满洲国成立、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汪精卫叛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中国远征军赴印缅作战、美日太平洋海战、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广岛原子弹爆炸、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日本投降、东京审判,其人物众多,背景广阔,场面宏大,震撼人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我国一大批优秀抗战影视剧作为承载这段真实历史的重要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影像、火爆的战争、写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讴歌英雄。这些优秀影视剧形象化艺术化地展现解读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和英雄壮举,深深震撼、感动、抚育和净化了国人的心灵,成为篆刻在胸中永不泯灭的记忆,成为激励国人为振兴中华、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毋庸置疑,这些优秀抗战影视剧承前启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全方位、多视野、大手笔再现、演绎和诠释了那时中华民族抗战历程与英雄壮举的宏伟画卷,再现了当年浴血鏖战、烽火硝烟、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激情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给人以教益、鼓舞和启迪。这些抗战影视剧蕴藏着令国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激励斗志的强大艺术震撼力与感召力,其至少具有四大看点与亮点:

  看点之一、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队伍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坚持持久战与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让日本侵略者湮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东北抗日联军是我党领导的中国抗战史上“最早抗战、坚持最久、条件最苦”的抗战队伍。许多影视剧直观呈现东北抗联将士驰骋鏖战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之铁血忠魂精神。《赵一曼》《杨靖宇》《传奇将军赵尚志》《八女投江》等电影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传递“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抗争信念与不屈气节。电视剧《松花江上》以普通东北家庭为切入点,通过家族命运折射抗联斗争,涵盖从九一八事变到东北光复的历程,其人物群像十分丰富。电视剧《铁血独立营》以小分队作战为核心,聚焦抗联独立营的游击战,情节紧凑,战争场面突出。电视剧《黑土热血》再现抗战后期以李一峰(以李兆麟为原型)领导的抗联部队与苏军配合打击日伪军,为维护滨江的社会秩序,捍卫滨江百姓生命安全拼尽全力的故事。46集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全景再现演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夺取1945年抗战胜利抗联各部队的发展脉络与艰辛历程,其鼎盛时期抗联队伍发展到11个军4万余人,在14年艰苦抗战漫长岁月抗联部队共牵制76万日军,消灭18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电视剧《八路军》全景再现演绎其部队深入敌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多个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国军相互配合,形成了对日军的战略夹击,八路军对日伪军共作战近10万次,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八路军所部先后伤亡损失34万余人,有力牵制了日军兵力和进攻势头,收复了华北、东北等大片失地。电影《太行山上》精彩描述林彪、聂荣臻率八路军115师主力在平型关设伏,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歼灭日军一千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的信心和决心。电影《夜袭》真实再现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率领下,偷袭阳明堡机场,该团的六百多名勇士冲进机场,在机群中与日本士兵展开激烈白刃战,勇士们炸毁了机场上全部24架日军飞机,歼灭日军两百多人。电影《百团大战》再现那时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力在华北发动正太铁路大规模破袭战与关家垴、娘子关等攻坚战,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有效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电视剧《新四军》全景展现新四军东进出击日寇的游击战争,建立江浙鄂豫皖、宁沪杭三角地带等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和抗战事迹,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1万余人,民兵队伍发展到96万余人,共歼灭日伪军31.7万余人,付出伤亡8.9万余人的代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再现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的一场阻击战斗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作为力量悬殊弱势、并不满员的一个连队,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十多次的疯狂进攻,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其英雄壮举与铁血军魂惊天地、撼山岳,泣鬼神。由于那时抗战根据地在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下,缺乏制空权、重型武器和炮火支援,抗战军民损失与牺牲极大。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抗战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铁血军魂,不断发展壮大人民抗日力量,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民族斗志。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坚决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摩擦斗争。《狼牙山五壮士》《三进山城》《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等一批经典老电影以及电影《被遗忘的战场:滇缅公路》《天涯浴血》《东江魂》《华南抗日风云录》《南侨机工英雄传》等电视剧再现还原了那时“到处都有抗日军民身影沐腥风血雨,遍地响起打击日寇枪声拼血肉身躯之“全民皆兵”的真实场景,诠释抗日战争是一场“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族参与的人民战争,深刻全面解读了百姓踊跃参战的保家卫国精神。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军事力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海外华侨等纷纷投身抗战,不惜捐躯。这些抗战影视剧之中人民军队与平民百姓的英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通过残酷战争与英勇牺牲去表现抗战先烈的勇敢与胆识,表现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优秀品质;表现中华民族全民参战与的抗争与搏击,正是这些抗战影视剧的一大显著特色;亦是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敌胆,充分展示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之所在。

  看点之二、高举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大旗,正视抗战历史,激情演绎国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挺身而出,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在正面战场奋勇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与围剿。电影《铁血江桥》是一部描写1931年马占山将军带领黑龙江省边防军保卫江桥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的写实故事,此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场战役,马占山将军及其所部勇士们英勇抗战事迹值得称赞与铭记。电影《七七事变》真实演绎日军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电视剧《大刀》激情演绎郑羽深得郑家刀法真传,血气方刚的他加入二十九军,与攻击喜峰口的日军交战,郑羽凭着精湛的刀法为长城抗战立下战功,取得喜峰口大捷;郑羽带领大刀队在华北战场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郑羽的父亲郑承龙,亲哥郑德、亲弟郑飞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卷入战场,与日军奋勇作战,不惜献身。1937年8.13“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极大、战斗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电影《八百》聚焦“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实际约420人,展现出殊死决战和以弱抗强的勇气,冒着日军强大炮火顽强坚守,抵御日军多次疯狂进攻,高度还原的战斗场面使之成为国产同类题材战争片中的杰作。电影《捍卫者》中的姚子青是宝山县城守卫战的指挥者,他率领全营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展现了军人的铁血无畏与浩然忠魂。电影《血战台儿庄》再现一个月的激烈鏖战,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此次大捷是徐州会战以来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电视剧《壮士出川》《川军团血战到底》以川军出川抗战为背景,展现了川军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川军将士们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凭借着简陋的武器与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了激烈鏖战与肉搏战,战斗场面极其惨烈悲壮,震撼感人。电视剧《中国兄弟连》国军与新四军的一只混合连队被日军包围,为了突出重围,他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只连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插,利用地形和战术与日军周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机智和勇敢。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战长沙》真实还原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长沙守军与日军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战争场面感人魂魄。电影《喋血孤城》讲述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五十七师名号为八千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该部以一轮接一轮的牺牲,拼死抵抗三万精锐日军的猛烈进攻,决战十余日,其八千余名将士拼到只剩二百余人。《中国远征军》《远征 远征》《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电视剧以艺术形式真实回眸了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记忆,既展现了其出国作战的宏大叙事,也聚焦将士们的历史功绩。中国远征军于1943年10月至1945年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电视剧《南京南京》《铁血壮士》《我的特一营》《特战先锋》《毒狼》《煅刀》《 最后一战》等亦从不同角度演绎再现国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挺身而出,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在正面战场奋勇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与围剿的历史故事。电视剧《远去的飞鹰》《飞虎队 雷霆出击》直击中国空军和美军飞虎航空队翱翔蓝天、鹰击长空与日军空军空中格斗的英勇事迹。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共击落日军飞机1226架,损失飞机2468架,其阵亡或殉职的飞行员与地勤人员达4321人。美国飞虎航空队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战机的代价,取得了击毁日军战机近300架的战绩,飞虎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国共两党两军合作、全民族共同奋斗的必然结果。通过这些影视剧的客观呈现,让国人更加全面了解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正面战场中的历史地位,认识到国军中广大爱国官兵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1947年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共阵亡132.85万人,其中师级以上将军阵亡206人),负伤176.92万人,失踪13.01万人(来源:豆包AI),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中国抗战持久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看点之三、精彩火爆的战争场景与感人肺腑的细节描写,让广大观众领悟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增强了抗战影视剧的冲击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抗战历史影视剧中精彩火爆的战争场景是其一大看点与亮点,这些战争场景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与震撼感的视听呈现,将抗日战争之惨烈与悲壮推向极致,让战争的残酷与抗战的热血形成直击人心的力量,体现了中国军队和参战人员的铁血胆识与英勇无畏。电影《血战台儿庄》日军轰炸进攻时,炸弹落地的爆炸火光呈蘑菇云状腾起,气浪掀翻建筑、掩体与士兵;中国军队反击时,迫击炮发射的弹道划破夜空,炮弹在日军阵地炸开的瞬间,碎石与人体残骸飞溅,影片中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令人瞩目惊心,为之震撼;尤其在滕县保卫战中,日军飞机的轰鸣声、重机枪的扫射声与中国守军“死守阵地”的呐喊声相互叠加,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音响回荡,凸显火爆战争之震撼性与破坏性。电影《诱狼》以雁宿岭、黄土岭战役为背景,精彩演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及第120师一部,通过激烈震撼的战争场景再现,将诱敌、伏击、围歼三个阶段的时空并置,影片动用坦克、大炮等实物道具,并借助无人机航拍和600多个特效镜头,还原了太行山的险峻地形与战场规模;运用3D技术增强了爆炸、枪战等场景的临场感,这只部队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毙伤日军1500余人。电视剧《亮剑》中“骑兵连进攻!”的战争场景描写堪称国产战争剧的经典范本,其浴血悲壮的战争场景叙事张力与感人魅力,将八路军骑兵连的铁血军魂推向了艺术化的巅峰,日军骑兵部队洪流与八路军数十匹骑兵队型强弱对阵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反差,战至最后,断臂骑兵连长孙德胜单骑冲锋时,镜头从日军指挥官的震惊表情,突然切至其高举马刀的剪影,背景是血色残阳,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亮剑精神推向高潮。电影《铁血昆仑关》中的多次攻防战,真实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场景,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对昆仑关国军部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中国军队则依托有利地形,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双方在阵地上展开了激烈争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赌,令人感叹。 电影《八百》四行仓库保卫战,隔河对峙的震撼画面: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一边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另一边是灯红酒绿的租界,这种强烈的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其敢死队护旗场景:为了守护国旗,士兵们前赴后继,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炸桥、狙击日军等战斗场面激烈无比,子弹横飞、爆炸不断。如果说那排山倒海、气势恢宏、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演绎双方将士的厮杀与搏击,大大增强了该剧战争戏的精彩度和观赏性,那么,倒不如在某种意义上也让广大观众领悟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些精彩火爆的战争场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灾难和中国人民抗战的艰难,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除了火爆激烈的战争场景令人瞩目、震撼人心之外,抗战历史影视剧中还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描写,这些剧情细节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为之动容与感叹。电影《南京!南京!》不仅是对这段惨痛历史的重现审视,更是对战争、人性、生命等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展现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血腥暴行,生动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与非正义性,让观众认识到侵略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对生灵的涂炭。同时,影片中南京军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誓不屈服、顽强抗争的多处人物与细节演绎,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坚韧,即使在最危急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与勇气也从未消失,引发观众对战争中民族尊严的深刻思考,让人们意识到战争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灾难,从而增强反抗强权入侵必然性与自觉性。电视剧《抗日名将左权》通过细腻的情感细节刻画,展现了左权丰富的内心世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面对许多群众的不理解,数十名红军烈属围着左权论理,三个儿子为革命牺牲的秦妈妈向左权跪下,请求他脱掉八路军军服;雷雨中,左权给秦妈妈及乡亲们跪下,深情表示“我恨不得把胸膛扒开,让乡亲们看看,这里边的心是红的”,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左权对革命的忠诚以及面对群众误解时的真情与诚意。电视剧《雪豹》中周卫国在得知父亲被日军杀害后,跪在父亲的墓前,发誓要为父亲报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体现了他对家人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后,依然坚持抗战并历经锤炼成为八路军部队指挥员,展现了富家子弟在抗战中的蜕变、担当与顽强。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一群“溃兵”在战场上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死亡,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信任,让人感动不已,一些士兵在战场上为了保护身边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细节展现了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电视剧《远征!远征》中国军队撤退穿越“野人山”热带雨林,遭遇日军空袭、瘴气、野兽袭击,士兵啃食草根、互相搀扶前行的悲壮历程,以全景镜头展现其自然环境与战争的双重残酷。由此可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些抗战影视剧中许多感人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完善,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真实情感和精神世界,增强了抗战影视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看点之四、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抗战谍战影视剧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地下工作者在隐蔽战线用智谋、勇气甚至生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情报基础。抗日战争谍战影视剧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用惊险的剧情、立体的人物和细腻的情感,重现了隐蔽战线上的友与敌、血与火、仇与恨。其人其影其景其情不仅是对谍战先烈的讴歌,更是对当代人心灵的洗礼。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真实的地下工作者李白为原型,讲述在上海沦陷后日伪统治时期中共地下党李侠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在危险的环境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坚持发送电报传递情报,展现出了他冷静、机智和勇敢的品质,以牺牲自已的宝贵生命诠释对抗战事业的无限忠诚。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是讲述了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杨晓冬与金环、银环姐妹等人在华北古城保定与日伪势力展开秘密斗争,金环不惜英勇献身,最终成功策反伪军团长关敬陶起义的传奇故事。老电影《三进山城》描写八路军某部刘连长等3人化妆成军火商人,在中共地下党周锁林的配合下三次进城搞侦察摸情报,弄清了日伪军的弹药储备和运输情况,活捉了日伪军侦缉队长刁德胜,逼他把一部分化了装的八路军战士带进城里,里应外合,围点打援,攻打齐阳县城,日军小野慌忙急调进攻根据地的秋山旅团救援齐阳县城,日援军在途中被埋伏在此的八路军主力全部歼灭。电视剧《悬崖》演绎1938年的中国东北,剧中周乙是一名共产党特工,为了方便其潜伏在敌人内部,组织派遣了一名女报务员顾秋妍假扮他的妻子,面对日伪特务心思缜密的强大对手高彬,两人的真实身份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周乙在零下三十度的环境中与日伪特务展开生死追逐,画面冷峻震撼,让观众触目惊心。电影《风声》演绎1942年汪伪政府统治下的杭州,日伪势力大肆搜捕抗日地下工作者。日伪特务用“绳刑”“电刑”等酷刑逼供,氛围压抑紧张,凸显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钢铁意志。顾晓梦“缝衣传信”:她将情报缝入旗袍,直至英勇牺牲自己完成任务,成为全片最悲壮的高潮。电视剧《哈尔滨1944》是以抗战胜利前夕的伪满洲国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共产党情报人员宋卓文潜入到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被特务科科长关雪误认为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关雪冷血多疑,宋卓文经历千辛万苦才取得关雪及日本高官的信任,获取日军正在研制的秘密武器重要情报。电影《密战》演绎我党地下工作者林翔受命来到危机四伏的上海,重建惨遭敌人破坏的地下抗日战线。他遇到单纯却很有正义感的兰芳这对临时组成的地下党夫妇携手,与日军及伪政府特务展开惊险刺激的生死较量。电视剧《伪装者》融合谍战、情感、家族等元素,以上海明家四姐弟的关系为线索,串联起抗日救亡的宏大背景,讲述了隐秘战线上国、共、日三方殊死较量的故事。明楼、明诚在76号特工总部与汪曼春的“鸿门宴”,眼神与台词暗藏刀光剑影,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胜利赢得了转机。同样,电影《五十一号兵站》、电视剧《胜算》《红色》《麻雀》《五号特工组》等抗战谍战影视剧亦区别于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聚焦“无声的战争”——情报窃取、密码破译、卧底潜伏等,展现地下工作者在黑暗中“刀尖跳舞”的生存状态。其悬疑与情感的交织通过“谁是卧底”“情报如何传递”等悬念推动剧情,贯穿全片,扣人心弦;其剧情延伸、情感张力:含泪离别,英勇牺牲,赋予中共特工人物形象无畏悲壮的多样性与真实性,避免脸谱化。这些谍战影视剧作品是对抗战时期地下谍战历史的一种记录和传承,让广大观众能够了解到在隐蔽的战线上同样有一群英勇无畏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抗战谍战中的信仰冲突,生死较量甚至英勇牺牲,引发观众对战争取胜要素的思考——获胜情报的确来之不易,需珍惜谍战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成果。

  抗战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抗战精神,穿越历史,昭示未来。这些优秀抗战影视剧生动形象地展现诠释了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铁血征途,是一次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坚强无畏、报效祖国有力象征。


  二

  事实上,相对于读者阅读抗战文字故事而言,广大观众观看抗战影视剧则具有更为形象、直观、生动和感人的特点,加上其人物、场景、声效和细节的演绎与展现,其潜移默化的艺术魅力更能打动和感染观众,加深记忆,产生联想,诠释主题。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英雄人物与平民视角并存,给人以共鸣。一个个抗战历史的英雄谱就是一部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这些抗战影视剧既激情塑造了诸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八女投江、左权、彭雪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七十二烈士等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也描述了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王铭章、戴安澜等国军爱国将领率领其部队官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浩然忠魂;与此同时,还演绎诠释了马本斋、神枪手顺溜、李向阳、高传宝、赵虎、葛二蛋、张嘎子等普通士兵、平民百姓这样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许多平凡人在全民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这些抗战影视剧通过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观众看到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在抗战中的担当和坚守,他们或是部队指挥者,或是士兵,或是普通百姓,都在为了抗日救国而英勇作战,义无反顾、不惜捐躯。这种英雄形象与平民视角的并存,引发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让影视剧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面貌,其塑造许多不同人物的英雄群像,构成了一幅博大壮丽、出生入死的全民抗战画卷,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二是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加工相结合,给人以鼓舞。抗战历史影视剧大多以真实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为创作动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构思,既展现了我国抗战历史的宏大背景和重要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保卫战、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缅甸抗战等,又通过艺术构思的人物和情节,丰富了抗战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力,让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精彩剧情和感人故事。如电视剧《亮剑》以八路军129师386旅独立团为原型,展现其艰苦抗战及后续历史故事。剧中李云龙部在山地设伏歼灭日军观摩团的情节,其故事原型与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军高级军官的历史事件高度相似。李云龙的人物形象融合多位八路军将领特质,不仅仅是单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性格豪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具有强烈个性、爱国情怀与亮剑精神,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喜爱与鼓舞。这些抗战影视剧以真实性、艺术性的战争题材形式,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进先烈;走近英雄,深刻展现伟大的抗战精神,砥砺鼓舞国人的奋斗意志。

  三是情感表达与抗战精神弘扬并重,给人以力量。抗战历史影视剧不仅注重战争场景的火爆展现和故事情节的延伸拓展,还十分重视人物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弘扬。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执着;通过真挚细腻情感表达,采用多种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引导国人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激励英勇无畏、浴血鏖战、勇于献身、报孝国家的优良品质。如电影《回民支队》马本斋与母亲的诀别:在他参加八路军回民支队前与母亲诀别,母亲虽然不舍,但依然支持他的选择。马母被抓去,逼她交出儿子,马母誓死不屈,拒绝日本鬼子威逼利诱,直至绝食慷慨就义;这对母子生死诀别场景充满了亲情、温情与国情,也展现了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和献身精神。大力传承弘扬抗战先烈的英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应对不了的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三

  我国一大批优秀抗战影视剧生动形象展示解读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出生入死的抗战精神与英雄壮举,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激发守正创新、艰苦奋斗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信念、热情和力量,将彪炳史册,永驻心间,砥砺前行!

  必须指出的是,观看这些优秀抗战影视剧对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对于激励国人不忘初心、缅怀先烈、铭记英雄、继承遗志、鼓舞斗志,巩固国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及重要启示: 

  (一)有利于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战先烈与英雄。中国全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奋斗史和血泪史,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野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抗战历史影视剧通过对那场铁血战争的展现和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是对那时历史的一种真实记录和有力传承,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战争的本质、残酷、危害与和平的珍贵,让后人更加直观地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感人事迹,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缅怀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先烈与英雄。“只有铭记抗战先烈与英雄,才会崇拜英雄;只有讴歌抗战先烈与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进程中,中国军民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团结一致,不怕牺牲,始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将永远激励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有利于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报国热情。抗战影视剧是一种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艺术形式,通过演绎再现那时全民抗战真实的故事、生动的人物、震撼的场景和感人的细节,展现了我国全面抗战历史的进程、悲壮与胜利,弘扬崇高与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影视剧激情演绎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从抗战历史中吸取教训,弘扬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通过观看这些抗战历史影视作品,能够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报国责任心和事业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将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得以永续传承和弘扬光大。

  (三)有利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实力。“中国的尊严是打出来的,和平是靠军事实力赢来的”。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近代中国之所以多次遭受列强入侵,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经济社会和军事发展落后。这些抗战题材的影视剧让观众共同见证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历程和人格魅力,亦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一曲热忱讴歌。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国防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天下未安、忘战必危”。当前,北约与欧盟一些国家持续为俄乌战争拱火添乱,美国靠军事实力插手干扰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势头仍然未变,并在我国南海与台海不断挑衅;赖清德之流企图推行“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我们务必认清我国周边的严峻安全形势,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推进科技强军进程,积极抓紧全面备战,随时捍卫我国神圣主权与领土完整,系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安全带。

  影视剧创作源于历史高于历史。诚然,这些抗战影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其中难免也有一些不足与缺陷:只要大的历史事件与主要人物立得住,即使有一些与史实出入的情节也无可非议、瑕不掩瑜。除那些胡编滥造、扭曲历史、刀枪不入、手撕鬼子等“抗战神剧”之外,这些优秀抗战影视剧无疑是一批难得的制作精良、弘扬正能量之铁血历史杰作,亦是不可多得、别开生面、值得观赏的诠释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赞歌”,的确值得国人观片和追剧。

  观众们的眼光与评价无疑是极其明亮与公正的。本文引用举例分析我国优秀抗战影视剧片名的多达60余部;难免还有不少遗漏。其旨在表明一部部优秀抗战影视剧就是一首首中国全民抗战史的英雄颂歌,其承前启后、相互交织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演绎诠释长达14年我国抗战真实历史之交响曲。一部部优秀抗战影视剧其魅力如同一座座形象化艺术化的英雄丰碑,巍然屹立于我国优秀影视剧的历史史册之中,其传奇故事、英雄形象和抗战精神将跨越历史,跨越时空,激励国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弘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